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風災悲劇重演? 桃園「張老師」:允許擔憂並找回內心主導權

中颱鳳凰颱風即將撲台,相關學者及媒體呼籲大眾慎防堰塞湖災情再起,並做好防災相關準備,但對於經歷過馬太鞍事件的災民而言,這些颱風前夕的警訊提醒,不只是喚起了防災意識,也可能是再次揭開創傷事件的觸發警報-害怕馬太鞍事件再次上演,甚至進而導致身心不適。
這份擔心最壞情況發生的感受,心理學上稱為「預期性焦慮」。焦慮感就像是警報器響個不停,也可能誘發我們身體感到緊繃、心跳加速、胸悶、呼吸不順。焦慮發生時,請告訴自己:不是我們不夠堅強,而是我們的大腦正在保護自己。當下我們可以做的,是教會身體如何「按下暫停鍵」。
一、使用「腹式呼吸法」調節生理狀態:
找個舒服的位置坐下或躺下,並將一隻手輕放於腹部。用鼻子緩慢吸氣,有意識地使腹部鼓起,讓空氣透過鼻腔進入身體。接著透過嘴巴緩慢吐氣,吐氣時間可以長至6至7秒。在吐氣的過程中,試著讓全身肌肉,隨著氣流吐出而一起放鬆。使用腹式呼吸調整節奏,讓自己從生理層面找回平靜。
二、整理並改變思維認知:
焦慮恐慌常會讓我們陷入負面狀態無法自拔、拉著理性越跑越遠。一旦發現自己陷入負面狀態,記得提醒自己:「什麼是我現在可以控制的?」透過舉例及列出可能的解決方式,將思緒從負面情緒漩渦中拉出,讓理性拿回內心主導權。
三、選擇性接觸社群媒體,避免負面資訊過載:
網路資訊傳播迅速、社群推播受演算法影響,若看了相關的負面資訊,用戶更容易接收到大量的負面內容。主動選擇官方和可信賴的資訊管道,避免長時間沉浸在社群媒體與負面新聞中,額外造成更多恐慌。
四、接納焦慮的存在並尋求外部協助:
如果焦慮與恐慌已經讓您的生活停滯不前,請記得,專業的支持永遠都在您身邊。除了進行心理諮商、到身心科就診外,也可撥打1980「張老師」免費輔導專線-中壢代碼21(中華電信用戶免付費),由專業義務「張老師」傾聽您的心聲,陪伴您與家人們共同度每個需要被支持的時刻。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10 16:00:32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