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士茶之烹蒸法瀹茶爐盞再發現
文/攝影:吳德亮
陶藝名家吳晟誌即將在4月11日於台中秋山堂發表他最新創作的「烹蒸法瀹茶爐盞」,昨天特別與「中華點茶文化藝術推廣協會」理事長李國平,聯袂從台中開車來訪。源於去年11月武夷山「海峽兩岸茶文化博覽會」,我應邀策劃的「台灣茶文化區」邀集包括他倆在內的8位茶藝/陶藝名家前往,兩人因此有了交集與初步構想,並在近日研發成功,特別大費周章帶來聽聽我的看法。
吳晟誌首先聲明,他的爐盞是「發現」而非「發明」,靈感則來自明代四大才子之二的仇英繪、文徵明書之〈趙孟頫寫經換茶圖〉,圖中童子蹲坐地上煮水烹茶的爐盞,經過他的巧思,從配土、拉坯、捏塑到燒造,完成了桌上型「烹蒸法瀹茶爐盞」,包括初階版與進階版,只是酒精燈取代了原本的燒炭,且做工更為細緻,更具文人雅士的風味罷了。
為了讓我進一步瞭解,晟誌當場將兩種版本都演繹了一遍,國平則在一旁解說,我也取來1960年代柯成興茶行鳳凰單欉「萬壽香」,以及1970年代六堡茶兩款老茶作為試驗,經盞中燒水熱壺、置茶焙茶、注水至烹蒸出湯,不僅茶湯在甌中更顯透亮,陳茶原本的陳味、倉味與雜氣也幾乎消失殆盡,老茶的丰姿熟韻也幾乎淋漓盡致釋出,果然深得明代文士茶之精髓矣。其他細節就請看官直接前往發表現場一窺究竟囉。
The post 明代文士茶之烹蒸法瀹茶爐盞再發現 first appeared on 報新聞 Mega News.
- 新聞關鍵字: 兩岸
- 記者:編輯部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