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野溪、吃河產 美濃農地滯洪為何與地方產業永續有關?

「這裡的水龍頭為何不關,浪費水資源!」走在美濃永安聚落中心,只見路旁的水管流出白花花乾淨的水——這不是居民不珍惜水資源,而是在夏季連續大雨後,美濃平原的地下水層蓄積了豐沛水源,從早期的地下水井自然湧出,是「關不掉的自來水」。


8月中旬,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帶著遊客走訪美濃平原和上游溪谷,認識聚落的水文化、品嘗在地河產料理,午後走入美濃溪上游河畔的農地,體驗這兩年農民自主進行農地滯洪,減緩聚落淹水的操作模式,從在地的視角看美濃人的水環境議題。




湧泉、野溪、吃河產 美濃農地滯洪為何與地方產業永續有關?


美濃聚落裡夏季湧泉豐沛「關不住」。攝影:李育琴


初英山下的美濃平原 處處湧泉


在美濃,處處可見居民善用湧泉的人文景觀。一早,老街上就見婦女來到路旁的湧泉處洗衣,粄條店也用自家的地下水管洗菜備料,美濃菸仕物所戶外的湧泉水奔流不止,特別設計水池讓遊客泡腳玩水。這些自流井,可追溯自美濃早期的聚落開發,客家人善於與水互動的歷史。


「湧泉是初英山腳下美濃沖積扇平原的特色。」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的謝見辰說,北邊的山脈擋住了荖濃溪和楠梓仙溪,使得美濃沖積扇的地下水位高,處處有湧泉。長年有水的柳樹塘湧泉,以及荖濃溪上游竹子門電廠發完電的水流入獅子頭大圳,成為美濃地區豐沛的灌溉用水,孕育優良的農業環境。


不過另一方面,美濃聚落中心也因為地理位置關係,在夏季極端大雨時經常面臨淹水困境。在地居民近年逐漸養成了平靜看待淹水、與水共生的日常,並進一步推動後續農地滯洪的行動。




湧泉、野溪、吃河產 美濃農地滯洪為何與地方產業永續有關?


美濃聚落裡湧泉豐沛,卻也面臨經常淹水的日常。攝影:李育琴


客家族群的湧泉與河產文化


長期研究湧泉生態與水文化的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教授邱郁文說,從地下冒出的湧泉恆溫22℃,是乾淨又好用的水資源,當湧泉與不同的土地和產業連結,就形成當地獨特的文化。例如美濃有野蓮產業、伯公文化,又如南投埔里有著名的筊白筍、米酒等。「保護好湧泉,不僅有生態保育的價值,更可以進一步提供社會文化和經濟服務功能。」


過去三年,邱郁文的研究團隊受林保署屏東分署委託,進行高屏地區的湧泉調查。這項計畫重新盤點2012年所做的全台湧泉濕地生態資源調查,當時首度揭露了台灣湧泉50選,美濃湧泉也名列其中。


「走訪全台湧泉發現,許多湧泉都是由客家族群使用。」邱郁文在今(2025)年6月發表調查成果時指出,湧泉滋養了客庄的生活,客家聚落有許多與水互動的傳統文化和生活記憶。以美濃為例,土地伯公的信仰經常與水連結,伯公鎮守水口或水圳流經處,守住村莊的財富,在這樣的環境裡,可見湧泉與人、信仰與產業串連成濃厚的鄉村情感,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色。




湧泉、野溪、吃河產 美濃農地滯洪為何與地方產業永續有關?


九芎林里社貞官伯公在溪流旁守護在地,是美濃在地的水文化。攝影:李育琴


食用「河產」也是美濃傳統的水文化。美濃不靠海,因此過去吃的水產主要來自溪溝、水圳和田間水域,謝見辰說,美濃人靠著農閒時期「摸螺挖蜆」、「野遊打拐」,取得田螺、河蜆、青蛙、鱉等,溪溝裡也有馬口魚、溪蝦、大肚魚和鰻等,在耆老的記憶中,農村也有豐富多元的水產蛋白質可吃。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因此帶遊客來到黃蝶翠谷美濃溪上游,親近野溪,觀察溪中的水產生物。這條溪平時是在地民眾的戲水勝地,連日的午後陣雨使溪水奔騰而下,水色略微混濁。30多年前美濃鄉親擋下水庫的興建,因而保護了下游平原豐腴富庶的農業和水環境。




湧泉、野溪、吃河產 美濃農地滯洪為何與地方產業永續有關?


黃蝶翠谷。攝影:李育琴


邱郁文十多年前來此做過生態調查,他說兩側的樹木和溪裡的石頭,孕育溪流豐富的生命力,翻開溪中的石頭即可見許多原生生物,如蔡氏澤蟹、沼蝦等,工作人員事先放置的蝦籠裡,觀察到粗糙沼蝦、溪哥,再多找一找也可能有鰕虎。邱郁文說明,在地居民如能每年將捕捉的溪蝦數量記錄下來,可作為溪流環境的觀察指標 ,了解生態是否發生變化。


美濃的河產飲食文化源自於乾淨的湧泉水資源,台灣鯛即是台灣人將傳統河產吳郭魚馴育成功的最好例子。美濃在地專養台灣鯛的餐廳,年輕的主廚設計了融合傳統飲食文化和在地食材的菜色,讓客人品嘗以吳郭魚、虎皮蛙、溪蝦和野蓮等重新轉譯的河產文化,再現傳統美濃人吃野、吃粗的飲食特色。




湧泉、野溪、吃河產 美濃農地滯洪為何與地方產業永續有關?


餐廳推出虎皮蛙料理,重新詮釋美濃傳統的河產文化。攝影:李育琴


在地滯洪 守護湧泉與地方產業文化


午後走訪美濃九芎林里社貞官伯公,坐落在溪流旁,見證著客家人入墾此地傍水而居,由黃蝶翠谷上游匯聚的水進入平原形成湧泉,供應美濃地區的生活與產業發展。美濃農村田野學會與水利署在此區推動農地在地滯洪,因應極端氣候下的暴雨和難以宣洩的河道逕流,藉此保全下游的聚落安全,免於水患。


學會執行理事溫仲良說,原本一年三作的農地,協調農民在二期不耕作改為「種水」,需要時提供滯洪服務,農民也可以趁此時休息。這是農地多元價值的展現。




湧泉、野溪、吃河產 美濃農地滯洪為何與地方產業永續有關?


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在美濃溪上游河畔農地推動農地滯洪蓄水。攝影:李育琴


邱郁文指出,在地滯洪也能留住地下水,對於聚落湧泉的復育和利用是一種重要的循環。湧泉帶來地方的產業與文化,因此農地滯洪所保護的也是社區產業和文化的永續。


林保署屏東分署出版《高屏地區湧泉生態地圖》,提供民眾按圖索驥,走讀高屏地區的湧泉地景與地方文化,除了美濃外,五溝水、香蕉灣、新埤禁山保安林湧泉都值得推薦。屏東分署表示後續將推動湧泉生態功能的強化,未來當湧泉被地方文化守護之餘,也能守護更多生物資源。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