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慈院超音波臨床應用 邀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親授

為提升臨床醫師在疼痛治療中心,對超音波的影像判讀與精準操作能力。大林慈濟醫院疼痛治療整合中心於11月11日上午舉辦「超音波臨床應用工作坊」。特邀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科張凱閔教授親臨指導,採小班制實作教學,吸引院內近三十位臨床醫師踴躍參與。
王思讚醫師指出,超音波已是現代疼痛醫學不可或缺的工具,不僅能協助醫師即時觀察肌肉、骨骼與神經結構,更能在治療過程中精準導引注射操作。王醫師說:「許多醫師會用超音波,但真正能精準掌握頭頸、顏面、脊椎到四肢,神經、肌肉、韌帶兼備的人仍不多。」

張凱閔教授是國內復健醫學界的重量級學者,長年致力於超音波於臨床診斷與治療中的應用研究。已發表逾三百六十篇高品質論文,並自2020至2022年連續三年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公佈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被譽為「最會做研究的超音波權威」。他結合大體解剖與臨床超音波影像,建立肌肉骨骼與神經結構的診療準則,其研究成果已成為國際通用的重要參考。

課程中,在徵求病人同意後,張教授以實際個案狀況,講解超音波在較為複雜部位的影像判讀要領。許多科別的醫師也紛紛提出臉部、背部、腹部、關節等各部位遇到的難題,尋求解答。賴裕永醫師針對行醫多年來,在某些難以觸及患處的情形,請求張教授講解。骨科黃俊錫醫師則針對臨床上很多肩關節疼痛的病人,在骨科的部分會從前面注射,如在超音波導引下,前方的注射的方式如何,大家都獲得張教授詳細回應。
擔任此次標準病人的鄭維毅護安表示,看到許多醫師透過教授的實際操作與即時回饋,對影像辨識與臨床應用的理解更加深入,除了收穫豐富,更能將這些方法帶回臨床去照顧病人,自己也感覺很高興。結束時,王思讚醫師表示,未來將持續規劃此類專業進修課程,推動跨科整合與臨床技能精進,期望藉由教育訓練的深化,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

撰文/張菊芬;攝影/大林慈濟醫院
- 記者:TCnews慈善新聞網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