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生產──用愛與期待迎接新生命
妳有聽過溫柔生產嗎?在臺灣大多數女性都是以產檯生產為主,保守的生產觀念,造就許多人對於溫柔生產往往是一知半解,究竟何謂溫柔生產?有別於傳統的生產方式又有哪些不同之處?本文邀請婦產科醫師和溫柔生產協會秘書長共同為您解說溫柔生產的核心概念及注意事項。
創造美好的生產經驗
從懷孕到生產是甜蜜又辛苦的過程,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每個媽媽無不希望能夠留下美好的生產回憶,而溫柔生產的核心概念,便是恢復女性在生產過程的自主權利,有別於醫療標準化的掌控,希望媽咪在生產過程都能備受尊重,開開心心迎接寶寶誕生。
最常見的生產方式──產檯生產
在臺灣,大多數女性都是以產檯生產為主要生產方式,樂寶兒婦幼診所顧問醫師黃光大說明,產檯生產是藉由醫療技術達到標準化生產流程,對於醫療護理人員而言,執行產檯生產時,相較於其他生產方式來說,不論是對於產婦和胎兒的照護上,還是醫療設備、環境衛生的控制等,都能具有充分的掌控,雖然產檯生產可能造成有些媽媽在產程施力不易,但多數都能順利生下寶寶,因此,產檯生產也是接受度最高的生產方式。
黃光大醫師進一步解釋,由於醫師和護理人員必須經由制式化課程訓練,所以可將生產過程的步驟標準化,其優點是醫護人員熟悉生產流程,可以降低生產風險,再者媽媽和寶寶也都能獲得妥善的照顧。但由於產檯生產過度仰賴醫療科技,可能導致媽媽失去生產的自主性,並造成心理上的負擔,進而影響家庭關係。黃光大醫師說到,其實任何的生產方式都沒有絕對的優劣,應該依據每個人的情況進行判斷,並選擇出最適當的生產方式,舉例來說,有些媽媽生產過程順遂,產檯生產並不會帶來任何困難與壓力,但對於有些媽咪而言,卻可能造成生產時的施力困難,導致生產時間延長,有時候甚至需要改為剖腹生產,對於這些媽媽來說,無疑是相當大的負擔。
產檯生產的過程
由於每位媽咪的生產情況不同,可能因為身體狀況等因素,所經歷的生產時間長短也不一樣,為了因應生產過程各個階段可能存在的風險與需求,產檯生產的過程大致上可以區分為待產室、產房、恢復室以及病房,下列將介紹每個生產階段的特色與注意要點。
待產室
當孕婦開始產生陣痛,隨著陣痛越來越密集,一般來說,初產婦子宮頸擴張約4公分時,就可以進入待產室,黃光大醫師說到,每個媽媽的待產時間快慢不同,設置待產室的用意在於偵測胎兒心跳和孕婦的產程發展。
產房
產房是迎接寶寶誕生的重要場所,因此,必須嚴格控制環境的衛生清潔,並做好消毒措施,避免母體和胎兒感染,正常來說,產房都會設有專業的生產設備和緊急狀況使用的儀器,如果生產情況順利可能30分鐘便生下寶寶,但是也有可能2~3個小時才完成生產,必須視母嬰的情況而定,一旦媽媽生產完就會進入恢復室接受觀察。
恢復室
恢復室的作用在於觀察媽媽的產後的身體狀況,黃光大醫師提到,產婦的生命現象可能因為生產狀況和生理因素,出現不良反應和症狀,因此,產後1~2小時必須緊密監控身體狀況,等到媽媽情況穩定後才能回到病房休息。
病房
產後媽媽的身體虛弱,需要獲得妥善的照顧與休息,而病房就是提供媽咪生理照護,幫助產後傷口復原,病房相較於恢復室來說,發生風險的機率較低。此外,產後病房抑是提供新手父母學習照護寶寶、母乳哺餵的初體驗場所。
自然產or剖腹產?
黃光大醫師表示,若是產婦沒有特殊生理情況,原則上是鼓勵自然產為優先選擇,自然生產的好處是傷口小,能有助於媽媽產後復原,更有研究指出寶寶經過生產過程的擠壓,對孩子的未來成長有正面的幫助。因此,除非孕婦身體狀況不佳,如前置胎盤、胎位不正等特殊因素,才會建議媽媽進行剖腹生產。
產檯生產二三事
許多自然產媽媽在生產時幾乎都會經歷「會陰切開術」、「灌腸」等生產步驟,造成媽媽在生產過程中感到尷尬與不適,然而,這些看似常規的標準流程,真的有操作上的必要性嗎?下列針對產檯生產常見的生產手術與步驟,由專業婦產科醫師為媽咪詳細說明。
Q會陰切開術、灌腸、剃毛的必要性?
灌腸,是針對產婦本身有嚴重便秘或是腸道糞便阻塞問題,才會建議媽媽在產前進行灌腸,一般情況下,媽咪並不需要事前進行灌腸。會陰切開術,在執行時必須評估生產狀況,例如有無胎兒窘迫或是產程過長等難產現象,雖然是普遍施行於產婦的手術,但是不屬於例行手術。剃毛,由於生產過程造成會陰部位的撕裂,產後醫護人員進行傷口照護時會較方便,黃光大醫師說到,目前已經很少進行剃毛,除非可能影響到傷口後續照顧,才會進行局部剃毛。
黃光大醫師說明,目前並未有研究顯示,會陰切開術、灌腸、剃毛能幫助產程順利,其效果是因人而異,對於產婦來說未必能帶來好處,不僅如此還可能造成心理上的負擔,因此,這些都應該只是做為生產過程的考量選項,而非制式化標準流程。
Q靜脈注射點滴的原因?
