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關於書店 非誠勿擾
蔡瑞珊,青鳥書店創辦人,新媒體文化人,曾擔任電視節目製作與主持人、國際展覽策展人,並以「巷弄裡的那家書店」與「書店裡的影像詩」入圍第49屆金鐘獎。
為什麼會想要開設獨立書店?
說來有趣,以前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開書店,因為我雖然是中文系出身,但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愛看書,大概1個月能翻完1本就不錯了,直到近幾年因為創辦青鳥書店的緣故,需要大量閱讀來吸收資訊,所以幾乎每天都在看書,與過去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別。
而之所以會開書店其實與以往的工作經歷有很大的關係,我曾經在夢田文創任職,並陸續製作過不少電視節目,當時的主管推出一項閱讀計劃,其中的項目包含針對獨立書店做田野調查並拍攝記錄片、製作一部與書店有關的戲劇、開設一間書店,並以此書店做為戲劇的主場景(這間書店也是許多人所熟知的閱樂書店)等。而我身為執行計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直接或間接接觸到不少獨立書店的創辦人。
坦白說,在進行田野調查時,我遭遇到許多挫折,因為那時對於獨立書店的生態還不夠熟悉,與多家書店負責人聯繫時,我表示希望能夠到店內拍攝影片,以透過積極的行銷方式替店家帶來更多的顧客,同時提升營業額,沒想到這個提案卻不斷被拒絕,對方直言不需要看熱鬧的過路客,而是想招待真正有閱讀需求的人,當時我無法理解這種思考模式,覺得既然可以打造書店知名度,何樂而不為呢?但越被拒絕,我就越加好奇,於是我持續搜集各種與獨立書店有關的知識,同時不斷拜訪這些負責人們,後來在一次偶然機緣下認識了新竹水木書苑的蘇老闆,他專程前來台北找我,詳細說明獨立書店經營者到底在想些什麼、堅持什麼,出乎意料的,或許是經過了長時間的思考及沉澱,我突然可以理解他們的想法與行為了,而且打從心底羨慕他們「隨心所欲」的任性姿態。
後來我擔任閱樂書店的店長,對於書店慢慢擁有深厚的感情,但是在經營方向上與主管逐漸產生一些不同的意見,於是我決定自行出來創業,藉以打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書店樣貌,於是青鳥書店就這麼出現了。
在創設青鳥書店的過程中,曾經感到害怕嗎?
當我還待在閱樂書店但已經準備出來另開書店時,有一天曹瑞原導演跑來店裡跟我聊天,順便請我推薦兩本書給他,我與曹導過去因為工作的關係而認識,我一直認為優秀的導演都具備某種神祕的眼光,可以從普通人身上發現他們自己都不清楚的潛力。曹導對我說:「我在妳身上看見一種能量,因此非常鼓勵妳勇敢走出屬於自己的路,當妳真的踏上了旅程,一定會感到緊張與害怕,因為不知道明天的收入從哪來,也不確定下一步該如何走,但當妳醒來時,看到窗外透進來的陽光,就會產生一種無以言喻的幸福感。」
後來我第一家開設的青鳥書店落腳於華山1914,店內有三座三角窗,因為造型的關係,所以無法透過窗簾來遮住它們,但每當光線從窗戶灑下時,我就會想到曹導的那番話,也給了我很大的勇氣,後來從華山青鳥到南國青鳥再到和平青鳥,乃至現在即將在大稻埕開設的青鳥居所,我都特別保留了大片窗,而且都不做窗簾,為的就是能直接看見明亮的陽光,即便經營書店的過程中出現憂慮,窗外透入的光線也會提醒著我去感受那純粹的幸福。
為何會將書店取名為青鳥呢?
很多人可能都看過由比利時作家Maurice Maeterlinck所寫的經典童話故事「青鳥」,多數人的讀後感都是幸福原來在身邊,所以要及時把握。但我所重視的卻是追尋青鳥的過程,那是一段美好的冒險,這其實跟自己當初離開閱樂書店的心路歷程非常相似,不管未來的結果怎樣,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值得珍惜,因此我才將書店取名為青鳥,希望讀者們也都能有所體會。
當許多獨立書店慘澹經營時,青鳥仍能持續獲得大眾關注,您認為最大的原因為何?
