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屢获豐碩獎項 縣府再度交出亮眼成績

雲林屢获豐碩獎項 縣府再度交出亮眼成績

【記者 劉春生/雲林 報導】雲林縣政府(23)日上午在縣府第2辦公大樓5樓工商策進會會議室召開主管會報,由張麗善縣長接受新聞處、城鄉發展處、文化觀光處、水利處、財政處、計畫處、教育處、農業處、勞青處、行政處、建設處、雲林縣稅務局、雲林縣衛生局、雲林縣環境保護局、雲林縣警察局及雲林縣交通工務局等獻獎以及頒發氣候永續學院課程結業智慧證書。

雲林縣在《今周刊》2025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中脫穎而出,榮獲「最佳首長信任獎」與「永續創新獎—環境力特優」2項大獎殊榮,頒獎典禮(22)日於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由副縣長謝淑亞代表縣長張麗善及縣府團隊出席受獎,展現雲林在永續治理、環境創新與民眾信任度上的亮眼成果。

《今周刊》自2020年起舉辦「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評核架構,邀請產官學專家組成評審團,針對全國各縣(市)在17項SDGs為施政基礎上的縣政治理效能、社會包容、環境永續及創新力等面向進行綜合評比,加上施政滿意度民意調查後,縣長張麗善高居全國前列榮獲「最佳首長信任獎」,感謝《今周刊》的肯定與雲林縣民的信任;此外,延續去年首度辦理的「永續創新獎」,今年雲林縣也以兼具創新與實效的環境治理方案脫穎而出,榮獲3大面向中的「環境力特優」。

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表示,雲林縣以「幸福雲林,永續上場」為願景,從智慧農業、再生能源到資源循環,落實「智慧經濟、低碳永續、安全健康、共融發展」的政策精神,在張麗善縣長親民誠懇的治理風格下,凝聚縣民信任;此次榮獲「最佳首長信任獎」,代表雲林在施政方向上獲得民心支持,也感謝縣民對於施政成果的肯定。

謝淑亞副縣長再指出,雲林是一個農業縣,大埤鄉做為我國酸菜的故鄉,占全國產量的8成以上,卻面臨農業剩餘資材無法妥善利用,甚至產生污染環境的問題,在與台大團隊合作引入永續循環經濟的概念下,期許讓廢棄物成為可利用資源,兼顧經濟發展與友善環境;此次獲得「永續創新獎—環境力特優」是對縣府團隊的努力給予肯定,雲林縣未來將持續創新與突破,期待為這片土地帶來永續的發展。

2025年第4屆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
雲林縣政府在2025年第四屆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及第3屆台灣生物多樣性獎中,再度交出亮眼成績,共榮獲37座獎項,成為全國最大贏家,展示出卓越的永續治理實力。包含縣長張麗善獲得「台灣傑出永續治理首長獎-地方組典範」,副縣長謝淑亞榮獲「頂尖永續長獎」,充分展現縣府團隊的領導力與治理成效。此外,雲林縣還榮獲「宜居永續城市獎」及「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特優1座、金獎5座、銀獎13座、銅獎13座,以及生物多樣性1金1銅,獎項涵蓋環境教育、氣候行動等領域,凸顯雲林縣在推動社會包容、多元文化與低碳永續方面的出色表現。

今年的獎項跨足多個局處,包括計畫處的「雲林產業淨零轉型服務」、「點亮未來-全民共創永續新思維」、社會處的「智慧輔具RPA流程機器人」、農業處的「雲鮮農續寫農業新篇章」、文化觀光處的「樂齡志工文化尖兵」、「掌中傳藝 共融永續」、勞青處的「智慧銀髮 友善職場」、教育處的「智慧教育,點亮偏鄉未來」,以及警察局的「雙B助少年 成長不孤單」、環保局的「深耕環境教育」等,展現了從青少年到長者、從社區、企業到縣政的全面發展。張縣長表示,這些獎項不僅是對「幸福雲林,永續上場」願景的肯定,更是縣府跨部門合作、協力推動永續發展的成果。

雲林縣政府指出,1特優6金13銀14銅包含不同面向的政策,代表縣府在不同面向上都有積極扣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特優:警察局的「雙B助少年 成長不孤單」

※金獎:

1、計畫處的「時尚循環 蚵技雲林」

2、計畫處的「雲林產業淨零轉型服務」

3、文化觀光處的「共生共創:虎尾建國眷村的多元夥伴關係與地方永續實踐」

4、文化觀光處的「2024草嶺石壁森林療癒季」

5、城鄉發展處的「石壁竹創森」

6、水利處的「都市生態復育與共融:雲林溪水環境永續行動」

※銀獎:

