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有好故事發生的地方
<日比谷公園生活、長崎惡人亂樂>
酷愛旅行的日本作家吉田修一曾跟我提及「台灣可說是他的第二個家鄉」。
我是在二○○七年中秋前夕,很深的夜裡,於台北誠品敦南店巧遇了他。
當時他還沒有寫出具有推理(犯罪)小說風格的《惡人》,因此我對他的印象仍停留在被歸為純文學的都會小說《公園生活》。嚮往著這個作家的心理世界,我起了一探究竟的念頭。而這部作品中的舞台背景日比谷公園就在東京都心,緊挨著皇居,要朝聖是比較容易的。我記得我前後去了三次,都是趁著會議空檔,轉搭好幾趟地鐵,因此很匆忙,每每待不到一個小時,但是坐在緩坡的長椅上,眺望著大片綠地和綠地裡各個角落每道小小的身影,仍有置身世外桃源的放逐感。
後來, 連續在麥田出版了他的《長崎亂樂》、《最後的兒子》,不禁對他筆下那現實中迷離遊走的真正家鄉「長崎」感到著迷。剛好出版不久前有一部菅野美穗與藤木直人主演的日劇《讓愛看得見》在台熱播,劇中盡是蜿蜒坡道(坂)的長崎風光,在主題曲演唱者森山直太朗的遼遠歌聲中,更是美得無以倫比。
雖則我於同年(2007)的年初走了一趟松本清張《零的焦點》、《砂之器》、《點與線》、《半生記》的文學之旅,從北陸的能登半島金剛斷崖、中部岡山穿越關門海峽到了九州的博多、久留米,已經離長崎很近很近,但截至目前為止,我仍沒有機會踏足那裡,相較於每年來台灣旅行至少兩到三趟的吉田,我的「待成真美夢」更顯得拖拖拉拉的,得時時從心裡拿出來曬曬念頭。
許是縱然無法成行,可喜作家的作品裡依然能夠喚起無窮的想像。
○八年引進台灣的吉田修一轉型之作《惡人》裡,仍大量描繪著家鄉及九州其他城市和市區鄉鎮如福岡、博多、佐賀、久留米、呼子、唐津等地的人與景。不管那彷如靈異幻境的兇殺案案發現場三瀨嶺或兇嫌藏匿的漁港邊廢棄的燈塔,都充塞著愛與死、罪與罰、呼求與斷捨,以及人們永遠不知自身將捲進何種境遇的悲嘆。
而正是這引人同聲悲嘆的寫作功力,讓讀的人(我)也得到了一遍遍心靈的衝擊與洗滌,揣想著,哪一天成行,必然能以一種淡然又微微激動的情懷,去到那片土地,在山與海的環抱中走走停停。
<小倉半生記、青峨飄渺霧與影>
由於多次重讀清張《半生記》的緣故,也一直渴望能重訪北九州市的博多與小倉的松本清張紀念館。尤其是小倉,既孕育出了文學巨匠級的清張,更是大文豪,時任陸軍軍醫的森鷗外曾因駐防移居約莫六年的暫住地(有一說是鷗外遭到左遷)。
清張對鷗外肯定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吧。宮部美幸在她主編的《松本清張傑作選》中列出了五篇「我的最愛」,其中一篇便是清張寫鷗外日記疑雲的〈刪除的還原〉。此外, 清張得到芥川賞的出道之作〈某「小倉日記」傳」,寫的也是鷗外的故事來自況不遇。
數年前, 曾在我創辦的日本推理情報誌《謎詭》中寫過一篇文章, 自承「待望的文學之旅」還有靜靜降雪的霧積溪谷(森村誠一《人性的證明》)、陰鬱、淒慘、無光、絕望的(虛構的)青峨山猿谷鄉(水上勉《霧與影》), 以及無邊無際、無可復返的富士山麓青木原樹海(清張《蕭瑟的樹海》,又譯《波之塔》)。
現在,想去,但還未成行的目的地又多了幾處。
一是《點與線》 裡的時刻表謎團之一:坐渡輪過「津輕海峽」前往北海道的函館、札幌(連帶地也想搭乘鐵道穿越「青函隧道」)。這樣不但貫穿、抵達了日本的第四座大島北海道,更有機會遠走到更極北的邊境。
