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署長 吳昭軍 對公衛政策如數家珍,誓言守衛國人健康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2期

文/鍾碧芳 攝影/許宏偉

來自雲林基層,一路以來於地方深耕,對社區民眾的醫療照護及健康需求瞭若指掌的雲林在地子弟吳昭軍,從診所開業醫師轉入公部門基層服務後,曾先後任職雲林縣、新竹市衛生局長,後來受邀至中央擔任行政院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後簡稱國健署)副署長;於去(110)年4月正式升任署長一職。

對於接掌國健署,要執行國人健康,落實打造可近、可用與可接受的在地化社區健康照護服務的任務,吳昭軍一點也不含糊;受訪時,他認真思考,無論是從基層到全民的健康議題都如數家珍。看來,國健署倡導以提高國民健康餘命,縮小城鄉健康不平等,讓全體國民都能不分貧富、地域與性別、族群,都能過得好、活得久的目標,會是可預期的未來。

憂心偏鄉醫療資源不均,進入公職為鄉親服務
吳昭軍署長是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的公費生,他提及當初從醫的想法源於父親希望家裡能出一個律師或醫師,「但我對文組的國文、歷史、地理等科目沒興趣,高中就選擇了自然組,也很幸運地考上陽明醫學院。」

公費生依規定畢業後必須由政府分發到各地公立醫療機構服務,心繫故鄉的他選擇回雲林縣衛生所服務。服務屆滿後,為了就近照顧父親,就在家鄉附近開業,也是在開業過程中,累積了不少與鄉親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對在地鄉親所遇到的醫療問題有所了解,漸漸對公眾健康議題有了深切關注。

有一年吳昭軍北上參加醫學研討會,晚上不慎在旅館摔傷,這一摔雖然把腿給摔斷了,但也讓他開始思考未來的不同人生。他表示,當時確實思考著要找機會離開診所工作,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很湊巧地,隔年(98年)是縣長選舉,在選前雲林縣衛生局長提出辭呈,時任縣長蘇治芬邀吳昭軍擔任衛生局長,他一口允諾,給自己5年的時間來為鄉親努力。

比起直轄市,雲林縣的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縣長希望我把雲林的醫療資源與照顧制度建立起來。」這個使命也在他疼惜故鄉這片土地與民眾的健康,而在心中生了根。

投身雲林地方官9年,發揮己長整合醫療資源
吳昭軍指出,雲林的醫療資源雖然不足,但卻有五大醫學中心的分院設在當地,即使如此,仍不足以應付縣民所需。根據資料顯示,雲林境外就醫比率高達33%以上,等於有三分之一的縣民都會到別的縣市就醫,「尤其是要與生命賽跑的急重症醫院相當缺乏。」

上任後,他積極與五大醫學中心的分院院長聯繫討論,希望醫院不要做軍備競賽,要朝特色醫療邁進,包括縣內需要重度級的重症醫院、社區照護醫院、周產期與生產照護醫院等等。「當時曾與台大雲林分院溝通,建議將急重症醫院放在虎尾院區、斗六院區則規劃為慢性病院區。」欣慰地是,去年8月台大雲林分院醫療大樓二期工程(虎尾院區)經費已獲行政院核定,大幅提升急重症醫療空間量能。

雲嘉南是65歲以上人口佔比最高的區域,「在高齡人口聚集的城市,應該要仿效日本設立高齡醫學研究中心。」吳昭軍說,當時有此想法後,剛好台大雲林分院院長要返回台大總院,兩人溝通後,這意見被台大總院支持,後來由台大雲林分院劉宏輝副院長接續完成《國家級高齡福祉健康研究中心構想書》,以專注老年的社會學及醫療相關議題,落實在地老化政策的目標。

這份構想書從他在雲林縣衛生局長第二個任期的第一年,到離開新竹市衛生局長一職進入中央後,「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才終於拍板定案落腳虎尾,預計今年動工。「這也算是完成了長期以來的想法,」言談中,吳昭軍相當感謝台大醫院的努力;更要感謝蔡總統、蘇院長與陳部長的支持,以及劉建國委員與蘇治芬委員全力爭取。

另一方面,在建構長照資源配置過程中,他也發現雲林縣的老年人口是全國第二高,老化指數又是全國第一,加上人口外移嚴重,若以當時長照只有3個區域來看,根本不足以應付。「當時心想,最好能按照長照的6個分級劃分出6區域,否則至少也要4區域才夠。」不過因為牽扯到中央資源配置問題,當時並沒有施行,但近幾年這樣的規劃已經陸續展現。

整體看來,雲林的醫療資源無論從醫療到長照,甚至在健康生活型態的促進上,都已有長足的進步,也陸續看到成效,「這是很多人努力的成果,我也沒有辜負在雲林縣衛生局9年的時間。」吳昭軍笑著說。