1、計畫處的「雲林親海動無礙」

2、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的「智慧銀髮 友善職場」

3、農業處的「雲鮮農續寫農業新篇」

4、雲林縣衛生局的「護肝雲林,健康同行」

5、雲林縣衛生局的「醫心照護,永續衛來」

6、雲林縣環境保護局的「多元永續、深耕環境教育」

7、雲林縣警察局的「打詐雲林隊 永續零詐騙」

8、雲林縣消防局的「韌性消防 永續雲林」

9、雲林縣消防局的「Building Resilient FireSafety,Creating a Sustainable Yunlin」

10、計畫處的「點亮未來—全民共創雲林永續新思維」

11、計畫處的「農業永續轉型 減碳增匯先行」

12、社會處的「輔具RPA流程機器人」

13、文化觀光處的「微冊角落」

※銅獎:

1、 地政處的「地政服務零距離」

2、 文化觀光處的「浪居帶—未來方舟」

3、 文化觀光處的「掌中傳藝 共融永續」

4、 勞動暨青年事務發展處的「翻轉舊警察宿舍青年共融」

5、 文化觀光處的「樂齡志工文化尖兵」

6、 城鄉發展處的「海口放送「金湖製造」」

7、 雲林縣衛生局的「長照LTBI終結結核」

8、雲林縣衛生局的「雲林模式健康永續城市」

9、雲林縣衛生局的「蔬果用心,食安放心」

10、雲林縣警察局的「智慧交控 建構行人安全」

11、雲林縣警察局的「護幼點線面兒保真善美」

12、雲林縣警察局的「AI防竊 智慧護農」

13、教育處的「智慧教育.點亮偏鄉未來」

14、教育處的「愈在地愈國際,實踐華南里山共好生活」

雲林縣農業產值為全臺第一,縣府為達成永續農業目標,擘劃「生態環境的守護者」等五大政策願景,積極致力推動減碳轉型與淨零綠生活,從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及社會公益3大面向,以跨域平台整合資源、媒合企業發揮社會責任、多元政策推廣生物多樣性議題,邀集公私部門權益利害關係人建立夥伴關係等策略,共同推動提升生物多樣性政策。因此,縣府水利處以「都市生態復育與共融:雲林溪水環境永續行動」及教育處-華南實驗國小以「愈在地愈國際,實踐華南里山共好生活」為題,分別榮獲第3屆台灣生物多樣性獎評選金級與銅級的肯定。

此次獲獎的亮眼成果,反映了永續發展已逐漸成為實現社會、環境與經濟和諧的關鍵。縣府將繼續推動跨世代與跨領域的協作,致力於打造「智慧永續農工商科技城」,為未來世代鋪設更美好的家園。

虎尾高鐵運動園區榮獲國家建築金質獎與全國首獎 展現雲林建設實力新典範
為迎接114年全國運動會而新建的「雲林縣立田徑場」,榮獲由中華民國國家企業競爭力發展協會主辦之第27屆國家建築金質獎「公共工程建設類規劃設計金質獎」,並於所有獲獎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規劃設計類首獎,為此屆評選最高榮譽,象徵雲林在公共建設品質與永續理念上的努力獲得國家級肯定。

雲林縣立田徑場是縣府睽違20年再度承辦全國運動會的重要場館,自112年11月動工以來,歷經600天施工,如期如質完成,展現縣府團隊與工程單位的執行力與決心。此次以卓越的設計理念、優異的施工品質及環保永續的整體規畫脫穎而出,奪下國家建築金質獎首獎殊榮,為雲林建設再添榮耀。

此案以「健康、友善、永續」為設計理念,融合在地人文與環境特色,打造符合國際標準的運動場域,不僅提供縣民完善的運動空間,也成為高鐵特區的重要亮點。工程團隊在結構安全、施工品質、景觀美學及綠建築理念上均獲評審高度肯定,象徵雲林建設品質與創新能量已邁向全國領先。縣長張麗善表示,此項榮耀不僅是對縣府團隊專業與努力的肯定,更代表雲林在運動城市與永續建設的推動上持續精進。縣府將以此為動力,持續打造更高品質的公共建設,讓雲林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城市。

雲林縣政府113年度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業務考核計畫榮獲甲等
雲林縣政府推動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招商成果斐然,113年度辦理「雲林縣古坑綠色隧道交流驛站營運移轉案」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已完成簽約並經財政部分別於113年3月11日以台財促字第11325507380號函認定民間投資金額新台幣(以下同)400萬元;另縣府113年度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業務考核計畫績效優良,雲林縣榮獲財政部評定為C組甲等,獲財政部頒發獎勵金支票20萬元,114年7月4日由蕭曉晴科長出席財政部舉辦「114年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招商大會」代表雲林縣政府受獎。