並非每一位產婦都需要注射靜脈點滴,但若是媽媽在待產過程中,身體出現不適症狀,可以藉由注射點滴補充產婦體力。然而,也有另有一派醫師認為,為了預防媽媽產後大出血的情況,會先在靜脈留置導管,當發生緊急狀況時便能派上用場,但原則上都會先向媽媽進行詳細說明,再由產婦自行決定。
Q該不該施打無痛分娩?
無痛分娩作用在於減輕生產帶來的疼痛,黃光大醫師說到,正常情況下,並不會特別建議媽媽施打無痛分娩,除非產婦忍耐疼痛的程度低,就可以使用無痛分娩減輕生產過程的疼痛與心理負擔。
無痛分娩雖然可以減輕疼痛,但也會帶來負面作用,如造成術後身體不適、延長產程等,而且對於凝血功能不佳的產婦來說,施打無痛分娩可能造成脊椎受傷出血,必須謹慎考量使用的必要性。黃光大醫師也提醒,產婦應了解無痛分娩的優點和限制,評估使用效果帶來的好處是否大於負面影響,切勿人云亦云,以免造成遺憾和意外發生。
Q施打催生藥物的時機?
基本上,施打催生藥物是在需要增強子宮收縮時才使用,譬如已破水的產婦子宮收縮情況不佳,希望藉由催生藥物降低待產時間,以避免發生感染風險。而醫護人員應該告知產婦施打催生藥物的原因,不僅只是排除生理狀況,同時也須顧慮媽媽的感受,落實溫柔生產的概念。
Q使用真空吸引器的狀況?
自然生產並非每次都能如期順遂,有時候也需要借助醫療設備輔助,尤其像是產婦在生產過程用力不當或產道狹小,容易造成體力透支、疲累無力,此時,醫生會使用真空吸引器協助寶寶順利出生。
真空吸引器是使用於產程的最後階段,如發生胎兒窘迫或是產婦後繼無力的情況,以減輕媽媽生產的痛苦,並且減少胎兒缺氧的可能,通常不會是預先設想好的流程,必須依據生產當下的情況做出判斷,黃光大醫師說到,真空吸引器的吸氣壓力皆有經過標準設定,正確操作下並造成寶寶腦部損傷的可能性很低,提醒家長無須過於擔心。
溫柔生產,細心呵護
現今醫療科技的過度介入,導致媽媽失去生產的本能,更有許多媽咪對生產感到畏懼與害怕,其實提倡溫柔生產的目的,便是希望提升媽媽在生產過程的自主權利,改變過去以醫護人員為主體的出發點,減少醫療技術的干預,讓媽媽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生產方式。
認識溫柔生產
臺灣溫柔生產推廣協會秘書長黃資裡表示,生產對女性來說,是人生重大的轉變過程,也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若是能留下正向的良好生產經驗,除了可以提升媽媽的自信心,也有助於母嬰之間的親密關係。根據國外研究指出,生產經驗確實會影響媽媽後續照顧寶寶的情緒,並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因此,像是在生產過程,媽媽的需求是否有受到重視?有無自主權選擇生產方式?醫療人員是否善盡告知義務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溫柔生產是以媽媽為主體,考量家庭的整體關係,慢慢調整出最適當的生產方式,因此,首要前提是媽媽必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生產過程可能遭遇的各種問題,並且和醫護人員進行討論和溝通,最後再選擇適當的生產方式。
不論是產前、生產過程、產後,媽媽的身心狀態都需要被照料與重視,黃光大醫師提到,生產本來大部分就是自然的生理狀態,而非生病需要醫療介入治療,尤其現代人自主權意識高,因此,必須在生產需求與方式之間尋求平衡,並注重產婦的身體和情緒隱私,才能真正貫徹溫柔生產的概念。
溫柔生產的定義
溫柔生產,以溫和的方式協助婦女生產,從懷孕、生產到產後,媽媽都可以和醫護人員討論,擬定妥善的生產計劃書,讓媽媽選擇符合自身期待的生產方式,並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下,愉快的迎接寶寶的出生。黃資裡秘書長表示,溫柔生產,並不能以特定的生產方式一概論之,只要能做到重視產婦的需求和選擇,其實任何生產方式都可以是溫柔生產。另外,溫柔生產也十分重視產婦、家人和醫療人員之間的互動與溝通,黃光大醫師認為,現階段應著重於落實民眾對於溫柔生產的認知,如此一來,也能減少媽媽在生產過程的阻礙(如家人的反對)。
過去產檯生產之所以受到批評的原因,是因為忽視產婦自主選擇生產的權利,甚至有些媽媽可能根本不知道有其他的生產選項,黃資裡秘書長說到,如果孕婦本身希望由專業醫師給予意見進行產程安排,只要媽媽和醫療人員彼此都能做到良好的溝通和協調,媽媽意見能受到重視與尊重,當然也可以稱為溫柔生產。
多元的生產方式
除了最普遍的產檯生產之外,其他像是水中生產以及居家生產,也是常見的生產方式,其實任何的生產方式都可以列入考量,但前提是孕婦和胎兒的健康狀況良好。黃光大醫師說明,假如媽媽選擇居家生產,必須評估在家中生產的風險,如環境和醫療設備等,萬一產婦和寶寶發生突發狀況時,在醫療資源較不充足的情況下,便可能造成延誤就醫等意外發生,因此,媽媽在選擇任何生產方式時,務必考量周全。