我覺得青鳥並非傳統定義中的書店,說實在的,以往我對於書店的認知就是誠品,直到我開始進行田野調查之後,對於書店才有了全新的認知。若你現在問我書店是什麼?我會回答它不僅是賣書的地方,更是一個可以策展的場所,而策展、企劃正是我所熟悉的領域。
一般人走入書店,很習慣看到書架上密密麻麻的擺滿各種書籍,但我心中的書店樣貌應該更加立體化,每一本書都不是亂放的,而是有其脈絡存在,希望呈現出一種猶如展覽的概念,例如大稻埕-青鳥居所裡面就有一個空間,書櫃上分門別類的排列著知名時尚雜誌資深總編輯杜祖業所收藏的100本珍貴雜誌,經過解說,來訪者就會發現眼前所看到的不只是一本書,而是由整個書櫃所創造出來的動人感受,這其實就是一項小型展覽,日後也將不定期更換主題,給予上門顧客不同的體驗。
另一方面,青鳥書店這麼小,但內部的有機體卻不斷變動,一年推出上百場的活動,例如去年青鳥團隊策展了朗讀節,然後規劃一系列南方議題講座,中間每一個過程都有它想要說的話、對話的人、表達的態度,但唯一不變的是所有討論皆以書為核心,或許這就是青鳥書店能一直被讀者所注視的原因吧。
青鳥書店即將開設第4家,一路走來在經營管理上有何不同?
我以前還在媒體工作的時候,擔任製作人,也可以說是管理者,而我自己也寫作、出書,在我看來,文化人與管理者這兩個角色並不衝突,關鍵在於組織邏輯能力,要將每一件事情都加以系統化,舉例來說,當初開設華山青鳥的時候,店內面積才18坪,月營業額才2、30萬,但所有進項、出項、收支的資料都整理的清清楚楚,並且每年的財務都送會計師簽證,這是因為我堅持財務要透明,一方面是讓同事信任我,另一方面我那時也不知道未來青鳥書店會不會擴大營業,所以得保留一個彈性,這並非代表我的野心,而是我習以為常的做事方式,也就是提前留後路。
前一陣子有一位在做獨立書店運營狀況統計的朋友跟我說,台灣目前有200多家獨立書店,月營業額破10萬的只有10幾家,其中青鳥書店就佔了2個名額,依照我的計算,月營業額達10萬代表利潤只有3萬左右,處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去負擔一年要價6、7萬的會計師簽證費用?但我咬著牙每年都做,有時候在付錢給會計師事務所的時候,內心也會天人交戰,懷疑這種堅持有意義嗎?但因為所有系統都已經上線了,所以只能繼續下去,但付出終究是有代價的,現在只要有廠商想跟青鳥談合作,對方派稽核、財務、人事等相關人員過來,我立刻就能提供所有彙整完成的表單與記錄,讓雙方業務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無縫接軌,相信這是青鳥書店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與許多企業合作的主因之一。
我常跟同事說要多讀書,因為我自己就是被閱讀改變的人,我很高興同事們都願意跟著我一起往前走,這代表彼此的理念是一致的,當理念一致時,管理細節就不再是問題了。這幾年我歷經懷孕、生子,每天要照顧小朋友,還要四處參加許多活動,經營書店的時間真的不多,今天如果青鳥有一定的成績,都是認真負責的同事們的功勞。
最新一間書店-青鳥居所為何選擇落腳於大稻埕?
2015年我還在閱樂書店時,當時書店總顧問是作家張鐵志,他是我的朋友,也是世代文化創意群負責人周奕成的好友,周奕成那時曾邀請張鐵志與我一起去大稻埕經營書店,他的團隊依照大稻埕的5大傳統產業:茶、布、農產、戲曲及建築,招募相關領域的團隊進駐,藉此替這塊老街區創造蓬勃發展的旺盛創意,透過他的努力,如今已簽下9棟老宅,打造超過30間結盟店,大稻埕的文創價值也由此持續提升,但我拒絕了他的提議,因為還沒有自己出來創業的想法,直到開設和平青鳥之後,我突然意識到是時候打造一間屬於自己的文化基地了,才能養成更多企劃人才,讓青鳥書店的文化得以延續下去。
後來在找房子的過程中,歷經了一些波折,於是張鐵志建議我不妨去大稻埕落實自己的夢想,因此我主動跟周奕成聯繫,並且開始進一步學習與理解大稻埕的歷史及故事,而他在收到我的訊息後,沒有立刻答應,而是再三確認我開書店的初衷、理念、想法之後才予以同意,於是青鳥居所終於找到了最適合它的地方。
對於想開設獨立書店的人,您會給予什麼建議?
我給的建議就是不要輕易嘗試,許多人會問我這個問題,我會先反問:如果開書店需不需要付房租?如果店面是自己的,那可以考慮,就當賺自己生活費,如果要付房租,那就別多想了。然後我會再問:你目前薪水多少?有超過3萬嗎?如果超過就不要來開書店,逛書店就好了。
我之所以這麼說,不是要潑冷水,而是開書店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書店經營者不是一種社會上普遍認知的成功職業。一個人如果懷抱真正的熱情,那麼即使聽到我的回答也不會打退堂鼓,而還在猶豫的人若聽了這番話決定取消開店計劃,那我也算是救人一命(笑)。
其實青鳥書店會擁有如今的成績,我自己也受寵若驚,雖然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與挑戰,但只要想到從中所獲得的快樂,那麼一切似乎都值得了。
更多其他作品分享:https://www.idshow.com.tw/article.asp
id SHOW好宅秀居家設計平台:https://www.idshow.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