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繁華的孤寂者:竇加
竇加和印象派不同,他常常是沉重的、古典的、莊嚴的,追求著永恆的信仰。因此,竇加的美學,正好與印象派的「輕盈」相反。他彷彿總是希望看到生命的更深處,穿透物象表層的繁華閃爍,透視到物質更內在、更本質上的荒蕪,也正是他特殊的心靈上存在的荒涼之感,使他「輕盈」不起來吧。這些特殊的美學品質,使他好像是「印象派」,又本質上不同於「印象派」。因此破解竇加,必須首先拿掉太容易表面化、概念化「印象派」的標籤,回到他的作品來做探討吧。
<竇加的家族尋根>
竇加的家族畫像中,最值得注意的一幅,是他畫的祖父像。竇加的祖父希烈-德-加斯 (Hilaire de Gas),姓氏「德-加斯」,保留著歐洲貴族封地或封爵的傳統。
竇加的祖父大約生於一七六○年代末,二十歲出頭,剛好遇到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貴族都送上了斷頭台,希烈只有選擇逃亡一途。希烈祖父在一七九○年逃亡義大利,娶了托斯坎的女子費帕 (Giovanna Aurora Feppa)為妻。竇加的家族基因裡多了義大利的血液,法蘭西與義大利的混合,構成他父系家族的傳統。
雖然流亡異國,希烈祖父仍然維持著貴族的生活,他有七名子女,大多在他的安排下與貴族聯姻,長女羅斯(Rose)嫁給莫比里公爵 (Giuseppe Morbilli), 另外一個女兒勞拉 (Clotilde Laura)嫁給拿坡里的貝列里 (Bellelli)伯爵。
這樣的貴族聯姻一直延續到竇加的姐妹一代,使這個家族一度在義大利南部的拿坡里擁有城堡宮殿式的豪華莊園。
他細細描繪著祖父,自信、莊嚴、權威,祖父手杖上的金飾鑲頭,白色馬甲上的織紋,絲絨外衣輕柔的質感,沙發上的條紋織錦,背景壁紙上的圖案,一切都如此精緻講究——竇加的畫,記錄著一整個世代沒落貴族的文明,繁華落盡,他彷彿來拾綴地上朵朵落花。
竇加從小是在這樣貴族的記憶裡長大的,這些或榮耀輝煌,或頹靡敗落的記憶,交錯著,使他驕傲自負,也或許使他孤寂頹廢吧。
印象派的年輕畫家,莫內,帶著他的啟蒙老師布丹描繪天空雲彩的手法,從西北諾曼地來,雷諾瓦,從南部里日來,他們歡呼歌頌新興的工商業城市的巴黎,然而竇加是在盧森堡公園的豪宅長大的,他看到的是一個老去的繁華裡一絲一絲斜陽餘一吋的光線,光線逐漸暗去,但暗影中的人,仍堅持慢慢走遠時步調的
優雅。
這張「祖父像」也許應該做為觀察竇加身世的起點,他以後無論跑到多遠,使終沒有離開自己家族的貴族記憶。竇加的家族肖像畫,恰恰好是普魯斯特文學上的《追憶似水年華》,要用一點一點的織品、銀飾、色彩與氣味,重建一個失去的時代。
<父親肖像>
竇加從祖父肖像開始,延伸到父母一代的觀察。
竇加的父親在幾個姊妹都嫁給公爵、伯爵的狀況下,自己卻放棄與貴族聯姻的機會,做了另一種選擇。
竇加的父親在拿坡里金融銀行新興的資產事業裡闖出了一片天,從流亡的貴族後代,轉型成新興的資產大亨。在婚姻上,竇加的父親,放棄貴族聯姻,選擇的是移民美國、在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擁有巨大棉花資產家族殖民混血的女兒。他的父親奧古斯特 (Auguste),顯然希望在希烈祖父舊貴族維護權力的舊思維裡走出一條新的道路吧。
現藏波斯頓美術館的「父親」,畫裡的父親不再像祖父那樣矜持高貴,他像耽溺在爵士小酒館裡、聆聽庶民歌聲、有點頹廢的紳士。竇加改變了貴族的﹁主角﹂地位,他讓庶民的西班牙歌手勞倫索彈著吉他在畫面前方,一方白色的樂譜,遠遠襯托出父親有點醉意有點落寞的臉。
西班牙歌手是父親家宴時請來的表演者,像今日台灣富豪宴會請來的「拿卡西」吧,然而,有趣的是,主人不再是主角,歌手變成了主角。