有時候媽媽選擇某種生產方式,卻可能因為突發狀況而改變生產方式,例如原本選擇水中生產,但是因為產婦或胎兒的狀況不樂觀,必須臨時改為產檯生產,黃資裡秘書長表示,醫療人員與產婦雙方必須具有相同的共識,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確定產程安全,仍然可以事先做好萬全的應變措施,即使最後生產方式並非所先前預想,但只要過程中媽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這就是符合溫柔生產的精神。
關於水中生產
水中生產,其實在國外已經相當盛行且普及,然而,在臺灣因為受到醫療生產化的影響,造成不少媽媽對於水中生產抱持著質疑的態度,究竟何謂水中生產?水中生產的優點與限制?下列為媽媽們詳細解說。
水中生產的優點與限制
一般來說,進行水中生產是運用水的浮力、阻力以及水溫的控制,不僅可以增加媽媽的安全感,更有研究報告指出,水中生產有助於媽媽分泌催產素,可促進產程的進展,減少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進而減輕生產過程帶來的疼痛,此外,水的浮力可以減緩胎兒出生時衝勁造成的傷害,像是會陰部位撕裂傷口較小,減少產婦的生理傷害。而水中生產時最大特點,是媽媽在生產時可以隨意變化姿勢,而且水中生產施力也相對較為輕鬆。
黃光大醫師說到,無法自然生產的媽媽都不建議進行水中生產,但也不代表自然產媽媽就可以選擇水中生產,水中生產是否可以順利進行,必須視個體情況而定,舉例來說,產婦的骨盆腔若是較窄小,水中的浮力可能會成為阻力,導致生產不順遂;另外,孕期曾有發生併發症或是胎兒心跳狀況不佳,需要長時間臥床觀察胎心等情況,同樣不適合水中生產,提醒媽咪應多注意自身與胎兒健康狀況。
事前準備&注意事項
不論選擇什麼生產方式,產前都應該做好充分準備,預先考量生產過程可能遭遇的各種狀況以及應變措施,並且了解生產的環境和醫療設備等,才能平安順利的安心迎接寶寶到來。關於水中生產的注意事項,下列為您一一說明。
1.水中生產所使用的浴缸深度須具備一定的深度,才能產生足夠的浮力,黃資裡秘書長表示,家中所使用的浴缸深度約莫41~43公分,而專業的水中生產浴缸深度大約60公分,而且寬度也比家中浴缸來得寬敞舒適,研究指出,產婦浸泡身體時水深須達胸前,才能有效促進催產素分泌,並且幫助產程順遂。
2.水中生產必須做好嚴格的水質品質控制,黃光大醫師說到,臺灣的水質不像國外的自來水可生飲,故可以直接使用自來水,而國內自來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以免發生感染問題。
3.生產的設備和環境皆須做好清潔消毒,尤其是浴缸必須無死角,黃光大醫師提到,國外曾有過的水中生產的感染案例,就是來自於按摩浴缸的孔洞中藏有細菌,因而導致產婦和寶寶受到感染。
4.水中生產的浸泡時間?原則上,水中待產時間每次約90分鐘左右,時間一到必須暫時離開水中,黃資裡秘書長提到,一來可以讓媽媽獲得適當的休息,二來也可以進行胎心音檢測,確認胎兒的健康狀況。另外,媽媽離開水中這段期間,催產素雖然會減少分泌,但是當媽媽再次回到水中,催產素便會開始慢慢上升。根據研究指出,初產婦待產時間平均是12小時,而水中生產的時間平均8.8小時,確實有縮短產程的作用。
細菌感染&嗆水意外?
「水中生產有無細菌感染問題?」、「寶寶出生時,會不會發生嗆水意外?」這是父母對於水中生產最常見的擔心和疑惑,黃光大醫師說明,進行水中生產必須按照標準清潔流程,如果能妥善控管環境和設備的衛生清潔,根據統計資料,其發生感染機率微乎其微,更何況水本身有稀釋作用,安全不低於產檯生產所使用的酒精消毒。除了環境和設備的問題,另外,水中細菌也可能是來自媽媽或爸爸身上,由於人體本身或多或少帶有細菌,因此,也可能是感染來源之一,但實證證明人體身上的菌種,並不會對寶寶造成感染問題,除非孩子本身有特殊體質或狀況,才有可能引發感染問題。
寶寶在水中出生時,會不會有嗆水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了解寶寶是如何開始呼吸,在懷孕階段,胎兒是完全仰賴胎盤和臍帶提供氧氣和養分,因此,胎兒在羊水內是不需要呼吸。那麼寶寶是何時開始呼吸呢?黃光大醫師解釋,理論上認為寶寶出生後,所接觸的環境改變才會開啟呼吸機制,例如溫度差異或是肺壓變化等。
根據研究發現,若是能控制寶寶出生後所接觸的水中溫度,模擬體內羊水的溫度(水溫37度),其實寶寶並不會出現呼吸反應,因此,像是國外的嬰兒在水中出生後,只要臍帶尚未剪斷,將寶寶放在水中也沒有關係。但因為個體差異仍可能存在風險,萬一寶寶的反應非正常情況就可能有嗆水意外,所以最安全的作法是在分娩後,醫護人員會將寶寶抱離水中,讓媽媽和寶寶直接進行肌膚接觸。
如何選擇安全的生產醫院?
