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海鮮不該吃?
海鮮營養豐富,但重金屬汙染、藥物殘留事件層出不窮,總讓人擔心受怕,過度捕撈也造成海洋生態浩劫,該怎麼選對安全又永續的海鮮?
海鮮的料理方式多元,滋味清爽鮮嫩,是老饕盛讚、營養專家也豎起拇指推薦有益健康的飲食選擇,台灣因著地利之便,海鮮種類繁多,各色各樣的魚貝蝦蟹總不難在餐桌上找到,不但如此,人們的嘴也愈來愈刁,愈是奇特少有的海鮮愈是位列「珍饈」,愈吸引人大快朵頤一番。
也難怪,即便屏東黑鮪魚不斷創下拍賣新高價,每年仍湧現摩肩擦踵人潮,搶著親嚐「一口300元」的滋味;還有,造訪墾丁時,海產店紛紛端出色彩豔麗、據說口感極佳的珊瑚礁魚,曾有調查指出,每年吃下肚的數量高達三萬公斤。不顧學者專家殷殷告誡大型海魚體內重金屬累積的食物安全疑慮,和生態學者痛心呼籲大肆捕掠導致數量銳減的議題,生態岌岌可危。
營養、食物安全、生態永續如同三條交錯糾葛的絲線,分秒牽動著消費者對於海鮮的理性選擇,每當站在魚販或賣場冷凍櫃前,你該怎麼抉擇?
營養觀點:海鮮是好食材
海鮮除了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很高,有幾項主要好處。
● 多數海鮮的脂肪含量較肉類低,熱量較少。
● 優質蛋白質豐富。過去受傷時烹煮魚湯補身子,確實有科學依據。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魚肉中的蛋白質接近人體生理需要,人體吸收和可利用率最高,因此研究也發現,懷孕期間吃魚,當中的蛋白質可降低孩子發生過敏的機率。
● 魚油中富含EPA和DHA脂肪酸,可降低人體內的三酸甘油酯,並預防動脈硬化。丹麥研究也發現,孕婦吃魚可預防早產,且有助於孩子的智力和視力發展。
不過,部份海鮮仍有高膽固醇疑慮,例如小卷、烏賊、魷魚、明蝦等,膽固醇含量都不低,高脂症患者仍須注意。
至於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更要注意海鮮的普林值,包括虱目魚、白鯧、吳郭魚、白帶魚、小管、蛤蠣、牡蠣、干貝等食材,普林值較高,已有痛風症狀的人更要少吃。
生態觀點:吃小不吃大, 選擇永續海鮮
漁業捕撈技法日益精進,海中生物被一網打盡,加上污染和沿海棲地破壞,近年來海洋生物滅種速度倍增。國外研究,九成高級掠食者(食物鏈上層大型魚種)已被人類捕捉一空,甚至有學者警告,2048年是海洋末日。
人們將「海洋」簡化為「海鮮」,為了滿足眼前的口腹之慾,不只大魚捕撈殆盡,連小魚也被大量捉來製成魚粉或飼料,供應養殖所需。有鑑於此,海洋管理委員會(MSC,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評估全球各地捕撈漁業並給予認證,是目前最可靠的海鮮選購參考。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瑪(Wal-Mart)也起而響應,今年起只販售經海洋管理委員會所認證符合保育的魚類,為生態盡一分力。
不過,海洋管理委員會很難評估到世界每個角落,因此各國陸續制定在地規範,目前已有英、美、芬蘭、南非、香港等19國訂出本土「海鮮指南」,台灣版則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編撰,預計11月底就會公布完整名單,並印發手冊供民眾參考。
對消費者來說,如何選擇永續海鮮?邵廣昭提醒,選購時可把握幾個原則:
● 吃小不吃大,「底食」原則:選擇食物鏈底層、數量較多的小型魚,對於生態的衝擊較小,例如鯖魚、秋刀魚等,少吃稀有魚種如野生石斑、野生烏魚及鯊魚。而沿海白鯧魚和曼波魚(翻車魚)的數量已愈來愈少,最好也避免食用。
● 多吃植物性飼料的養殖魚:養殖漁業雖然可紓緩捕撈漁業對生態的緊繃,但葷食魚的飼料仍須由小魚磨碎而成,較不環保,例如養殖石斑、草蝦或海鱺。而素食魚以植物性蛋白質餵養,利於資源永續,如虱目魚、鯉魚、烏魚、九孔等。【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156期,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7517】
延伸閱讀:
採購秘訣》一個手掌大的魚才最安全!毒物專家採買術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5677
週末計劃》體內毒素蔓延,2招教會簡單排毒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5462
樂活居家》8大訣竅,遠離廚房致命危機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1109
吃對食物》國寶中醫最愛的9種養生食物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891
揪團護眼計劃》接觸大自然!週末「眼睛放鬆計劃」
http://topic.commonhealth.com.tw/2011/walking/index.aspx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http://www.commonhealth.com.tw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海鮮的料理方式多元,滋味清爽鮮嫩,是老饕盛讚、營養專家也豎起拇指推薦有益健康的飲食選擇,台灣因著地利之便,海鮮種類繁多,各色各樣的魚貝蝦蟹總不難在餐桌上找到,不但如此,人們的嘴也愈來愈刁,愈是奇特少有的海鮮愈是位列「珍饈」,愈吸引人大快朵頤一番。
也難怪,即便屏東黑鮪魚不斷創下拍賣新高價,每年仍湧現摩肩擦踵人潮,搶著親嚐「一口300元」的滋味;還有,造訪墾丁時,海產店紛紛端出色彩豔麗、據說口感極佳的珊瑚礁魚,曾有調查指出,每年吃下肚的數量高達三萬公斤。不顧學者專家殷殷告誡大型海魚體內重金屬累積的食物安全疑慮,和生態學者痛心呼籲大肆捕掠導致數量銳減的議題,生態岌岌可危。
營養、食物安全、生態永續如同三條交錯糾葛的絲線,分秒牽動著消費者對於海鮮的理性選擇,每當站在魚販或賣場冷凍櫃前,你該怎麼抉擇?