比較這兩張畫的構圖是非常有意思的,彷彿竇加一步一步逐漸褪淡自己的家族肖像的重要性,淡化貴族出身的榮耀莊嚴意義。貴族不再是社會主流,竇加把焦點對準在市井小民的城市生活畫面,凸出城市生活成為主題,這種轉移,使他親近了當時前衛新銳的印象派,擺脫自己出身驕矜的貴族氣息,用繪畫參與自己的時代,與印象派共同面對新興城市百姓庶民的生活。
竇加一張一張畫著家族肖像,這些肖像,不只是美術,對他而言,是這麼真實的家族故事。他細細描繪貴族的祖父、銀行家的父親,細細剖析父系家族的姑姑、姑父——沒落貴族複雜而盤根錯節的關係。他也細細剖析母系家族,移民到新世界之後,開創全新產業的工商業鉅子的另一種生命模式,棉花期貨市場、投資、股票炒作,此後都陸續出現在竇加的畫中。
竇加凝視著自己家族的繁華,很像紅樓夢的作者,凝視著富貴好幾代的「江寧織造」,是皇室御用貴族的世家繁華,也是東方紡織產業與外洋通商的的繁華,都記錄著時代轉型的歷史痕跡。十九世紀,從社會歷史轉型的角度而言,大概沒有一個畫家的作品,像竇加一樣,呈現了如此豐富寬廣的時代視野。
文章節錄自「凝視繁華的孤寂者─竇加大展」導覽專刊。
蔣勳
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聯合文學社長。著有藝術論述《新編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天地有大美》《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等;散文《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肉身供養》《此生──肉身覺醒》《此時眾生》《微塵眾》《少年台灣》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來日方長》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寫給Ly’s M》《因為孤獨的緣故》《祕密假期》;有聲書《微塵世界——蔣勳念誦金剛經》《孤獨六講有聲書》;書法手抄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蔣勳手抄》等。__
<竇加的家族尋根>
竇加的家族畫像中,最值得注意的一幅,是他畫的祖父像。竇加的祖父希烈-德-加斯 (Hilaire de Gas),姓氏「德-加斯」,保留著歐洲貴族封地或封爵的傳統。
竇加的祖父大約生於一七六○年代末,二十歲出頭,剛好遇到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貴族都送上了斷頭台,希烈只有選擇逃亡一途。希烈祖父在一七九○年逃亡義大利,娶了托斯坎的女子費帕 (Giovanna Aurora Feppa)為妻。竇加的家族基因裡多了義大利的血液,法蘭西與義大利的混合,構成他父系家族的傳統。
雖然流亡異國,希烈祖父仍然維持著貴族的生活,他有七名子女,大多在他的安排下與貴族聯姻,長女羅斯(Rose)嫁給莫比里公爵 (Giuseppe Morbilli), 另外一個女兒勞拉 (Clotilde Laura)嫁給拿坡里的貝列里 (Bellelli)伯爵。
這樣的貴族聯姻一直延續到竇加的姐妹一代,使這個家族一度在義大利南部的拿坡里擁有城堡宮殿式的豪華莊園。
他細細描繪著祖父,自信、莊嚴、權威,祖父手杖上的金飾鑲頭,白色馬甲上的織紋,絲絨外衣輕柔的質感,沙發上的條紋織錦,背景壁紙上的圖案,一切都如此精緻講究——竇加的畫,記錄著一整個世代沒落貴族的文明,繁華落盡,他彷彿來拾綴地上朵朵落花。
竇加從小是在這樣貴族的記憶裡長大的,這些或榮耀輝煌,或頹靡敗落的記憶,交錯著,使他驕傲自負,也或許使他孤寂頹廢吧。
印象派的年輕畫家,莫內,帶著他的啟蒙老師布丹描繪天空雲彩的手法,從西北諾曼地來,雷諾瓦,從南部里日來,他們歡呼歌頌新興的工商業城市的巴黎,然而竇加是在盧森堡公園的豪宅長大的,他看到的是一個老去的繁華裡一絲一絲斜陽餘一吋的光線,光線逐漸暗去,但暗影中的人,仍堅持慢慢走遠時步調的
