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旅行必備傢俬

在行囊空間有限的巡迴演出時,經驗老道的音樂家們除了樂器之外,還有哪些隨身必備的物件呢?哪些小道具又能協助他們從容地應變演出前的各種突發事件呢?本期〈劇場ㄟ冷知識〉邀請4位音樂家——謝宛臻、簡凱玉、劉凱妮、鄧皓敦分享他們旅行必備,也分享他們不為人知的「傢俬」。

走到哪裡都要帶把刀
刀,是所有簧片家族演奏家們又愛又恨的工具!簧片的好壞不僅影響演奏者的控制,也與吹奏出來的聲音息息相關。想要有好的音色無法單靠市面上銷售的現成簧片,就算有得買,也都是出自個人工作室的手工製作,而且吹奏前仍必須調整到自己合適的狀態。因此學樂器,自然脫離不了學習製作簧片的命運。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特製雙面的刀,連帶著箝子、鑽子、銅線等都得用上。雙簧中間還需要放上一塊舌片,以防割到另一面。刀子一定要鋒利,這樣很薄的地方也能修得精細,刀子太鈍很容易把簧片削破。用來削簧片的刀,屬於飛航列管的違禁品,因而無法放在隨身行李,只能託運。

去水電行和中藥店買材料
由於簧片相當敏感,濕度、溫度都有可能產生變化,專業的演奏家們必定會多準備幾個待命。但畢竟它攸關演奏的成效,因此總需要依現場環境再做綑綁加強或微調。幾個必要的材料從古至今都需要,但隨著時代的轉變,也有更好用的替代品。像是用來將兩片簧片合在一起,防止漏氣的「魚皮」,近2、30年漸漸改用水電工用來纏水管防漏水的PTFE止水膠帶,不僅成本降低、取得容易,攜帶也方便。而名為「木賊」,或別名「節骨草」、「接骨木」等的中藥材,則是用來細磨簧片表面的材料,不過選號數最細的砂紙,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一張紙片保持乾爽
從管樂器流出的不是口水,而是吹進管內的熱氣凝結成水珠聚集而成的。不過,如果沒有順著往下流出去,而是跑到音孔,就會產生水聲或雜音。若沒有注意積水太多,在台上發出怪聲可就糗了。因此,管樂演奏家通常會帶著吸水紙,利用空檔適時使用。因為怕紙片在台上飛走,有時會撕個幾張帶身上或放譜架上,有時候乾脆帶一小包上台。若無法買到專用的吸水紙,也可以用無粉的吸油面紙應急。



順著毛刷,卡得剛剛好
對提琴家族來說,松香是絕對重要的工具。雖然都說是提琴松香,但是從小提、中提、大提到低音大提琴,使用的成分各有所差異。由於它影響弓毛的狀態甚深,選擇也不得不慎。松香大致上分為Light與Dark兩種,顏色深淺不同、成分不同,效果也不一樣。前者傾向讓弓滑順、音色清亮,後者則摩擦力大,有利於快速且節奏強的曲子,演奏者可以依據偏好挑選均勻塗抹。松香最怕過熱而融化,巡演攜帶時一般放在琴盒的隔間裡即可,只不過中國的機場安檢視松香為易燃物,只能託運。

讓樂器消音守規矩
專業的演奏家與樂器分離太久是會焦慮的!尤其樂團在出發前幾天就得完成樂器託運,經過長途搭機、抵達到領回樂器,往往隔了好幾天。因此想要在飯店暖手又不至於吵到隔壁房間,各式各樣的「弱音器」或「消音器」都是法寶。現還有新型靜音銅管效果器,整套弱音器與收音麥克風接上耳機,讓演奏者可以自然吹奏不用顧慮。此外,如果上台時需要帶一把以上樂器更換吹奏,最好帶上腳架,以免手忙腳亂導致碰撞受損。

日常小物,卻有大大幫助
巡迴演出時,許多日常小物看來不起眼,卻是演奏者們重要的必需品。例如針線包,別笑它派不上用場,禮服上的裝飾比平常的衣著還要多,掉了珠子、鈕扣或脫了線,在外地臨時找不到救援可是會打亂演出心情的。樂器斷絃是提琴演奏家們最大的惡夢,因此備絃不但要隨時帶著,還要帶上舞台。巡演到乾冷地區時,嘴唇乾裂對管樂演奏家是很痛苦的,這時隨身的護唇膏得拿出來從預防做起。一雙好穿又能上台的鞋子也絕對不容忽視,否則站在台上,咬腳的鞋子不時傳來痛感又無法脫掉,演奏又怎能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