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堅持手作美學 隨性而為的咖啡滋味

[bi.du.haev],其實就是英文「Be-Do-Have」的音標寫法,它不僅是品牌名稱,更是一種人生哲學的率性表達。多數人在面對生活時,依循的順序是「Have-Do-Be」,意即因為擁有某種才能,於是嘗試發展,最後成為某類專才,例如因為發現自己對於空間很有想法,所以進入大學相關科系接受訓練,最後成為一位建築師或室內設計師,這樣的順序沒有不對,但是對於 [bi.du.haev]的創辦人王旋而言,他服膺的價值則是倒轉過來的,也就是先勇於做夢,然後認真執行,最後達到目標。



改變,就在一瞬間
或許正因為這種擇善固執的堅持,進而讓 [bi.du.haev]在成立不久之後,公司所推出的手沖咖啡設備便分別於2015年及2017年得到德國iF設計競賽金獎、日本優良設計競賽大獎的肯定,更在2019年榮獲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會指標展區「What’s New」的殊榮,而隱藏在這一連串獎項背後最叫人感到驚訝的事情,則是王旋過往完全沒有任何商品設計的經驗。


出社會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王旋都是擔任平面設計師的職業,替許多公司設計CI(Corporate Identity,企業識別)、VI(Visual Identity,視覺識別)或是版面規劃等,並且也兼任攝影拍照,日子算是過得非常忙碌而充實,而他平常釋放壓力最喜愛的方式就是與一群朋友騎越野車,當車子在山林之中呼嘯而過時,所有身心的疲憊都在那片刻消失無蹤。


一次偶然的騎車行程中,王旋來到了朋友的咖啡店休息順便閒聊,恰好在店內看到一支店內販售,由日本玻璃廠 IWAKI 所製作的冰滴咖啡壺,它的外觀完全打動了王旋,他當時只覺得這產品的造型實在太美了,突然之間心頭出現了「我也想來玩看看」的想法,於是王旋毅然決定拋下原本的工作,花了8 個月的時間打造出 5、6 種目前 [bi.du.haev] 的產品雛形。



超乎預料的品牌創立之路
而由平面設計轉做工業設計,中間的過程是否存在任何困難?王旋直言產品設計非常順利,因為在他看來,過往替業主設計Logo時,首先要先了解公司的歷史,然後要深入調整圖案的平衡、對稱、視覺效果等要素,這些概念即使放在工業設計上也一概通用,只不過產品從2D變成3D而已,真正的麻煩是出在實體生產這部份,由於沒有工廠方面的人脈,所以只能透過土法煉鋼的辦法,在網路上找資訊,結果不但遇見了可以配合的廠商,且一路合作至今,除了願意少量生產,而且還能夠達到他所期待的標準,王旋坦言這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當初王旋在設計手沖咖啡設備時,只是很單純的想要自己使用,並沒有想販售的意圖,但某天一位夥伴問他何不辦個發表會,將產品介紹給大家認識?於是2013年6月,他租下華山文創園區剛開始營運的玻璃屋,舉辦了為期僅一天的分享會,並且邀請了一些好朋友前來體驗,結果獲得的迴響佳評如潮,王旋終於意識到他所生產的商品原來是受歡迎的,絕非孤芳自賞或閉門造車,而是可以當成一門生意來經營,也就在那一天,品牌便自然而然的成立了,王旋按照心中一直以來所欣賞的格言,略加變化後,將其命名為「 [bi.du.haev]」,也象徵著自己追求夢想,永不妥協的核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