營養觀點:海鮮是好食材
海鮮除了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很高,有幾項主要好處。
● 多數海鮮的脂肪含量較肉類低,熱量較少。
● 優質蛋白質豐富。過去受傷時烹煮魚湯補身子,確實有科學依據。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魚肉中的蛋白質接近人體生理需要,人體吸收和可利用率最高,因此研究也發現,懷孕期間吃魚,當中的蛋白質可降低孩子發生過敏的機率。
● 魚油中富含EPA和DHA脂肪酸,可降低人體內的三酸甘油酯,並預防動脈硬化。丹麥研究也發現,孕婦吃魚可預防早產,且有助於孩子的智力和視力發展。
不過,部份海鮮仍有高膽固醇疑慮,例如小卷、烏賊、魷魚、明蝦等,膽固醇含量都不低,高脂症患者仍須注意。
至於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更要注意海鮮的普林值,包括虱目魚、白鯧、吳郭魚、白帶魚、小管、蛤蠣、牡蠣、干貝等食材,普林值較高,已有痛風症狀的人更要少吃。
生態觀點:吃小不吃大, 選擇永續海鮮
漁業捕撈技法日益精進,海中生物被一網打盡,加上污染和沿海棲地破壞,近年來海洋生物滅種速度倍增。國外研究,九成高級掠食者(食物鏈上層大型魚種)已被人類捕捉一空,甚至有學者警告,2048年是海洋末日。
人們將「海洋」簡化為「海鮮」,為了滿足眼前的口腹之慾,不只大魚捕撈殆盡,連小魚也被大量捉來製成魚粉或飼料,供應養殖所需。有鑑於此,海洋管理委員會(MSC,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評估全球各地捕撈漁業並給予認證,是目前最可靠的海鮮選購參考。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瑪(Wal-Mart)也起而響應,今年起只販售經海洋管理委員會所認證符合保育的魚類,為生態盡一分力。
不過,海洋管理委員會很難評估到世界每個角落,因此各國陸續制定在地規範,目前已有英、美、芬蘭、南非、香港等19國訂出本土「海鮮指南」,台灣版則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編撰,預計11月底就會公布完整名單,並印發手冊供民眾參考。
對消費者來說,如何選擇永續海鮮?邵廣昭提醒,選購時可把握幾個原則:
● 吃小不吃大,「底食」原則:選擇食物鏈底層、數量較多的小型魚,對於生態的衝擊較小,例如鯖魚、秋刀魚等,少吃稀有魚種如野生石斑、野生烏魚及鯊魚。而沿海白鯧魚和曼波魚(翻車魚)的數量已愈來愈少,最好也避免食用。
● 多吃植物性飼料的養殖魚:養殖漁業雖然可紓緩捕撈漁業對生態的緊繃,但葷食魚的飼料仍須由小魚磨碎而成,較不環保,例如養殖石斑、草蝦或海鱺。而素食魚以植物性蛋白質餵養,利於資源永續,如虱目魚、鯉魚、烏魚、九孔等。【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156期,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7517】
延伸閱讀:
採購秘訣》一個手掌大的魚才最安全!毒物專家採買術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5677
週末計劃》體內毒素蔓延,2招教會簡單排毒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5462
樂活居家》8大訣竅,遠離廚房致命危機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1109
吃對食物》國寶中醫最愛的9種養生食物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891
揪團護眼計劃》接觸大自然!週末「眼睛放鬆計劃」
http://topic.commonhealth.com.tw/2011/walking/index.aspx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http://www.commonhealth.com.tw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