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台灣首拍諸問題

隨著各種產業外移、轉型,台灣的生活步調日漸緩慢,「慢活」甚至變成寶島行銷觀光旅遊的宣傳特色之一。影響所及,在台北的古董店喝茶也變成一種極為抒壓的活動,那種緩慢的步調,就好像古早時代在榕樹下與阿公乘涼一樣,具有一種日常蝴蝶飛般的悠遠情懷。

悠閒的情調固然令人著迷,然而當世界各地文物拍賣如火如荼地進行時,我們就好似住在另一個星球般事不關己,不知不覺中古董商紛紛出走,拍賣公司也一家一家地減少。不過這一切在今年4月似乎觸底反彈,首屆台灣古董博覽會搭配六家新舊拍賣富博斯、世家、易拍好、沐春堂、安德昇、正德等在同一週內舉行拍賣,一時間千餘人逡巡於華山藝文特區,現場熱鬧金光人聲鼎沸,台北古董圈就好像吃了回春藥一般,再度動了起來。

「在台灣最窮的時候才辦博覽會,會不會太遲了些?」有朋友這樣質疑著。的確,若是十年前舉辦,以當時豐沛的藝術收藏能量與風氣,或許此處還有機會成為亞太藝術中心。如今北京、香港藝術地位已再難撼動,東京亦已乘勢崛起,近乎邊緣化的台北想靠幾場拍賣就逆轉局勢的可能性很低。不過,「只要願意做,何時都不嫌晚。」

整個環境既已處於絕對劣勢,做就需要相當大的勇氣,儘管本次博覽會參展商須繳交約新台幣30萬元的費用,據悉主辦的沐春堂還是要自掏腰包貼補不少款項。而幾家拍賣公司首次上路,雖然經驗不足卻相當賣力,因此此時若就拍品內容過度挑剔對辛苦的主辦方則意義不大,反而應就制度面討論,聚焦拍賣環境、行銷手法等,共同推動相關單位建構更為友善、簡便、公平、公開的交易平台,長期經營下去,才能吸引更好的藏家、藏品參與,讓台北在世界競爭中再次重新壯大起來。

從世家拍賣看台灣環境的幾個缺失

今回參與古董博覽會的拍賣公司多為台灣藏家或古董商出資成立,只有世家拍賣是由中資「中國世家鑑定收藏網」董事長賴海建所創設,實際上古董博覽會能夠人氣滿溢,也與世家拍賣動員大批中國內地藏家來台有關。世家拍賣首拍成績不惡,2013春季首拍500多件拍品,取得了新台幣3億元的佳績,不過賴海建卻表示,秋拍或是下一場拍賣是否舉辦還要再評估,主要是因為當前面臨的問題下次拍賣還是難以解決。異文化的觀察讓盲點容易浮現,世家營運時所遭遇的問題其實正是台灣拍賣環境的諸多缺失,從賴海建的敘述中我們會發現蘇富比、佳士得出走以來,積累多年的問題依然未曾解決。

現將他遇到的主要困難大致分類羅列如下:

關於人:

「這次拍賣完我沒辦法跟博覽會及其他拍賣公司開最重要的檢討會議,因為明天我就要被迫離境了。申請台灣簽證漫長複雜,而且每次只能待15天,然後又要出境重新等待。東京簽證一次則可以停留三個月。」

「這次我與博覽會主辦單位克服繁雜手續,共動員了1,000多組大陸朋友來台參與盛會,另外還有許多人申請無法通過,故沒能來參加拍賣。這麼多朋友們越過萬水千山前來捧場,我也必須把他們招待好,但周圍軟硬體有些跟不上。」

「六家拍賣規模並不算大,若能整合在相近地點舉辦比較理想,但博覽會一直申請不到更好的場地,實際上那些公營場地最後也是空著。」

關於貨:

「這次500餘件拍品五成徵集自台灣,五成來自大陸、歐美、日本,我共有30多箱拍品報關。但台灣海關沒有編制內的人員可鑑定文物,都要約台北歷史博物館等單位來鑑定,經常一拖半個月、一個月還無法約到確定時間,結果我有七箱拍品直到拍賣結束都還在海關等待。不知道別人都是怎麼報關,我原希望用正規合法的方式進行,但看來並不可行。

關於錢:

「拍賣在香港免稅,大陸是抽3%,台灣是6%最高。我們願意繳稅,但也希望相關單位能給一些協助。」

「沒辦法買辦公室,沒辦法有穩定的據點。」

賴海建表示「這次拍賣會,買家以大陸、香港為主,大陸買家約占八成左右。當然這本在預料之中,我們在此地舉行拍賣原不是期待多少台灣資金參與競拍,而是希望文化交流刺激下雙方都能有新的火花出現,只是沒料到在台投資這麼困難。實際上日本、美國、法國都以很優惠的條件邀我們去開拍賣公司,因為我們會帶很多中國內地的藏家過去,絕對能夠創造雙贏的局面。我喜歡台灣,台灣人很可愛,許多人也鼓勵我要辦下去,但是如果環境沒法配合也不行。」

過雲樓、梁啟超檔案的啟示

除了環境制度面的限制,無可諱言台灣拍賣行業多年來停滯不前,與世界各大文物拍賣中心已有一定差距,此時新拍賣公司必須開發出獨特風格特色,加強拍品整理研究,搭配專業出版深度詮釋拍品,若想以市場目前主流收藏品類拼金額、比人潮,難度非常大,不到位恐怕終將再度被邊緣化。幾家拍賣公司顯然也有這類意識,比方富博斯春拍推出了台灣首場沉香專場「明心淡悅」,沐春堂創設了前所未見的「一花開五葉」禪宗專場,易拍好組織了「渡海來台名家字畫」傳統又具有本地特點的場次等等,都是形塑自我面貌的好嘗試。只是宣傳行銷方面幾家新的拍賣公司都還顯得略為生澀,拍前沒有巡迴預展,拍賣結束後成交明細、新聞稿也未能及時,有些可惜。

類似的「渡海來台名家字畫」專場過去在中國如上海泓盛等大型拍場也曾舉辦過,但反應並不熱烈,由此可知僅推出拍賣專場力度還是不夠。平心而論,1949年後大批文人雅士、書畫名家渡海來台,這些繼承傳統精神的大師們作品大多含蓄寧靜、氣質優雅蘊藉,並不略遜於20世紀後半大陸書畫作品,然而兩者價格卻相距動輒數百倍。眾所周知,想要讓價格行情啟動就必須讓買家瞭解藝術品進而參與收藏,而這除了創造議題並配合宣傳展覽等推廣外別無他途。其實近年匡時「過雲樓藏書」、「南長街54號藏梁啟超重要檔案」等以特殊方式行銷,是值得研究的成功案例。匡時拍賣預展時搭建白牆黑瓦的蘇州過雲樓展場,重現歷史原點,並以學術研究為起點發掘拍品深層價值、以更大範圍的文化內容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不但拍賣結果成功,過程中更讓公司形象由資本邁向文化,經營手法足堪借鏡。

「看人挑水不吃力、站著說話不腰疼」,其實台灣拍賣公司負責人各個身經百戰,也非常明白目前問題與未來方向,只希望他們能克服困難,整個周邊環境繼而跟上,未來讓喜歡藝術的朋友還能在台北迎接內容更精彩的拍賣pa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