認識水中生產概念之後,相信有不少媽媽們都想知道,該如何選擇安全的生產醫院?黃光大醫師提醒,媽咪可以檢視下列重點:如醫院對於水質的注重、生產浴缸設施是否完善、有無符合常規的建議方法、醫護人員必須遵守標準流程等,所謂的標準流程是指衛生清潔和消毒。黃資裡秘書長也補充,畢竟和一般產檯生產狀況不同,因此,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必須受過專業水中生產訓練,包括水中生產的機轉和應變措施等,才能確保媽媽與孩子的安全。
關於居家生產
生產是一個延續的過程,應該是充滿喜悅與歡樂,過往所認知的生產場所大多都是在醫療機構,導致媽媽失去原始的生產本能,然而,近年來溫柔生產觀念逐漸落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媽媽開始意識到自身權利,希望可以回到家中生產,並且與家人一同迎接寶寶的到來。
居家生產的優點與限制
居家生產,顧名思義就是在家中生產,有別於醫療機構冰冷冷的生產場所,有不少媽媽認為在家生產較沒有壓力,對於情緒有正向幫助,進一步提升媽媽的自信心,此外,居家生產的過程,通常都會有先生和家人在旁陪伴,也能加強家庭關係的緊密連結。
居家生產的最大風險,便是醫療資源不足,雖然助產師可給予基本的協助和治療,但若是產程發生緊急狀況,例如媽媽產後大出血,需要專業的醫療介入時,就可能會擔誤救治的黃金時間,因此,提醒媽媽在產前做好審慎評估,隨時與助產師進行討論、回報孕期狀況,做好充分準備,自然能就順利完成生產大事。
事前準備&注意事項
居家生產的第一步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助產師,因為在生產過程必須由助產師在旁協助,引導媽咪順利生下寶寶,因此,助產師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一旦產程出現突發狀況,助產師應立即做出正確判斷,幫助整個產程順利進行。而媽媽在產前也必須了解自身和胎兒的健康狀況,並且做好居家生產的評估,項目包括:身體狀況、生產環境、家庭成員的支持度等。
如何選擇適合的助產師?
黃資裡秘書長表示,每個助產師都有自己的接生的方式,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助產師相當重要,事前溝通和協調不可少,正常來說,助產師接受生產個案後,從懷孕初期就會到家進行例行產檢,同時也會慢慢教導生產時的姿勢與放鬆方法,並給予良好的心理建設。
懷孕期間也會配合醫院進行例行檢查,如超音波等需要專業設備的項目,而媽媽可以自行決定醫療介入程度,到了懷孕中期,倘若孕婦有血壓升高或是小便出現蛋白等現象,原則上,都會建議孕婦轉介到醫療機構生產,選擇最有利於媽媽和寶寶的生產方式。
溫柔生產計劃書
隨著生產日期逐漸逼近,孕婦應該開始擬定一份屬於自己的生產計劃書,為什麼要擬定生產計劃書呢?就如同前述溫柔生產的概念,希望媽媽們都能參與生產過程,包括生產方式、特殊生理需求、緊急應變措施等,詳細列出符合自己期待的生產過程,並且與醫師進行溝通和討論,尋求最好的共識,才能擁有愉快的生產經驗。
擬定生產計劃書
面對生產的過程,媽咪的心情難免會忐忑不安,如果可以提前擬定生產計劃書,便能預期產程可能遭遇的各種狀況,黃光大醫師表示,媽媽若能訂定生產計劃書,代表對於生展過程具有相當程度認識,而後續的討論與溝通,也會相對比較容易。
生產計劃書可以協助產婦了解生產的每個步驟,預先設想生產的所有流程,並提出應變對策,從孕期、生產到產後皆要納入考量,因此,產前就應做好準備充分,如此一來,媽媽的心裡也會覺得安心和踏實,減少焦慮不安的情緒。而醫療照護者,必須將可能影響和風險善盡告知義務,協助媽媽做出最適當的決定。黃資裡秘書長提醒,建議孕媽咪在孕期28~32周,就應該擬定生產計劃書,一旦孕期有任何變數與狀況,可以提早和醫師進行溝通協調,再慢慢修改出適合的計劃,因此,生產計劃書也是醫療人員與產婦之間的溝通管道。
溫柔生產,妳應該知道的事
生產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只要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在安全的前提下,每個媽咪都應享有身體自主的權利,更何況孕婦並非病患,降低醫療科技介入生產,媽媽們可以有更多生產選擇,以創造美好的生產經驗。
黃光大醫師說到,溫柔生產的過程,醫療照護者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必須從旁觀察和協助,並提供正確的建議,幫助產婦的產程順利,例如產婦第一胎因為骨盆過小而開刀,第二胎就不建議水中生產;但若是第一胎開刀,是胎位不正的關係,那麼第二胎就能運用水中生產改善生產狀況。另外,不論是醫師還是助產師,醫療照護者都必須和醫院有良好的連結,倘若產婦出現突發狀況,便能盡快安排轉介治療,才能給予產婦最完善的照護,為媽咪和寶寶的健康安全把關。
諮詢/樂寶兒婦幼診所顧問醫師黃光大、臺灣溫柔生產推廣協會秘書長黃資裡
模特兒/溫柔媽咪盈芳
梳化/蔡琇惠
攝影/檸檬巷館
黃光大