卸任轉戰新竹市,受中央器重任職國健署副座
108年,吳昭軍離開雲林縣衛生局後沒多久,受新竹市政府之邀擔任衛生局長,「那時市長只給了我一個任務,要幫他把競選時的政見之一:兒童醫院建立起來。」於是,從兒童醫院選址到與地方醫界溝通,終於在他受邀前往中央擔任國健署副署長前有了眉目;今(111)年4月9日,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正式揭牌,成為大新竹地區唯一的兒童醫院,可讓桃竹竹苗逾30萬名兒童獲得最好的照顧。

吳昭軍長期在地方基層的努力受到中央的肯定,並感謝陳時中部長給他到國民健康署服務的機會。到了中央,要做的事情就更全面且複雜,自然需要面臨更多的挑戰,但對於來自地方的他,因為曾深入地方了解醫療問題,而能給予中央在政策面上更多的建議,更可實際解決偏鄉所面臨的困境。

好比說,地方縣市從100年開始就鬧護理人員荒,許多醫療機構的護理人員人力不足,而「地方衛生所又是台灣公衛體系最仰賴的公部門,若人手不夠,就會造成衛生政策推動上的缺口與困擾,所以必須重新調整其體制、人力與工作項目等。」

他於國健署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積極進行改造各地衛生所的功能與定位,把過去從台灣光復以來賦予衛生所的任務轉型且再升級,對衛生所進行組織改造,讓地方的護理人員功能提升,「要給地方自治更大的彈性,若有需要衛生所配合計畫施行的項目,就必須考量人力與經費,甚至也能朝委外方式進行。」

去年10月,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聽取「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升級」報告後,已經裁示准予備查,將從組織、員額、硬體建設、醫療設備等四大面向,逐步將衛生所轉型為「社區健康照護管理中心」,並請國健署確實掌握各地基層衛生所的需求,運用新科技,讓民眾能獲得最妥適的服務。

升任國健署署長,建立執行具韌性的公衛政策
國健署可說是國人健康的守護者,一直以來以提升健康識能、力行健康生活型態、普及預防保健服務,推廣具實證且有效的預防篩檢,以及提升慢性病控制及預後,並積極推動生育健康、婦幼健康、兒童及青少年健康、中老年人健康,以及菸品、檳榔等危害防治等等為任務目標。

吳昭軍表示,少子化的衝擊讓他思考生殖補助的對象是否應該被檢討,他於上任後便著手推動協助婦女生育及婦幼健康關懷等項目,包括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對象,由原來只限於低收入及中低收入戶擴至所有不孕夫妻,只要夫妻雙方有一方具有我國國籍,且妻子的年齡未滿45歲,即可申請補助;並且,為了讓孕媽咪全孕期能獲得完整的照護,將原本提供10次產前檢查增加到14次,並在妊娠第8至16週、第32週後各增加一次超音波檢查,於第24至28週新增妊娠糖尿病篩檢與貧血篩檢,幫助孕媽咪能安心順產,這要特別感謝行政院蘇院長的大力支持。

此外,對於早產兒的關懷也沒有忽略,「去年試辦了五間醫院的『低(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今年更擴大到全國22縣市醫院都已納入該計畫。」目的是不想漏接任何一個早產兒,他要讓巴掌天使的家庭都能在出院返家後,仍能得到關懷與陪伴。

多面向守護國人健康,引導民眾正確的健康觀念
吳昭軍轉任公職後的戰功彪炳,每項政策都經過縝密思考,並考量多數人的健康利益而執行。他認為在全球受到COVID-19疫情衝擊下,更加凸顯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性,必須要更緊密的結合與資源整合,才能發展出最具韌性與包容性的健康政策。

他也提出未來仍將持續努力的目標,包括配合「國家消除C肝政策綱領」,要把隱藏在各地的C肝黑數找出來篩檢並進行治療;也即將推動成人肺癌篩檢;並對過去的預防保健計畫重新調整,用及早介入的方式來守護國人健康。
此外,也針對《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菸害防制法》的立法與修法推動不遺餘力,「綜括來說,就是針對國人四大危害健康的風險因子:菸、酒、不運動及飲食加以預防,透過政策上的引導來推動國人正確的健康觀念。」

聊起經手執行的健康政策時,吳昭軍如數家珍,有條不紊地闡述想法;但在提及自己是如何維繫健康時,他靦腆一笑:「我是最不好的示範,但這也能給予國人警惕:年輕時要珍惜健康,否則到老了再珍惜就不容易了。」

他認為,人總是要為自己多做些什麼,從侷限中找出另一條路,像他因為上次跌倒事件,導致髖關節已經置換成人工關節,再加上有長短腳問題,現在根本不能跑、不能跳、不能蹲,更不能騎車,但還是會要求自己多走路。「選擇讓自己可適應的活動方式」這對他而言不僅是挑戰,相信也是一種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