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招 靠保險無痛存退休

你希望幾歲退休?每個人都有不同答案。「退休的標準不是年紀,而是被動收入有多少。」三商美邦人壽一四三七通訊處處經理歐長奇說,多虧業務工作能結合工作與生活,即使他現在已衝破財富自由的標準,他也不曾想過退休兩個字。

本文找來三位資深的保險業內外勤主管,讓「過來人」告訴你,來到不惑之年,有哪些休閒娛樂是生活的調劑?他們如何善用保險創造穩定的現金流,達到財富自由,快樂退休?

平均餘命改變 未來只會更長壽
內政部統計,民國七十年出生的嬰兒,平均餘命七十二.一九歲,而去(二○一八)年出生的嬰兒,平均餘命已來到八○.六七歲,隨著平均餘命愈來愈長,新光人壽外務企劃部協理鍾昊良說,退休金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若行有餘力,準備得愈充足愈好。

另一方面,家庭成員減少,過去一對夫妻養五個孩子相當普遍,如今一家可能就一個寶貝孩子,「養兒防老」的期待已不符實際。鍾昊良舉例,以往萬一媽媽癌症治療需要一百萬元,五個孩子分攤下來,每人只需出二十萬元,現在的孩子只能獨力扛起。所以如何規劃自己的老後人生、不拖累子女,更顯重要。

投資歸一邊 退休強調穩定現金流
台灣人壽廣鑫通訊處區經理黃雅惠分析,「一生所需的資金,可分為短期、中期、長期。」短期資金大約十幾萬元,可當作出國旅費、購車頭期款等;中期資金做為子女教育金、醫療準備金等;長期的退休金則不能提前動用,必須把「投資」與「退休規劃」分開準備。

以保險作為退休規劃的工具,不僅能保有穩定現金流,也有其他工具無可取代的功能──保障。像是外幣利變壽險具每月生存金機制,變額萬能壽險有月配息功能,年金險則類似「終身俸」、提供細水長流的金源。

以三十歲男性購買繳費二十年期、保額三十萬美元的利變壽險為例(詳見方法一),假設宣告利率都維持三.七三%,年繳六三二一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九萬六千元),當四十九歲期滿後,累計總繳保費約十二萬六千美元,而解約金則有十五萬五千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八二萬元),可以部分或一次提領,作為退休的財源。

若期滿後不動用,繼續複利滾存,七十五歲時,解約金來到三十二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萬元)。邁入高齡後,不需要太高的壽險保額,只要部分提領解約金,壽險保額也會跟著減少。

黃雅惠說,靠保險準備退休金的好處是,在強迫儲蓄的同時,也購買高額壽險保障。若退休急需用錢,這張保單具有立即變現性,也能指定身故受益人,照顧自己、同時也照顧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