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同性戀,爸媽很掙扎!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儘管社會風氣普遍開放,台灣在2019年也宣佈同婚合法化,仍有些家庭的同性戀孩子不敢出櫃(Come Out)。


傳統的框架


近日,我受邀演講,主題是「尊重性別平等,建立友善環境」,除了探討職場尊重性別選擇,做到同工同酬,向性別暴力說No,其中還有一環,談到「去除對同性戀污名化」。


演講會中,一位開明的媽媽,聽到20歲女兒意有所指地探詢:「媽,如果我是蕾絲邊(Lesbian)(女性同性戀者),妳會怎麼想?」


從小看著女兒長大,平日中性打扮、講話豪邁、動作俐落,心中早有準備,她回答女兒:「一樣愛妳呀!我尊重妳的選擇。」


另一位約六十歲爸爸,當我詢問看法,他欲言又止地說:「啊……怎麼說呢?」,後來他搖搖頭,說了兩個字「傳統」,就不出聲了。


確實,目前還有很多爸媽是抱持「不認同,但尊重」的態度看待同性戀孩子。


同性戀的成因很多,佛洛伊德心理學家提到「早期經驗影響了性別認同」的可能性,例如:有個家庭期盼生個兒子,生到第四胎,終於是個兒子,但因為家中經濟不允許,兒子從小穿姊姊們的衣服,加上朝夕相處,後來兒子認同了「女生」這個性別。


另外的成因,還有可能是環境影響,例如:從小看到爸爸暴打媽媽,女兒萌生強壯自己,以致成長過程開始男裝打扮,又進健身房,還刺青,想保護媽媽。


另有研究提及 母親懷孕初期如果雌激素分泌比較多,生出的兒子成為同性戀的機率高。也有一說,是先天基因決定了性別選擇。


種種這些同性戀的成因,在醫學界、科學界尚未有確定性的答案,重點是家中父母如何展臂迎接自己的兒女,不論他們是認同那一種性別?



孩子同性戀,爸媽很掙扎!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就是愛你呀!


「在台灣同性戀的比例,根據各項調查和研究,大約在5%到15%之間。其中,自我認同為同性戀者約佔5%,雙性戀者比例佔10%」。


由於風氣逐漸開放,同婚合法化上路等因素影響,新一代年輕人早早出櫃的人數越來越多。但是要爸媽立刻接受兒女不同的性別選擇仍有一段路程。


一位慈眉善目的爸爸表示:「10年多前,剛從老婆那裡聽到兒子是同性戀,心中很複雜的感覺,一方面鬆了一口氣,不必再猜東猜西,另一方面又為他前途擔心,怕他在職場上被排斥,後來,發現兒子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原來這位爸爸擔心和焦慮的事都不曾發生,他說:「我和兒子的伴侶也相處得很自然,家庭聚餐時歡迎他加入,老婆常對我說 你不要想太多,就是負責愛他就好,哈哈,我按照指示,什麼都不用介入,就是負責愛他……」


這位爸爸剛從公務機構退休,人生世面見過不少,唯獨在「兒子是同性戀」剛出櫃時,讓他有著深深的挫折感,以為是兒子小時候對他太兇了,還是家族基因有什麼問題?


最終,不去追究原因,「負責愛他就好」,讓這位爸爸和兒子的關係如釋重負,皆大歡喜!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