這個念想之所以越發強烈, 實則是去年秋天讀了近年來最讓我驚豔的一部作品: 佐佐木讓的《在廢墟中乞求》之後,又勾起了內心裡平息已久、親往小說舞台背景的衝動。
在這之前,曾經有許多次, 我想像自己在薰衣草滿佈山野的夏季,飛到北海道避暑,遊賞北國無垠的粉紫與嫩綠:也曾想像自己在大雪紛飛的隆冬,隨著飛機降落在深沉寧謐的札幌機場,默默地跟從人流在寒凍的冷空氣中等待旅館的接送巴士到來,一路眺望溫暖的萬家燈火。
然而,因著佐佐木讓筆下遭到退職的刑警仙道私下辦案的幾樁經歷, 我對北海道有了重新的認識和理解。不對,應該說因為作家說了這些故事,讓我能夠以截然不同的眼光, 來看待這塊以往被自己以觀光客和浪漫旅人心態所美化的土地。
亟待復職,但仍無法克服心理創傷的仙道開著車穿梭在札幌附近的廢煤礦區,揣想著兇嫌幼時衣不蔽體的窮苦童年、澳洲人群集淘金與本地及外來日本人衝突連連,引發血案的「小雪梨」、開設高檔餐廳之富家千金慘遭勒殺的帶廣、家財萬貫之賽馬牧場主於自家臥室被殺的博勞河畔,以及年輕漁夫遭亂刀刺斃的面臨鄂霍次克海小漁村⋯⋯
如果沒有如佐佐木讓般透徹人心的作家之眼,沒有一支動人心魄的作家之筆, 沒有這些故事裡的各個有血有淚、有情有恨、有渴慾有冤屈的真實而平凡的人們,我們在風景的面前,不會有那麼多的內在激盪。
(對了,我最愛書單之一的《月光之東》(宮本輝)的故事場景之一,也在北海道⋯⋯)
北國的約定在廢墟或在月光之東那風景也許並不壯闊,也不絕美,但我們終究能感受到一種引人的力量。
那力量,來自對人性的探索挖掘刻劃,來自作家悲憫的心。
我想去,那些好故事發生的地方。用自己(熱愛這個作家和作品的讀者)的心和眼,再重溫一遍故事。
我想,這是作家與讀者之間,最美的約定吧。
酷愛旅行的日本作家吉田修一曾跟我提及「台灣可說是他的第二個家鄉」。
我是在二○○七年中秋前夕,很深的夜裡,於台北誠品敦南店巧遇了他。
當時他還沒有寫出具有推理(犯罪)小說風格的《惡人》,因此我對他的印象仍停留在被歸為純文學的都會小說《公園生活》。嚮往著這個作家的心理世界,我起了一探究竟的念頭。而這部作品中的舞台背景日比谷公園就在東京都心,緊挨著皇居,要朝聖是比較容易的。我記得我前後去了三次,都是趁著會議空檔,轉搭好幾趟地鐵,因此很匆忙,每每待不到一個小時,但是坐在緩坡的長椅上,眺望著大片綠地和綠地裡各個角落每道小小的身影,仍有置身世外桃源的放逐感。
後來, 連續在麥田出版了他的《長崎亂樂》、《最後的兒子》,不禁對他筆下那現實中迷離遊走的真正家鄉「長崎」感到著迷。剛好出版不久前有一部菅野美穗與藤木直人主演的日劇《讓愛看得見》在台熱播,劇中盡是蜿蜒坡道(坂)的長崎風光,在主題曲演唱者森山直太朗的遼遠歌聲中,更是美得無以倫比。
雖則我於同年(2007)的年初走了一趟松本清張《零的焦點》、《砂之器》、《點與線》、《半生記》的文學之旅,從北陸的能登半島金剛斷崖、中部岡山穿越關門海峽到了九州的博多、久留米,已經離長崎很近很近,但截至目前為止,我仍沒有機會踏足那裡,相較於每年來台灣旅行至少兩到三趟的吉田,我的「待成真美夢」更顯得拖拖拉拉的,得時時從心裡拿出來曬曬念頭。
許是縱然無法成行,可喜作家的作品裡依然能夠喚起無窮的想像。
○八年引進台灣的吉田修一轉型之作《惡人》裡,仍大量描繪著家鄉及九州其他城市和市區鄉鎮如福岡、博多、佐賀、久留米、呼子、唐津等地的人與景。不管那彷如靈異幻境的兇殺案案發現場三瀨嶺或兇嫌藏匿的漁港邊廢棄的燈塔,都充塞著愛與死、罪與罰、呼求與斷捨,以及人們永遠不知自身將捲進何種境遇的悲嘆。
