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台積電聯手!他示警:台灣1地位稀釋

輝達、台積電聯手!他示警:台灣1地位稀釋
輝達上週五在美國亞利桑那鳳凰城亮相與台積電合作美製Blackwell晶片。(圖/翻攝自輝達官網)

[NOWnews今日新聞] 全球人工智慧產業再迎重大突破,輝達(NVIDIA)與台積電在上週五共同宣布,已成功完成首批於美國本土製造的Blackwell晶片晶圓,將供應新一代資料中心與高效能運算平台使用,此舉也被視為川普推動「美國在地製造」政策的重要里程碑。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逆風提醒,台灣在這場產業鏈中的「主導位置」正在慢慢被稀釋,更該冷靜想一想,是否需要正視產業流失的現實?

翁履中表示,台積電在美國製造AI晶片,這當然是技術實力與全球競爭力的展現,也是一個值得驕傲的時刻。然而,台積電強,如果沒有整體策略配合,就不等於台灣更強。這是很多人不願意正視、卻必須面對的現實。台積電在半導體製程上依舊領先全球,但當它的核心製造與投資逐步轉移到美國、日本與歐洲,台灣在這場產業鏈中的「主導位置」正在慢慢被稀釋。

翁履中提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說:「未來最重要的晶片在美國製造。」這句話其實道出了另一層意涵,美國最需要的生產線,未來可以不再依賴台灣,「這並非政治表態,而是現實布局」。當川普政府、拜登政府都以國家安全為名推動「晶片回流」,當全球AI競賽聚焦「供應鏈安全」與「科技主權」,台積電的國際佈局就不只是商業決策,而是面對政治與地緣戰略的反映。

翁履中直言,台積電的成功讓台灣受惠,但當台灣之光逐漸成為「美積電」,或更準確地說,「全積電(Global Semiconductor)」時,台灣雖仍有名分,卻不再是利益核心,甚至可能逐漸失去決策主導地位。不能只看到「台積電三個字」就覺得台灣在贏,名稱裡有台灣,不代表利益都回到台灣。在AI時代的產業版圖中,掌握技術已經不夠,還要能有策略去掌握產業話語權與決策方向,而這正是台灣在面對台美關係時,因為期待美國支持台灣,所以最容易失去、卻最該努力守住的部分。

最後,翁履中也強調,台灣企業全球佈局的成功,背後代表著主權與影響力的轉移。這次「美國製造的台積電晶片」,的確是台積電的歷史性時刻,但也是台灣的歷史時刻,因為從現在起,如果沒有更積極的政策試著守住優勢,當台灣跟著世界歡呼時,更該冷靜想一想,我們是否需要正視產業流失的現實?



相關新聞


新壽想跳過市府直談輝達?李四川揭「最大癥結」:不可能


輝達總部卡關有備案!李四川鬆口「未曝光基地」:當然有Plan C


鄭麗文奪黨魁!館長揭藍「敗選主因」 爆粗口警告:不准再搞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