經歷:臺大醫院腫瘤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
現職:新莊惠欣婦幼診所院長、臺大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黃資裡
學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研究所碩士
經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兼任講師、國際陪產員訓練師合格
現職: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臺灣溫柔生產推廣協會秘書長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5年6月號。http://www.mababy.com/
創造美好的生產經驗
從懷孕到生產是甜蜜又辛苦的過程,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每個媽媽無不希望能夠留下美好的生產回憶,而溫柔生產的核心概念,便是恢復女性在生產過程的自主權利,有別於醫療標準化的掌控,希望媽咪在生產過程都能備受尊重,開開心心迎接寶寶誕生。
最常見的生產方式──產檯生產
在臺灣,大多數女性都是以產檯生產為主要生產方式,樂寶兒婦幼診所顧問醫師黃光大說明,產檯生產是藉由醫療技術達到標準化生產流程,對於醫療護理人員而言,執行產檯生產時,相較於其他生產方式來說,不論是對於產婦和胎兒的照護上,還是醫療設備、環境衛生的控制等,都能具有充分的掌控,雖然產檯生產可能造成有些媽媽在產程施力不易,但多數都能順利生下寶寶,因此,產檯生產也是接受度最高的生產方式。
黃光大醫師進一步解釋,由於醫師和護理人員必須經由制式化課程訓練,所以可將生產過程的步驟標準化,其優點是醫護人員熟悉生產流程,可以降低生產風險,再者媽媽和寶寶也都能獲得妥善的照顧。但由於產檯生產過度仰賴醫療科技,可能導致媽媽失去生產的自主性,並造成心理上的負擔,進而影響家庭關係。黃光大醫師說到,其實任何的生產方式都沒有絕對的優劣,應該依據每個人的情況進行判斷,並選擇出最適當的生產方式,舉例來說,有些媽媽生產過程順遂,產檯生產並不會帶來任何困難與壓力,但對於有些媽咪而言,卻可能造成生產時的施力困難,導致生產時間延長,有時候甚至需要改為剖腹生產,對於這些媽媽來說,無疑是相當大的負擔。
產檯生產的過程
由於每位媽咪的生產情況不同,可能因為身體狀況等因素,所經歷的生產時間長短也不一樣,為了因應生產過程各個階段可能存在的風險與需求,產檯生產的過程大致上可以區分為待產室、產房、恢復室以及病房,下列將介紹每個生產階段的特色與注意要點。
待產室
當孕婦開始產生陣痛,隨著陣痛越來越密集,一般來說,初產婦子宮頸擴張約4公分時,就可以進入待產室,黃光大醫師說到,每個媽媽的待產時間快慢不同,設置待產室的用意在於偵測胎兒心跳和孕婦的產程發展。
產房
產房是迎接寶寶誕生的重要場所,因此,必須嚴格控制環境的衛生清潔,並做好消毒措施,避免母體和胎兒感染,正常來說,產房都會設有專業的生產設備和緊急狀況使用的儀器,如果生產情況順利可能30分鐘便生下寶寶,但是也有可能2~3個小時才完成生產,必須視母嬰的情況而定,一旦媽媽生產完就會進入恢復室接受觀察。
恢復室
恢復室的作用在於觀察媽媽的產後的身體狀況,黃光大醫師提到,產婦的生命現象可能因為生產狀況和生理因素,出現不良反應和症狀,因此,產後1~2小時必須緊密監控身體狀況,等到媽媽情況穩定後才能回到病房休息。
病房
產後媽媽的身體虛弱,需要獲得妥善的照顧與休息,而病房就是提供媽咪生理照護,幫助產後傷口復原,病房相較於恢復室來說,發生風險的機率較低。此外,產後病房抑是提供新手父母學習照護寶寶、母乳哺餵的初體驗場所。
自然產or剖腹產?
黃光大醫師表示,若是產婦沒有特殊生理情況,原則上是鼓勵自然產為優先選擇,自然生產的好處是傷口小,能有助於媽媽產後復原,更有研究指出寶寶經過生產過程的擠壓,對孩子的未來成長有正面的幫助。因此,除非孕婦身體狀況不佳,如前置胎盤、胎位不正等特殊因素,才會建議媽媽進行剖腹生產。
產檯生產二三事
許多自然產媽媽在生產時幾乎都會經歷「會陰切開術」、「灌腸」等生產步驟,造成媽媽在生產過程中感到尷尬與不適,然而,這些看似常規的標準流程,真的有操作上的必要性嗎?下列針對產檯生產常見的生產手術與步驟,由專業婦產科醫師為媽咪詳細說明。
Q會陰切開術、灌腸、剃毛的必要性?
灌腸,是針對產婦本身有嚴重便秘或是腸道糞便阻塞問題,才會建議媽媽在產前進行灌腸,一般情況下,媽咪並不需要事前進行灌腸。會陰切開術,在執行時必須評估生產狀況,例如有無胎兒窘迫或是產程過長等難產現象,雖然是普遍施行於產婦的手術,但是不屬於例行手術。剃毛,由於生產過程造成會陰部位的撕裂,產後醫護人員進行傷口照護時會較方便,黃光大醫師說到,目前已經很少進行剃毛,除非可能影響到傷口後續照顧,才會進行局部剃毛。
黃光大醫師說明,目前並未有研究顯示,會陰切開術、灌腸、剃毛能幫助產程順利,其效果是因人而異,對於產婦來說未必能帶來好處,不僅如此還可能造成心理上的負擔,因此,這些都應該只是做為生產過程的考量選項,而非制式化標準流程。
Q靜脈注射點滴的原因?
