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福宮 大火事件(下)

小皇帝溥儀也來到救火現場,他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嚇呆了。聞訊趕來的軍警和消防隊員急忙進宮救火,但紫禁城內沒有自來水,消防水管無法使用。後來只好將所有的水管接在一起,取紫禁城外禦河之水撲救,但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最後無奈之下,訓練有素的義大利消防隊員指揮大家拆除房屋,隔斷火道,這樣才將大火撲滅。莊士敦在《紫禁城的黃昏》中寫道:「我看見皇上和皇后站在一堆焦木上,黯然凝視眼前的景象。幾位親王也抵達了現場。內務府的官員對滅火之事一竅不通,卻煞有介事地對著秩序井然的消防員吆五喝六。」英國駐華使館的一位目擊者也在致家人的信中記錄了溥儀當時的模樣:「人們為小皇帝感到難過,他只是一直站著,被親信包圍住,呆呆地看著這一切。」

付之一炬的天文數字

人們眼裡這位不諳世事的小皇帝其實並不傻,他甚至看出了某些人借救火之名趁機揩油,後來他在回憶錄中寫道:「在救火的時候,中國人,外國人,紫禁城裡的人,城外的人,人來人往,沸騰一片,忙成一團。除了救火還忙什麼,這是可以想像的。但紫禁城對這一切都表示了感謝。」確如溥儀所言,他對所有幫忙的人都表示了謝意,還專門為消防員提供了水果、茶水和糕點以維持體力,事後還派人為員警和消防隊送去六萬元的酬勞費。

這場大火究竟燒毀了多少東西,至今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統計數字。有人說燒毀的珍品主要有敬勝齋所藏明景泰年間刻制的大藏經版數千塊,廣生樓所藏全部大藏經,古雲樓、凝輝樓所藏鑽石頂金亭四座、金佛及金質法器數千件,中正殿所藏大金塔一座、全藏真經一部。此外,還有清代九個皇帝的畫像和行樂圖,歷代名人字畫、古銅、古瓷,以及溥儀結婚時所收的全部禮品。內務府後來發表的一本糊塗賬裡,說燒毀了金佛二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畫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書幾萬冊—這個數字究竟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只有天曉得。

但我們從大火後的廢墟裡可以看出此次火災損失之鉅,溥儀當時正想找一塊空地修個網球場,這片火場正好派上了用場,於是他命令內務府馬上清理出來。灰燼裡固然找不出什麼字畫、古瓷之類的東西,但燒熔的金銀銅錫卻還不少,內務府便把北京各金店找來投標,一個金店以五十萬元的價格買到了這片灰燼的處理權,其中熔化的金塊金片就揀出了一萬七千多兩。金店把值錢的東西揀走之後,內務府又把餘下的灰燼裝了許多麻袋,分給屬下的官員。後來有個內務府的人說,他叔父後來施捨給北京雍和宮和柏林寺每廟各兩座黃金「壇城」,直徑和高度均有一尺上下,這些黃金就是用麻袋裡的灰燼提煉出來的。

火災起因的幾種說法

關於這場火災的起因眾說紛紜,但總的來說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種說法是宮內太監監守自盜。這是當時人們的普遍看法,也是溥儀一直堅持的觀點。進入民國後,內務府官員和太監內外勾結,經常將宮中貴重物品偷走變賣,京津一帶的古玩鋪就常常發現宮裡的物件兒。這種情況非常猖獗,溥儀結婚時,婚禮剛剛結束,皇后鳳冠上的珍珠玉翠裝嵌就被人換成了贗品,這種情況應該說只有皇后或皇帝身邊的人才有機會下手。

另外火災發生時,溥儀正準備清查宮內的古玩財產,但剛剛準備付諸行動,建福宮就被一把火燒了個乾乾淨淨,這的確會給人留下縱火滅跡的印象。

後來溥儀越想越害怕,這些太監今天圖財,明天可能就會害命,他決定把太監們全部趕出宮去。這在當時可是個了不得的大事,遺老遺少們都極力反對,那些太監們更不用說。後來溥儀找父親醇親王載灃幫忙,在他的堅持下,醇親王終於屈服了,決定除了太妃身邊確實離不開的一些外,其他太監全部遣散。關於此事,《紫禁城的黃昏》中這樣記載:「溥儀請京畿衛戍總司令王懷慶將軍派他的部下一些親信帶軍隊來保護紫禁城。王懷慶一向和皇室的感情極好,他的軍隊駐北京城至頤和園這一帶。同時又召見內務府總管大臣紹英,吩咐他負責處理這件事(指遣散太監一事),叫他召集全部太監在某一宮殿的院落上,宣讀『聖諭』,叫他們即日離開紫禁城。如果太監們表示什麼不滿意或者意圖搗亂秩序,就叫王懷慶派來的軍士將其趕出紫禁城外。」

官方的說法是電線失火。當時負責保護清室安全的步軍統領聶憲藩也親自到現場指揮救火,事後他曾發佈通電說:「本月二十六日夜十二時,神武門電線走火,由德日新齋(敬勝齋內懸掛匾額的題字為德日新,所以敬勝齋又稱德日新齋)內延燒。」當時紫禁城裡經常放電影消遣,電影機、電燈房就設在德日新齋,負責管理的太監缺乏用電常識,漏電失火也有可能。另外當時宮裡還有一座小型發電廠,專供宮內照明之用。由於電線品質差及線路鋪設使用不得法等原因,宮內經常發生漏電走火現象,只是未釀成大的火災而已。

還有一種說法是油燈失火。紫禁城內雖已採用電燈照明,但許多房間和院落仍採用油燈照明老法,油燈掛在木柱上,天長日久,極易引發火災。另外還有「天火說」,即由雷電引起的火災,但建福宮大火發生時並非雷雨天氣,故此說很難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