優雅。
這張「祖父像」也許應該做為觀察竇加身世的起點,他以後無論跑到多遠,使終沒有離開自己家族的貴族記憶。竇加的家族肖像畫,恰恰好是普魯斯特文學上的《追憶似水年華》,要用一點一點的織品、銀飾、色彩與氣味,重建一個失去的時代。
<父親肖像>
竇加從祖父肖像開始,延伸到父母一代的觀察。
竇加的父親在幾個姊妹都嫁給公爵、伯爵的狀況下,自己卻放棄與貴族聯姻的機會,做了另一種選擇。
竇加的父親在拿坡里金融銀行新興的資產事業裡闖出了一片天,從流亡的貴族後代,轉型成新興的資產大亨。在婚姻上,竇加的父親,放棄貴族聯姻,選擇的是移民美國、在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擁有巨大棉花資產家族殖民混血的女兒。他的父親奧古斯特 (Auguste),顯然希望在希烈祖父舊貴族維護權力的舊思維裡走出一條新的道路吧。
現藏波斯頓美術館的「父親」,畫裡的父親不再像祖父那樣矜持高貴,他像耽溺在爵士小酒館裡、聆聽庶民歌聲、有點頹廢的紳士。竇加改變了貴族的﹁主角﹂地位,他讓庶民的西班牙歌手勞倫索彈著吉他在畫面前方,一方白色的樂譜,遠遠襯托出父親有點醉意有點落寞的臉。
西班牙歌手是父親家宴時請來的表演者,像今日台灣富豪宴會請來的「拿卡西」吧,然而,有趣的是,主人不再是主角,歌手變成了主角。
比較這兩張畫的構圖是非常有意思的,彷彿竇加一步一步逐漸褪淡自己的家族肖像的重要性,淡化貴族出身的榮耀莊嚴意義。貴族不再是社會主流,竇加把焦點對準在市井小民的城市生活畫面,凸出城市生活成為主題,這種轉移,使他親近了當時前衛新銳的印象派,擺脫自己出身驕矜的貴族氣息,用繪畫參與自己的時代,與印象派共同面對新興城市百姓庶民的生活。
竇加一張一張畫著家族肖像,這些肖像,不只是美術,對他而言,是這麼真實的家族故事。他細細描繪貴族的祖父、銀行家的父親,細細剖析父系家族的姑姑、姑父——沒落貴族複雜而盤根錯節的關係。他也細細剖析母系家族,移民到新世界之後,開創全新產業的工商業鉅子的另一種生命模式,棉花期貨市場、投資、股票炒作,此後都陸續出現在竇加的畫中。
竇加凝視著自己家族的繁華,很像紅樓夢的作者,凝視著富貴好幾代的「江寧織造」,是皇室御用貴族的世家繁華,也是東方紡織產業與外洋通商的的繁華,都記錄著時代轉型的歷史痕跡。十九世紀,從社會歷史轉型的角度而言,大概沒有一個畫家的作品,像竇加一樣,呈現了如此豐富寬廣的時代視野。
文章節錄自「凝視繁華的孤寂者─竇加大展」導覽專刊。
蔣勳
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主任、聯合文學社長。著有藝術論述《新編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天地有大美》《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等;散文《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肉身供養》《此生──肉身覺醒》《此時眾生》《微塵眾》《少年台灣》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來日方長》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寫給Ly’s M》《因為孤獨的緣故》《祕密假期》;有聲書《微塵世界——蔣勳念誦金剛經》《孤獨六講有聲書》;書法手抄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蔣勳手抄》等。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