並非每一位產婦都需要注射靜脈點滴,但若是媽媽在待產過程中,身體出現不適症狀,可以藉由注射點滴補充產婦體力。然而,也有另有一派醫師認為,為了預防媽媽產後大出血的情況,會先在靜脈留置導管,當發生緊急狀況時便能派上用場,但原則上都會先向媽媽進行詳細說明,再由產婦自行決定。
Q該不該施打無痛分娩?
無痛分娩作用在於減輕生產帶來的疼痛,黃光大醫師說到,正常情況下,並不會特別建議媽媽施打無痛分娩,除非產婦忍耐疼痛的程度低,就可以使用無痛分娩減輕生產過程的疼痛與心理負擔。
無痛分娩雖然可以減輕疼痛,但也會帶來負面作用,如造成術後身體不適、延長產程等,而且對於凝血功能不佳的產婦來說,施打無痛分娩可能造成脊椎受傷出血,必須謹慎考量使用的必要性。黃光大醫師也提醒,產婦應了解無痛分娩的優點和限制,評估使用效果帶來的好處是否大於負面影響,切勿人云亦云,以免造成遺憾和意外發生。
Q施打催生藥物的時機?
基本上,施打催生藥物是在需要增強子宮收縮時才使用,譬如已破水的產婦子宮收縮情況不佳,希望藉由催生藥物降低待產時間,以避免發生感染風險。而醫護人員應該告知產婦施打催生藥物的原因,不僅只是排除生理狀況,同時也須顧慮媽媽的感受,落實溫柔生產的概念。
Q使用真空吸引器的狀況?
自然生產並非每次都能如期順遂,有時候也需要借助醫療設備輔助,尤其像是產婦在生產過程用力不當或產道狹小,容易造成體力透支、疲累無力,此時,醫生會使用真空吸引器協助寶寶順利出生。
真空吸引器是使用於產程的最後階段,如發生胎兒窘迫或是產婦後繼無力的情況,以減輕媽媽生產的痛苦,並且減少胎兒缺氧的可能,通常不會是預先設想好的流程,必須依據生產當下的情況做出判斷,黃光大醫師說到,真空吸引器的吸氣壓力皆有經過標準設定,正確操作下並造成寶寶腦部損傷的可能性很低,提醒家長無須過於擔心。
溫柔生產,細心呵護
現今醫療科技的過度介入,導致媽媽失去生產的本能,更有許多媽咪對生產感到畏懼與害怕,其實提倡溫柔生產的目的,便是希望提升媽媽在生產過程的自主權利,改變過去以醫護人員為主體的出發點,減少醫療技術的干預,讓媽媽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生產方式。
認識溫柔生產
臺灣溫柔生產推廣協會秘書長黃資裡表示,生產對女性來說,是人生重大的轉變過程,也是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若是能留下正向的良好生產經驗,除了可以提升媽媽的自信心,也有助於母嬰之間的親密關係。根據國外研究指出,生產經驗確實會影響媽媽後續照顧寶寶的情緒,並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因此,像是在生產過程,媽媽的需求是否有受到重視?有無自主權選擇生產方式?醫療人員是否善盡告知義務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溫柔生產是以媽媽為主體,考量家庭的整體關係,慢慢調整出最適當的生產方式,因此,首要前提是媽媽必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生產過程可能遭遇的各種問題,並且和醫護人員進行討論和溝通,最後再選擇適當的生產方式。
不論是產前、生產過程、產後,媽媽的身心狀態都需要被照料與重視,黃光大醫師提到,生產本來大部分就是自然的生理狀態,而非生病需要醫療介入治療,尤其現代人自主權意識高,因此,必須在生產需求與方式之間尋求平衡,並注重產婦的身體和情緒隱私,才能真正貫徹溫柔生產的概念。
溫柔生產的定義
溫柔生產,以溫和的方式協助婦女生產,從懷孕、生產到產後,媽媽都可以和醫護人員討論,擬定妥善的生產計劃書,讓媽媽選擇符合自身期待的生產方式,並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下,愉快的迎接寶寶的出生。黃資裡秘書長表示,溫柔生產,並不能以特定的生產方式一概論之,只要能做到重視產婦的需求和選擇,其實任何生產方式都可以是溫柔生產。另外,溫柔生產也十分重視產婦、家人和醫療人員之間的互動與溝通,黃光大醫師認為,現階段應著重於落實民眾對於溫柔生產的認知,如此一來,也能減少媽媽在生產過程的阻礙(如家人的反對)。
過去產檯生產之所以受到批評的原因,是因為忽視產婦自主選擇生產的權利,甚至有些媽媽可能根本不知道有其他的生產選項,黃資裡秘書長說到,如果孕婦本身希望由專業醫師給予意見進行產程安排,只要媽媽和醫療人員彼此都能做到良好的溝通和協調,媽媽意見能受到重視與尊重,當然也可以稱為溫柔生產。
多元的生產方式
除了最普遍的產檯生產之外,其他像是水中生產以及居家生產,也是常見的生產方式,其實任何的生產方式都可以列入考量,但前提是孕婦和胎兒的健康狀況良好。黃光大醫師說明,假如媽媽選擇居家生產,必須評估在家中生產的風險,如環境和醫療設備等,萬一產婦和寶寶發生突發狀況時,在醫療資源較不充足的情況下,便可能造成延誤就醫等意外發生,因此,媽媽在選擇任何生產方式時,務必考量周全。
