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原因」讓你每天提不起勁,「13類」關鍵食物幫助恢復體力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2期

文∕畢翠絲

「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累,老是睡不好。」是很多人的心聲!現代人生活步調快,為工作與家庭打拼,生活忙碌,早上不想起床,即使勉強起床也覺得累,晚上不容易入睡,甚至常常做夢,再怎麼樣都睡不飽,被壓力的重擔逼得喘不過氣來。
其實人體的精神是透過外來食物的營養,與本身內在的元氣所組成,為了消除疲勞,食物中有許多唾手可得的食材,對於抗疲勞都有功效,只要透過簡單的烹調,加點調味料,不但可口好吃,又能幫助恢復體力不疲勞。

造成疲勞4原因
疲憊問題嚴重干擾身心,疲勞感是從何而來的呢?疲勞不只是單純的累,還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了解自己屬於哪一種疲勞,才能吃對食物補氣強身。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彭溫雅表示,中醫認為氣血在人體占有重要的地位,疲勞的原因可以分為以下4大類:

❶氣虛疲勞
氣虛的人最大的特色就是經常覺得懶懶的,懶得動、懶得說話,臉色蒼白、講話有氣無力。在中醫臨床上,氣虛可以分為肺氣虛、心氣虛、脾腎氣虛、脾胃氣虛等,多種不同器官所引起的病症。

肺氣虛的人一般抵抗力都不太好,容易感冒,經常氣喘吁吁,還容易有腹瀉或過敏性鼻炎等症狀;脾氣虛是最常見的氣虛類型,中醫講「憂思傷脾」,容易想東想西想不開的個性,最容易會有脾氣虛的問題,經常會覺得食慾不振、肚子脹脹的,也會感覺精神不濟,容易疲勞。

❷血虛疲勞
中醫講的血虛證是指一連串的症狀所組成,和西醫講的貧血不一樣。中醫的血虛是指面無血色、容易喘或心悸,脾臟是整個身體的氣血之源,脾主肌肉,脾虛的人容易累,代謝低,增肌也難,容易有肌少症,沒有力氣,想整天躺在床上,還常見臉色蒼白、頭暈目眩、手麻腳麻的症狀;女性因月經、孕產、哺乳等因素,比較容易形成血虛體質。

❸精神壓力大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