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可以帶70歲母親跑多遠?
帶媽媽出遊,還誘導她出書
母親現已七十多歲。
數年前,任職幾十年的公司一一勸退與母親同進的數位元老級員工退休享福。據母親口述,「大姐和阿素姐」聽到老闆要她們一年一位,逐個「畢業」,當場落淚。
為何落淚?
是不捨?抑或是面對老闆突如其來親自勸退措手不及的過度反應?又或者隱隱驚覺自己即將因年齡之故,被淘汰於職場之外而「自悲」?
那種感覺是否如同一直以來生命中的主心骨成分,突然被迫活生生拔除,或原本生活重心被迫硬生生抽離取消,引發的一場人生九級大地震?
猶記得那時母親曾幽幽道出:「以後我的功能只剩下煮飯。」這句話她說得平平淡淡,吾輩卻聽得觸耳驚心。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怎可以「功能」論之?不管活到幾歲,人都擁有無限可能。這才是人活著主要希望來源不是嗎?可是面對母親的哀歎,吾輩竟束手無策,再多的話語和安慰,聽起來都是那麼的慘白,特別是話說完遇上母親沒有絲毫光芒的臉蛋,挫折感如兩座山壓在吾輩肩上。
有沒有可能稍稍扭轉一點點母親的這個想法呢?
現在年輕一輩有些人渴望能早點退休,從此角度出發,或許很難理解母親的感慨。對想要早點退休的人而言,退休等同從職場體制中重新掌握自己的所有時間,等同可以全心全意投入愛好中無須再為生計而分心,等同從此經濟自由能夠隨心而為……
於母親正式退休前兩、三年,家人積極鼓勵她多從事不同的活動,從中找到興趣愛好加以培養,以免抽掉工作後的晚年生活,陷入終日惶惶然不知以何為生活重心?
母親亦相當配合,開始嘗試蒔花、買隨身聽存取新歌練習好和家人去KTV唱歌時驚豔四座、到處接觸各種新運動、積極認識社區年齡相仿的友人……其中最大膽的一件事:向老闆請假三個月,和家人旅歐三個月。
除此之外,母親只是揣著惶然不安的心情,默默等待被迫離開職場那日的到來。
看著母親不安,長時間從事創作的我,很希望母親加入到用文字抒發自己的行列,有時請母親替我的書寫序,偶爾誘使母親寫點文章參加比賽,由我一併替她寄出參賽。
書中序,我是可以做主的。看著自己的文章印刷成鉛字,對母親而言很是新奇,於是便願意多寫點成為一篇篇參賽文章投至文學獎。文學獎得獎與否很多時候並非文筆問題,還有相當大成分的運氣問題。
母親努力配合,堅持只用撕下不要的舊日曆紙當稿紙,選用選舉或廣告免費發放的筆來書寫。每次將專業稿紙和比較好寫的筆予她,母親總推拒說:「我不用用那麼好啦,那個你用。」
用不花錢的文具,挨著小桌子書寫,母親也寫成幾篇好玩的文章。只是文章經過多次參賽挫折後漸漸疏懶,我只能盡力口頭鼓勵,誘以「將來說不定會一起出書」,希望她莫要因一點挫折而放棄寫作這條孤獨卻美好的道路。走在這條路上,不管是否有人讀你的文,書寫本身即是收穫。
透過書寫,時常能將一件事初發生過後,一些蒙塵的部分仔細擦亮,甚至進一步偶有所得。
這些需要沉靜下來細細反芻的,往往是事件中最美的珍珠,不論好壞,都閃耀著溫潤光芒,將人生妝點得更加厚實圓滿。
或許每一個人,經歷過生命中無數的事件後,都是圓滿的。
母親現已七十多歲。
數年前,任職幾十年的公司一一勸退與母親同進的數位元老級員工退休享福。據母親口述,「大姐和阿素姐」聽到老闆要她們一年一位,逐個「畢業」,當場落淚。
為何落淚?
是不捨?抑或是面對老闆突如其來親自勸退措手不及的過度反應?又或者隱隱驚覺自己即將因年齡之故,被淘汰於職場之外而「自悲」?
那種感覺是否如同一直以來生命中的主心骨成分,突然被迫活生生拔除,或原本生活重心被迫硬生生抽離取消,引發的一場人生九級大地震?
猶記得那時母親曾幽幽道出:「以後我的功能只剩下煮飯。」這句話她說得平平淡淡,吾輩卻聽得觸耳驚心。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怎可以「功能」論之?不管活到幾歲,人都擁有無限可能。這才是人活著主要希望來源不是嗎?可是面對母親的哀歎,吾輩竟束手無策,再多的話語和安慰,聽起來都是那麼的慘白,特別是話說完遇上母親沒有絲毫光芒的臉蛋,挫折感如兩座山壓在吾輩肩上。
有沒有可能稍稍扭轉一點點母親的這個想法呢?
現在年輕一輩有些人渴望能早點退休,從此角度出發,或許很難理解母親的感慨。對想要早點退休的人而言,退休等同從職場體制中重新掌握自己的所有時間,等同可以全心全意投入愛好中無須再為生計而分心,等同從此經濟自由能夠隨心而為……
於母親正式退休前兩、三年,家人積極鼓勵她多從事不同的活動,從中找到興趣愛好加以培養,以免抽掉工作後的晚年生活,陷入終日惶惶然不知以何為生活重心?
母親亦相當配合,開始嘗試蒔花、買隨身聽存取新歌練習好和家人去KTV唱歌時驚豔四座、到處接觸各種新運動、積極認識社區年齡相仿的友人……其中最大膽的一件事:向老闆請假三個月,和家人旅歐三個月。
除此之外,母親只是揣著惶然不安的心情,默默等待被迫離開職場那日的到來。
看著母親不安,長時間從事創作的我,很希望母親加入到用文字抒發自己的行列,有時請母親替我的書寫序,偶爾誘使母親寫點文章參加比賽,由我一併替她寄出參賽。
書中序,我是可以做主的。看著自己的文章印刷成鉛字,對母親而言很是新奇,於是便願意多寫點成為一篇篇參賽文章投至文學獎。文學獎得獎與否很多時候並非文筆問題,還有相當大成分的運氣問題。
母親努力配合,堅持只用撕下不要的舊日曆紙當稿紙,選用選舉或廣告免費發放的筆來書寫。每次將專業稿紙和比較好寫的筆予她,母親總推拒說:「我不用用那麼好啦,那個你用。」
用不花錢的文具,挨著小桌子書寫,母親也寫成幾篇好玩的文章。只是文章經過多次參賽挫折後漸漸疏懶,我只能盡力口頭鼓勵,誘以「將來說不定會一起出書」,希望她莫要因一點挫折而放棄寫作這條孤獨卻美好的道路。走在這條路上,不管是否有人讀你的文,書寫本身即是收穫。
透過書寫,時常能將一件事初發生過後,一些蒙塵的部分仔細擦亮,甚至進一步偶有所得。
這些需要沉靜下來細細反芻的,往往是事件中最美的珍珠,不論好壞,都閃耀著溫潤光芒,將人生妝點得更加厚實圓滿。
或許每一個人,經歷過生命中無數的事件後,都是圓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