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開運就靠它!美輪明宏放手機,2022 這樣招財、招桃花!
擁有 25 萬粉絲的 Instagram 帳號「地表最強敗犬3.0」近日分享,電視劇《華燈初上》第二部中吳慷仁飾演的女裝角色,造型激似日本歌手美輪明宏。有網友便提供資訊給敗犬,日本有個都市傳說,據聞「將美輪明宏的照片換成手機待機畫面運氣就會變好」的好運偏方。經敗犬分享後,許多網友便換上手機桌布,且真的幸運了起來!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地表最強敗犬3.0 (@loser__dogs3.0)
美輪明宏是誰?為什麼受日本年輕人愛戴?

圖/網友提供
美輪明宏是一位 1935 年生,今年已 86 歲的日本創作歌手,但仍持續活躍於日本演藝界。是在較保守的日本社會中少數公開出櫃的生理男歌手,總以一頭亮黃色蓬髮、美豔妝容的女性裝扮登場,相當令人印相深刻。
出生於日本長崎縣的美輪明宏,家中因受二戰時日本遭投的原子彈影響,經濟狀況並不穩定。而造就他堅忍不拔的性格,並開始學習音樂展開歌手生涯,初期還曾因同志身份而受到許多謾罵批評,但他的歌聲與極具個人特色的外貌與性格,仍然有不少鐵粉支持並有所共鳴。

圖/網友提供
在外界不斷的攻擊下,美輪明宏反倒越挫越勇,更勇於展現自我,並成為意見領袖發聲。這樣的人格特質,在當時民風保守的日本社會中更顯得獨樹一幟,也讓日本文學家三島由紀夫相當欣賞他,並邀約他出演由三島由紀夫編寫劇本的電影《黑蜥蜴》。
不斷在演藝圈與歌謠圈發光發熱的美崙美輪明宏,在 2012 年首度出戰日本歌壇的年度盛事《 NHK 紅白歌合戰》,並創下了最年長的初次出賽紀錄,後來幾年也持續參賽,也成為了日本演藝史上的活傳奇。
美輪明宏開運妙方,招財放黃色、招桃花放粉紅

圖/網友提供
由於他的敢作敢為與堅韌自信,讓不少年輕族群將他作為楷模,並將手機解鎖畫面換成美輪明宏的照片藉此激勵自己,時間一久,就謠傳著「換上美輪明宏照片就能帶來好運」的開運傳說,還有著「黃色照片為金錢運」、「粉色照片是戀愛運」的傳言。經網紅敗犬分享後,許多網友也紛紛換上照片,並持續分享著自從換了照片所發生的好事。

圖/網友提供
像是有網友就表示換圖後,去買刮刮樂就中了高額獎金,也有業務說立刻接到一張大單⋯⋯等玄妙好事。究竟將手機解鎖畫面換成美輪明宏後是否能開運?小編還在實驗當中,期待大家的反饋囉!?
▶ 延伸閱讀尾牙拜拜該怎麼準備?公司、商家用這些招好運!尾牙為什麼要吃刈包、潤餅?刈包,匯集鹹香酸甜的「虎咬豬」,原來尾牙聚會時必吃有原因!「頭牙」拜土地公,求生意和財運!由來、拜拜時間和傳統做法別漏掉!
本篇文章來源:《愛料理生活誌》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地表最強敗犬3.0 (@loser__dogs3.0)
美輪明宏是誰?為什麼受日本年輕人愛戴?

美輪明宏是一位 1935 年生,今年已 86 歲的日本創作歌手,但仍持續活躍於日本演藝界。是在較保守的日本社會中少數公開出櫃的生理男歌手,總以一頭亮黃色蓬髮、美豔妝容的女性裝扮登場,相當令人印相深刻。
出生於日本長崎縣的美輪明宏,家中因受二戰時日本遭投的原子彈影響,經濟狀況並不穩定。而造就他堅忍不拔的性格,並開始學習音樂展開歌手生涯,初期還曾因同志身份而受到許多謾罵批評,但他的歌聲與極具個人特色的外貌與性格,仍然有不少鐵粉支持並有所共鳴。

在外界不斷的攻擊下,美輪明宏反倒越挫越勇,更勇於展現自我,並成為意見領袖發聲。這樣的人格特質,在當時民風保守的日本社會中更顯得獨樹一幟,也讓日本文學家三島由紀夫相當欣賞他,並邀約他出演由三島由紀夫編寫劇本的電影《黑蜥蜴》。
不斷在演藝圈與歌謠圈發光發熱的美崙美輪明宏,在 2012 年首度出戰日本歌壇的年度盛事《 NHK 紅白歌合戰》,並創下了最年長的初次出賽紀錄,後來幾年也持續參賽,也成為了日本演藝史上的活傳奇。
美輪明宏開運妙方,招財放黃色、招桃花放粉紅

由於他的敢作敢為與堅韌自信,讓不少年輕族群將他作為楷模,並將手機解鎖畫面換成美輪明宏的照片藉此激勵自己,時間一久,就謠傳著「換上美輪明宏照片就能帶來好運」的開運傳說,還有著「黃色照片為金錢運」、「粉色照片是戀愛運」的傳言。經網紅敗犬分享後,許多網友也紛紛換上照片,並持續分享著自從換了照片所發生的好事。

像是有網友就表示換圖後,去買刮刮樂就中了高額獎金,也有業務說立刻接到一張大單⋯⋯等玄妙好事。究竟將手機解鎖畫面換成美輪明宏後是否能開運?小編還在實驗當中,期待大家的反饋囉!?
▶ 延伸閱讀尾牙拜拜該怎麼準備?公司、商家用這些招好運!尾牙為什麼要吃刈包、潤餅?刈包,匯集鹹香酸甜的「虎咬豬」,原來尾牙聚會時必吃有原因!「頭牙」拜土地公,求生意和財運!由來、拜拜時間和傳統做法別漏掉!
本篇文章來源:《愛料理生活誌》
- 記者:iCook 愛料理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