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挑戰百美元 歐中美電動車大混戰
中國電動車在德國慕尼黑車展大放光芒,在參展廠商中占了四成,德國總理蕭茲在公開談話中喊話德國車企:「別被中國電動車嚇到!」目前中國80%的電動汽車均來自國產品牌,在排名前十的電動汽車供應商中,只有特斯拉一家外國企業,而德國品牌無一上榜。
*歐盟電動車反補貼調查 中國可能加徵報復性關稅
全球車市正在發生一場顛覆,數十年來的行業領軍品牌大眾汽車在第一季度被比亞迪超越,比亞迪在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幾乎是大眾的二十倍。九月十三日,歐盟委員會以反傾銷為由,啟動對中國政府給予中國電動車補貼的調查,中國商務部九月十四日指責這是歐盟「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徑」,表示調查「將對中歐經貿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法國推動發起反補貼調查是看準法國車企暴露於市場的風險較少,德國媒體集體嘲諷,認為此舉將相對地遭到中國加徵報復性關稅,一旦遭報復受傷的是法國的高端精品業─LVMH、Kering、Hermes等。《法蘭克福彙報》則評論說,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卻可能引發北京在中國市場對歐洲企業展開報復,德國車企將會首當其衝。
*自製電動車電池 中國取得經濟和地緣政治優勢
中國電動汽車以便宜20%的價格,僅花了短短五年就佔領了15%的歐洲市場,《德國之聲》引述弗萊堡出版的《巴登報》評論表示,這背後固然有政府補貼的功勞,但來自中國的新技術新產品讓所有人都相形見絀。
中國的電動汽車購買者享有退稅、更便宜的車輛登記、優先停車位等福利,以及覆蓋範圍廣的充電網路。中國的投資已使國內廠家在生產、設備,以及產品設計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電動汽車使用的稀有礦物大約是傳統汽車的六倍,中國企業在國家的幫助下在五大洲收購礦業公司的股份。
儘管西方國家投了數十億美元,但由於中國在開採稀有礦物、培訓工程師,以及建設大型工廠方面遙遙領先,到2030年時,中國的電池產量也將是其他所有國家總和的兩倍多,世界其他國家也許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迎頭趕上。因為需要電池,中國目前決定著誰先獲得這些礦物,以及獲取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