財政處表示,114年度招商大會縣府推出2件招商案,分別為「雲林縣斗南小東休閒娛樂中心ROT案」及「雲林縣高鐵青年社會住宅興建營運移轉(BOT+有償PPP)案」,預計民間投資金額27億餘元。。希藉由民間企業的經營效率,加速開發公有土地,達成依據促參法引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或提供公共服務,增加本縣府租金、權利金收入,節省縣府自行經管場館成本、費用之預算支出,以創造開源節流之效益,擴大公共建設投資以提振景氣及提升公共服務品質並加速社會經濟發展等多重目標。

雲林縣社會處榮獲2025智慧城市大調查AI應用卓越獎 展現智慧社福新實力
雲林縣政府社會處及計畫處以「高齡社會永續關懷的前瞻治理藍圖:社會服務×智慧科技」榮獲「2025智慧城市大調查」教育文化與社會服務應用類–AI應用卓越獎殊榮,肯定縣府在AI科技導入社會福利服務的創新成效。

縣長張麗善表示,縣府積極推動「智慧社福」與「科技照護」,運用AI數據分析與智慧平台,提升長者照護、弱勢關懷及資源分配效率,讓科技成為社會溫暖的助力。此次獲獎不僅展現雲林在智慧治理的前瞻視野,也代表縣府落實以民為本、科技賦能的施政理念,持續打造高齡友善與幸福宜居的智慧城市。

2025雙軸轉型金恆獎 為非6都唯一獲獎縣市 整合數位與施政樹立永續治理典範!
雲林縣政府以「AI 智慧城市 2.0」為縣政發展核心,積極推動智慧科技與政策施行的深度整合,展現地方政府在數位轉型與永續治理上的具體成果。榮獲ESG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主辦的2025雙軸轉型金恆獎「雙軸創新治理獎」。雲林縣是為全國非六都中唯一獲獎縣市,充分展現雲林縣在智慧治理與永續發展上的前瞻視野與實踐力。

縣長張麗善表示,雲林為農業大縣,長期受氣候變遷與人口高齡化交織影響,衝擊農業生產與在地勞動力,迫切需要以 AI智慧科技應用與數位轉型。透過智慧農業、數位監測及自動化系統,提升產業韌性與行政效率,以「AI智慧城市2.0」為雲林縣城市治理願景。從「地方創生、智慧農業、智慧守護、智慧教育、智慧生活、智慧服務」6大面向為推動方向,強化城鄉便利性與整體競爭力。

張縣長說,雲林縣面對淨零轉型與數位變革的挑戰,以創新的治理方式迎接未來,把AI智慧科技應用與政策發展緊密結合,讓永續不再只是目標,而是日常治理的一部分。縣府將持續深化AI智慧科技與數位治理應用,強化永續治理制度基礎,推動更多民眾參與,讓AI智慧科技成為驅動地方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核心動能。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公寓大廈管理組織報備及相關業務督導考核-特優奬
縣府近年來對雲林縣公寓大廈社區與大樓管理的輔導業務工作不遺餘力,建設處榮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114年度公寓大廈管理組織報備及相關業務督導考核」成績-特優奬,名列全國城鎮型評比第1名。為提升社區大樓居民的居住環境及生活品質盡心盡力,並高度重視城市發展及社區和諧,雲林縣政府將持續為鄉親努力,期望將雲林縣打造成為更美好的宜居城市。

雲林縣啟動「氣候永續學院」 打造公部門淨零新戰力!
雲林縣政府為強化淨零治理能量及落實縣府暨附屬機關溫室氣體排放管理,於114年成立「氣候永續學院」,並攜手雲林縣兩所國立大學,建構系統化訓練體系,協助公部門人員熟悉碳排放計算原則、盤查流程與相關法規,全面提升行政體系推動淨零工作的專業與效能。

氣候永續學院自成立以來,已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及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合作開設多梯次專業課程,培訓超過120名縣府及附屬機關人員。課程主題涵蓋溫室氣體盤查、組織層級查證及產品碳足跡等核心議題,全數學員皆通過專業測驗。透過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訓練,逐步建立縣府內部人員自主盤查與查證能力,為推動淨零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張麗善縣長表示,氣候永續學院的成立象徵縣府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里程碑,也展現行政團隊持續強化專業的決心。未來將持續深化與學術機構的合作,擴大綠領人才培育規模,打造具碳管理能量的政府團隊,為雲林邁向永續發展注入長期動能。此外,縣府未來也將持續積極推動縣務,進而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以達達到SDGs 目標11「永續城鄉」之願景,造福縣民。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