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安監控」到「食育永續」!新北如何打造零食安漏洞的「金食力」午餐?

撰文=食力企劃
在新北市的校園裡,一場「食」革命正在悄悄地進行。從智慧科技即時監控每一口食物的溫度、自立廚房讓孩子品嚐到熱騰騰的在地美味(美熱地),到食農課程將農田搬進校園,新北市把一頓頓的營養午餐,轉化為教育、健康安心且多元文化的「金食力」,不僅讓家長放心,更在孩子心中種下健康飲食的種子。
數據說話,每一度溫度都有智慧科技把關
每日上午7點,團膳廠商中央廚房的大鍋菜餚剛一離火,「起鍋中心溫度」便已化為數據流,即時上傳至「食安智慧監控中心」的雲端;在新北市,超過百所採用團膳的學校,學童們的午餐安全,正由這張由數據與科技交織而成的食安智慧網時刻監控和守護著。
「市府建立智慧化的系統流程,為第一線的學校行政人員提供明確的執行依據,可避免因人員流動而導致管理斷層,這是十年來最大的改變。」明志國小學務處主任涂明淮指出,如今從供應商中央廚房的起鍋瞬間、裝載GPS定位餐車的運輸過程至抵達學校的分餐時刻,每個環節都有精確的數位足跡,而且學校還自主加碼,定期隨機抽測餐點中心溫度。
透明化是這套機制的另一大特色,家長只需點開學校網站首頁,就能直接連結「校園食材登錄平台」,查看當日菜單照片、詳細食材內容,甚至可追溯每項食材的產地,也就是新北市府要求的「三章一Q」,讓家長倍感安心。

新北市透過「校園食材登錄平台」,實現午餐資訊透明化,全面落實三章一Q的透明追溯機制,確保學童食得安心。(圖片來源:校園食材登錄平台截圖)
針對免疫力較弱的幼兒園學童,明志國小附幼更設置獨立的小型自立廚房,由具備證照的專業廚師現場烹調,並自主使用萊克多巴胺快篩試劑檢測肉品,所有食材同樣納入平台登錄。 「一旦異常狀況發生,備餐機制立即啟動,班導師第一時間拍照存證並通報,透過包含家長代表在內的LINE群組,讓問題在第一時間迅速處理;不僅如此,每個月的午餐檢討會議,老師、學生、家長代表一起檢視廠商履約記錄,連扣點罰則都公開透明。」涂明淮強調,這套系統最珍貴的不只是科技監控,還有多方參與的監督機制。

校廚嚴格執行溫度監測,確保食物避開7度到60度的細菌危險溫層,提供最安全的營養午餐。(圖片來源:新北市教育局)
熱騰騰上桌,校廚變身美食職人
不到上午10點,多數團膳業者的餐點已準備裝箱運送,而淡海國小廚房裡的菜餚還在鍋內翻滾。校長蘇穎群指著透明玻璃窗內的廚房說:「熱騰騰的溫度,就是自立廚房最大的優勢。現在我們反而要提醒學生,湯太燙要小心!」
相較於外訂團膳需提早製作及運送,自立廚房從起鍋到學生享用,全程不超過60分鐘,甚至在新北市政府的媒合下,還可為鄰近國小學童提供營養午餐。在這場溫度創新行動的背後,尚有新北市政府為提升校廚專業能力所舉辦的「校廚教學營」,報名十分踴躍,一開放即額滿!

新北市政府為提升校廚專業能力舉辦「校廚教學營」。圖為興化國小等校廚們參與教學營,與主廚講師林奕成合影,持續為學童提供高品質的營養午餐而努力。(圖片來源:興化國小提供)
興化國小校廚魏自慧回憶參加教學營的收穫:「以前紅蘿蔔都是川燙,小朋友不愛吃,現在學會先用油炒香再加配料,廚餘量明顯減少;還有以往乾柴的雞胸肉,在學會保嫩技巧後,肉質軟嫩到連挑食的孩子都搶著吃。」 除了技術提升,校廚教學營帶來的還有菜色的多元創新。如今,興化國小每月推出兩次異國特色餐點,日韓菲印越泰料理輪番上陣;這樣的異國美味,在許多新北市的國小裡也同樣可以品嘗到。
自立廚房的優勢不只在溫度,更在透明與即時反應,無論是校廚或營養師每日早上皆會親自驗收食材。淡海國小營養師林芳妤說:「一旦發現蔬菜不新鮮可以立即退貨,動用備用食材更換菜色,這是團膳做不到的彈性。」尤其淡海國小的自立廚房,當初設計時預留兩面玻璃窗,可從窗戶清楚的看到廚房內的工作流程,除了讓孩子們覺得餐點更安心更好吃,也更懂得珍惜食物不浪費,正如蘇穎群所期盼:「午餐不僅僅是吃,更是一種教育,必須教導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 從制式團膳到自立廚房的靈活創新,新北市自108年起迄今已投入超過7億元興建、整修及改善學校廚房設施,重新定義校園午餐的標準,而衛生局與教育局不定期的聯合稽查,更讓校方時刻保持警覺,還能提醒校方看不見的盲區,讓營養午餐加倍安心。
跨越圍牆的課程,讓校園農作走進家庭餐桌
事實上,2025年榮獲「食育力五星城市」殊榮、為六都第一的新北市,早已將營養午餐升格為全方位的食育平台,透過教育局、農業局、衛生局之跨域資源整合,把食育、文化、科技和永續理念融入其中,如食農特色學校「新泰國小」就是典範之一。 從低年級認識作物,到高年級親手插秧、在頂樓科技農場自主管理,學生在與土地的親密互動中,學會責任與感恩;但鮮少人知道,這套課程的後盾是一個強大的食農支援網絡。
「教育局補助經費打造科技農場,讓孩子享有『從產地到餐桌』的完整體驗;農業局媒合學生至維康農場等專業場域參訪,拓展學生視野,還有拓德環保基金會協助飼養黑水虻處理廚餘。」新泰國小教務主任蔡如㚬透露,還有在地社區專家指導稻作種植,以及超過300名家長志工幫忙維護農場、甚至將校園作物做成葡萄露、蘿蔔乾在運動會時與社區來賓分享。

新北市推動校園「食」革命,將營養午餐升級為結合安全、教育與健康,為學童創建一個全新的食育時代。(段歆惟攝)
除了農田體驗,學校也舉辦「家庭好食光」徵稿活動、鼓勵親子共廚,還規劃米食節、兒童節闖關、圖書館週等主題活動,讓學生認識「食」的多樣性,更透過「醜蔬果」課程學會尊重每一份食物;蔡如㚬驕傲地說:「我們的學生願意赤腳下田清除福壽螺,而我們的家長即便只分到一根黃瓜也很開心!」 尤其,新泰國小還承辦「食農樂活巧營造」優良推動案例成果發表會暨教師增能工作坊,與各校老師進行交流,讓食農教育在新北遍地開花。 
新泰國小利用頂樓科技農場,作為食農教育的「活教材」,讓學生自主參與作物種植與管理,將食育與永續理念融入學習。(圖片來源:新泰國小提供)
新北經驗,締造營養午餐的無限可能
多年來,新北市持續推動營養午餐革新計畫,打造兼顧安全、營養與教育意義的校園餐食系統,從科技監控到食農教育,自校內自立廚房至家庭共廚,這場「從餐盤開始的食育革命」不僅締造營養午餐的無限可能,更是在創建台灣的新「食」代。
【本文由新北市教育局委託製作】
審稿編輯:林玉婷
延伸閱讀
- 記者:食力FoodNEXT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