而正是這引人同聲悲嘆的寫作功力,讓讀的人(我)也得到了一遍遍心靈的衝擊與洗滌,揣想著,哪一天成行,必然能以一種淡然又微微激動的情懷,去到那片土地,在山與海的環抱中走走停停。
<小倉半生記、青峨飄渺霧與影>
由於多次重讀清張《半生記》的緣故,也一直渴望能重訪北九州市的博多與小倉的松本清張紀念館。尤其是小倉,既孕育出了文學巨匠級的清張,更是大文豪,時任陸軍軍醫的森鷗外曾因駐防移居約莫六年的暫住地(有一說是鷗外遭到左遷)。
清張對鷗外肯定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吧。宮部美幸在她主編的《松本清張傑作選》中列出了五篇「我的最愛」,其中一篇便是清張寫鷗外日記疑雲的〈刪除的還原〉。此外, 清張得到芥川賞的出道之作〈某「小倉日記」傳」,寫的也是鷗外的故事來自況不遇。
數年前, 曾在我創辦的日本推理情報誌《謎詭》中寫過一篇文章, 自承「待望的文學之旅」還有靜靜降雪的霧積溪谷(森村誠一《人性的證明》)、陰鬱、淒慘、無光、絕望的(虛構的)青峨山猿谷鄉(水上勉《霧與影》), 以及無邊無際、無可復返的富士山麓青木原樹海(清張《蕭瑟的樹海》,又譯《波之塔》)。
現在,想去,但還未成行的目的地又多了幾處。
一是《點與線》 裡的時刻表謎團之一:坐渡輪過「津輕海峽」前往北海道的函館、札幌(連帶地也想搭乘鐵道穿越「青函隧道」)。這樣不但貫穿、抵達了日本的第四座大島北海道,更有機會遠走到更極北的邊境。
這個念想之所以越發強烈, 實則是去年秋天讀了近年來最讓我驚豔的一部作品: 佐佐木讓的《在廢墟中乞求》之後,又勾起了內心裡平息已久、親往小說舞台背景的衝動。
在這之前,曾經有許多次, 我想像自己在薰衣草滿佈山野的夏季,飛到北海道避暑,遊賞北國無垠的粉紫與嫩綠:也曾想像自己在大雪紛飛的隆冬,隨著飛機降落在深沉寧謐的札幌機場,默默地跟從人流在寒凍的冷空氣中等待旅館的接送巴士到來,一路眺望溫暖的萬家燈火。
然而,因著佐佐木讓筆下遭到退職的刑警仙道私下辦案的幾樁經歷, 我對北海道有了重新的認識和理解。不對,應該說因為作家說了這些故事,讓我能夠以截然不同的眼光, 來看待這塊以往被自己以觀光客和浪漫旅人心態所美化的土地。
亟待復職,但仍無法克服心理創傷的仙道開著車穿梭在札幌附近的廢煤礦區,揣想著兇嫌幼時衣不蔽體的窮苦童年、澳洲人群集淘金與本地及外來日本人衝突連連,引發血案的「小雪梨」、開設高檔餐廳之富家千金慘遭勒殺的帶廣、家財萬貫之賽馬牧場主於自家臥室被殺的博勞河畔,以及年輕漁夫遭亂刀刺斃的面臨鄂霍次克海小漁村⋯⋯
如果沒有如佐佐木讓般透徹人心的作家之眼,沒有一支動人心魄的作家之筆, 沒有這些故事裡的各個有血有淚、有情有恨、有渴慾有冤屈的真實而平凡的人們,我們在風景的面前,不會有那麼多的內在激盪。
(對了,我最愛書單之一的《月光之東》(宮本輝)的故事場景之一,也在北海道⋯⋯)
北國的約定在廢墟或在月光之東那風景也許並不壯闊,也不絕美,但我們終究能感受到一種引人的力量。
那力量,來自對人性的探索挖掘刻劃,來自作家悲憫的心。
我想去,那些好故事發生的地方。用自己(熱愛這個作家和作品的讀者)的心和眼,再重溫一遍故事。
我想,這是作家與讀者之間,最美的約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