文大攜手國際生命科學聯盟 以AI開創再生醫學新篇章

文大攜手國際生命科學聯盟 以AI開創再生醫學新篇章
中國文化大學持續深化生醫研發與AI應用能量,積極推動跨域產學合作,打造台灣生命科學創新基地。生物科技研究所10月27日與「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於立法院研究大樓101會議室正式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MOU),以「以人為本・創生未來」為主題,結合AI智慧與再生醫學研究,開啟台灣生命科學國際化新篇章。此次合作象徵文化大學以教育厚植科技研究為根基,創新推動社會永續,邁向智慧醫療與再生科技。

簽約儀式由中國文化大學王淑音副校長與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劉意川總會長代表雙方簽署,麥玉珍立法委員親臨見證,現場嘉賓雲集,氣氛隆重熱烈。

王淑音副校長致詞指出,文化大學自1989年成立全國首創的「生物科技研究所」以來,秉持「成中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的創校理念,長年致力於培育生技產業優秀人才。

王副校長強調,文化大學在細胞工程、生醫材料與再生修復等領域具備深厚研究能量,未來將透過產學共創,讓研究成果不僅止於學術論文,更能轉化為臨床應用與社會貢獻。學校將以人才培育為核心,持續推動學術研究與產業實踐的結合,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與科技研究精神,積極打造「智慧醫療創新中心」與跨域AI生技學習基地,強化文大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劉意川總會長致詞時指出,雙方合作不僅是一份產學協議,更是一場「以人為核心、以創新為動能」的健康革命。他強調:「科技能延長生命,但醫療的本質仍須以『人』為中心。」聯盟將致力打造兼具倫理規範與科學驗證的制度化平台,結合產、官、學、研、醫與媒體的力量,讓科技成為守護人類尊嚴與延伸生命價值的力量。

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林彥昌所長提到,學術與產業的緊密結合是台灣生醫邁向國際的關鍵。未來文化大學將以「實驗室驗證、醫材評估與人才培育」三大支柱推動合作,打造符合國際標準的臨床研究與應用環境,並與產業夥伴共同建立安全與倫理兼顧的研究典範。

麥玉珍立法委員致詞時表示,生命科學產業不僅代表科技的進步,更攸關人類健康與生活幸福。「國際生命科學發展聯盟與文化大學的合作,是技術與文化、理念與價值的融合。」她期盼透過產學合作的力量,為青年及跨文化專業人才創造更多機會,推動台灣生醫產業以「人」為核心邁向世界舞台。

此次合作象徵文化大學在產學研究鏈結上的又一重大突破。透過AI技術與再生醫學的結合,展現學術研究與產業創新的雙引擎效應。文化大學將持續秉持「以人為本、創生未來」的核心理念,厚植科技研究與教育實力,攜手業界推動台灣生醫產業走向國際,為人類健康與永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