有時候媽媽選擇某種生產方式,卻可能因為突發狀況而改變生產方式,例如原本選擇水中生產,但是因為產婦或胎兒的狀況不樂觀,必須臨時改為產檯生產,黃資裡秘書長表示,醫療人員與產婦雙方必須具有相同的共識,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確定產程安全,仍然可以事先做好萬全的應變措施,即使最後生產方式並非所先前預想,但只要過程中媽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這就是符合溫柔生產的精神。
關於水中生產
水中生產,其實在國外已經相當盛行且普及,然而,在臺灣因為受到醫療生產化的影響,造成不少媽媽對於水中生產抱持著質疑的態度,究竟何謂水中生產?水中生產的優點與限制?下列為媽媽們詳細解說。
水中生產的優點與限制
一般來說,進行水中生產是運用水的浮力、阻力以及水溫的控制,不僅可以增加媽媽的安全感,更有研究報告指出,水中生產有助於媽媽分泌催產素,可促進產程的進展,減少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進而減輕生產過程帶來的疼痛,此外,水的浮力可以減緩胎兒出生時衝勁造成的傷害,像是會陰部位撕裂傷口較小,減少產婦的生理傷害。而水中生產時最大特點,是媽媽在生產時可以隨意變化姿勢,而且水中生產施力也相對較為輕鬆。
黃光大醫師說到,無法自然生產的媽媽都不建議進行水中生產,但也不代表自然產媽媽就可以選擇水中生產,水中生產是否可以順利進行,必須視個體情況而定,舉例來說,產婦的骨盆腔若是較窄小,水中的浮力可能會成為阻力,導致生產不順遂;另外,孕期曾有發生併發症或是胎兒心跳狀況不佳,需要長時間臥床觀察胎心等情況,同樣不適合水中生產,提醒媽咪應多注意自身與胎兒健康狀況。
事前準備&注意事項
不論選擇什麼生產方式,產前都應該做好充分準備,預先考量生產過程可能遭遇的各種狀況以及應變措施,並且了解生產的環境和醫療設備等,才能平安順利的安心迎接寶寶到來。關於水中生產的注意事項,下列為您一一說明。
1.水中生產所使用的浴缸深度須具備一定的深度,才能產生足夠的浮力,黃資裡秘書長表示,家中所使用的浴缸深度約莫41~43公分,而專業的水中生產浴缸深度大約60公分,而且寬度也比家中浴缸來得寬敞舒適,研究指出,產婦浸泡身體時水深須達胸前,才能有效促進催產素分泌,並且幫助產程順遂。
2.水中生產必須做好嚴格的水質品質控制,黃光大醫師說到,臺灣的水質不像國外的自來水可生飲,故可以直接使用自來水,而國內自來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以免發生感染問題。
3.生產的設備和環境皆須做好清潔消毒,尤其是浴缸必須無死角,黃光大醫師提到,國外曾有過的水中生產的感染案例,就是來自於按摩浴缸的孔洞中藏有細菌,因而導致產婦和寶寶受到感染。
4.水中生產的浸泡時間?原則上,水中待產時間每次約90分鐘左右,時間一到必須暫時離開水中,黃資裡秘書長提到,一來可以讓媽媽獲得適當的休息,二來也可以進行胎心音檢測,確認胎兒的健康狀況。另外,媽媽離開水中這段期間,催產素雖然會減少分泌,但是當媽媽再次回到水中,催產素便會開始慢慢上升。根據研究指出,初產婦待產時間平均是12小時,而水中生產的時間平均8.8小時,確實有縮短產程的作用。
細菌感染&嗆水意外?
「水中生產有無細菌感染問題?」、「寶寶出生時,會不會發生嗆水意外?」這是父母對於水中生產最常見的擔心和疑惑,黃光大醫師說明,進行水中生產必須按照標準清潔流程,如果能妥善控管環境和設備的衛生清潔,根據統計資料,其發生感染機率微乎其微,更何況水本身有稀釋作用,安全不低於產檯生產所使用的酒精消毒。除了環境和設備的問題,另外,水中細菌也可能是來自媽媽或爸爸身上,由於人體本身或多或少帶有細菌,因此,也可能是感染來源之一,但實證證明人體身上的菌種,並不會對寶寶造成感染問題,除非孩子本身有特殊體質或狀況,才有可能引發感染問題。
寶寶在水中出生時,會不會有嗆水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了解寶寶是如何開始呼吸,在懷孕階段,胎兒是完全仰賴胎盤和臍帶提供氧氣和養分,因此,胎兒在羊水內是不需要呼吸。那麼寶寶是何時開始呼吸呢?黃光大醫師解釋,理論上認為寶寶出生後,所接觸的環境改變才會開啟呼吸機制,例如溫度差異或是肺壓變化等。
根據研究發現,若是能控制寶寶出生後所接觸的水中溫度,模擬體內羊水的溫度(水溫37度),其實寶寶並不會出現呼吸反應,因此,像是國外的嬰兒在水中出生後,只要臍帶尚未剪斷,將寶寶放在水中也沒有關係。但因為個體差異仍可能存在風險,萬一寶寶的反應非正常情況就可能有嗆水意外,所以最安全的作法是在分娩後,醫護人員會將寶寶抱離水中,讓媽媽和寶寶直接進行肌膚接觸。
如何選擇安全的生產醫院?
認識水中生產概念之後,相信有不少媽媽們都想知道,該如何選擇安全的生產醫院?黃光大醫師提醒,媽咪可以檢視下列重點:如醫院對於水質的注重、生產浴缸設施是否完善、有無符合常規的建議方法、醫護人員必須遵守標準流程等,所謂的標準流程是指衛生清潔和消毒。黃資裡秘書長也補充,畢竟和一般產檯生產狀況不同,因此,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必須受過專業水中生產訓練,包括水中生產的機轉和應變措施等,才能確保媽媽與孩子的安全。
關於居家生產
生產是一個延續的過程,應該是充滿喜悅與歡樂,過往所認知的生產場所大多都是在醫療機構,導致媽媽失去原始的生產本能,然而,近年來溫柔生產觀念逐漸落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媽媽開始意識到自身權利,希望可以回到家中生產,並且與家人一同迎接寶寶的到來。
居家生產的優點與限制
居家生產,顧名思義就是在家中生產,有別於醫療機構冰冷冷的生產場所,有不少媽媽認為在家生產較沒有壓力,對於情緒有正向幫助,進一步提升媽媽的自信心,此外,居家生產的過程,通常都會有先生和家人在旁陪伴,也能加強家庭關係的緊密連結。
居家生產的最大風險,便是醫療資源不足,雖然助產師可給予基本的協助和治療,但若是產程發生緊急狀況,例如媽媽產後大出血,需要專業的醫療介入時,就可能會擔誤救治的黃金時間,因此,提醒媽媽在產前做好審慎評估,隨時與助產師進行討論、回報孕期狀況,做好充分準備,自然能就順利完成生產大事。
事前準備&注意事項
居家生產的第一步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助產師,因為在生產過程必須由助產師在旁協助,引導媽咪順利生下寶寶,因此,助產師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一旦產程出現突發狀況,助產師應立即做出正確判斷,幫助整個產程順利進行。而媽媽在產前也必須了解自身和胎兒的健康狀況,並且做好居家生產的評估,項目包括:身體狀況、生產環境、家庭成員的支持度等。
如何選擇適合的助產師?
黃資裡秘書長表示,每個助產師都有自己的接生的方式,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助產師相當重要,事前溝通和協調不可少,正常來說,助產師接受生產個案後,從懷孕初期就會到家進行例行產檢,同時也會慢慢教導生產時的姿勢與放鬆方法,並給予良好的心理建設。
懷孕期間也會配合醫院進行例行檢查,如超音波等需要專業設備的項目,而媽媽可以自行決定醫療介入程度,到了懷孕中期,倘若孕婦有血壓升高或是小便出現蛋白等現象,原則上,都會建議孕婦轉介到醫療機構生產,選擇最有利於媽媽和寶寶的生產方式。
溫柔生產計劃書
隨著生產日期逐漸逼近,孕婦應該開始擬定一份屬於自己的生產計劃書,為什麼要擬定生產計劃書呢?就如同前述溫柔生產的概念,希望媽媽們都能參與生產過程,包括生產方式、特殊生理需求、緊急應變措施等,詳細列出符合自己期待的生產過程,並且與醫師進行溝通和討論,尋求最好的共識,才能擁有愉快的生產經驗。
擬定生產計劃書
面對生產的過程,媽咪的心情難免會忐忑不安,如果可以提前擬定生產計劃書,便能預期產程可能遭遇的各種狀況,黃光大醫師表示,媽媽若能訂定生產計劃書,代表對於生展過程具有相當程度認識,而後續的討論與溝通,也會相對比較容易。
生產計劃書可以協助產婦了解生產的每個步驟,預先設想生產的所有流程,並提出應變對策,從孕期、生產到產後皆要納入考量,因此,產前就應做好準備充分,如此一來,媽媽的心裡也會覺得安心和踏實,減少焦慮不安的情緒。而醫療照護者,必須將可能影響和風險善盡告知義務,協助媽媽做出最適當的決定。黃資裡秘書長提醒,建議孕媽咪在孕期28~32周,就應該擬定生產計劃書,一旦孕期有任何變數與狀況,可以提早和醫師進行溝通協調,再慢慢修改出適合的計劃,因此,生產計劃書也是醫療人員與產婦之間的溝通管道。
溫柔生產,妳應該知道的事
生產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只要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在安全的前提下,每個媽咪都應享有身體自主的權利,更何況孕婦並非病患,降低醫療科技介入生產,媽媽們可以有更多生產選擇,以創造美好的生產經驗。
黃光大醫師說到,溫柔生產的過程,醫療照護者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必須從旁觀察和協助,並提供正確的建議,幫助產婦的產程順利,例如產婦第一胎因為骨盆過小而開刀,第二胎就不建議水中生產;但若是第一胎開刀,是胎位不正的關係,那麼第二胎就能運用水中生產改善生產狀況。另外,不論是醫師還是助產師,醫療照護者都必須和醫院有良好的連結,倘若產婦出現突發狀況,便能盡快安排轉介治療,才能給予產婦最完善的照護,為媽咪和寶寶的健康安全把關。
諮詢/樂寶兒婦幼診所顧問醫師黃光大、臺灣溫柔生產推廣協會秘書長黃資裡
模特兒/溫柔媽咪盈芳
梳化/蔡琇惠
攝影/檸檬巷館
黃光大
經歷:臺大醫院腫瘤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
現職:新莊惠欣婦幼診所院長、臺大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黃資裡
學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助產研究所碩士
經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兼任講師、國際陪產員訓練師合格
現職:悠之家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臺灣溫柔生產推廣協會秘書長
*更多內容請參考:【媽咪寶貝】2015年6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