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相對論-世代交替下的空間裝飾思維
新生代陳鴻文vs. 中生代黃嚴仕vs. 資深代表郭旭原
不同世代在面對空間的裝飾有什麼不同的想像?新生代的好室設計陳鴻文說,為一個空間找一個故事。中生代的頡合設計黃嚴仕認為,在解決空間問題中,併入美好事物。資深代表郭旭原則表示,「飾」可以是擦拭或恢復原來的面貌,而「裝」是透過設計,重新賦予它情感或看法。由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主辦並與《漂亮家居》合作的View單元,2016 年第一場「空間相對論」-空間的裝VS. 飾的精彩內容,由3 位跨世代空間設計師的分享與對談,導出對裝飾的概念與想法。
新生代看裝與飾……好室設計總監陳鴻文
好室設計公司成立3年,也許學成背景是多媒體動畫,因此,對於家的想像與畫面,特別重視劇情、故事,這也是公司命名為「好室」的原因,為每一個空間找一個故事。在談空間的裝與飾之前,想先表達家的重點絕對是屋主,而空間中的動線必須要為屋主專屬設計。因此要做好空間的裝飾,流暢的動線是必要條件,且是最需要花時間溝通的地方,也唯有將空間的基本動線與格局處理好,才能有裝與飾展演的可能。
讓屋主的摯愛物品在空間延續生命
每一位屋主都有無法丟棄的物品,也許是一把小提琴或一座鋼琴,甚至是一張老椅子,而這些東西就是空間最好的飾。像高雄黃宅的客廳就有著一架陪伴女屋主成長的鋼琴,女屋主想要保留在空間中,因此讓鋼琴成為空間中最有溫度的配角,成為了設計重心,努力了解屋主心中的摯愛,或捨不得丟棄的物品,讓這些物品與此空間繼續連結,就是一種延續物品生命的美麗方式,也是空間裝飾中最有溫度的行為。
主題風格的元素點綴,串連裝飾與空間機能
其實絕大多數屋主對於主題風格都有非常明確的想法與期待,但如何展現屬於個人的獨特性才是設計師設計時的重點,舉Rick's House分享,喜於烹飪與家事的男主人,將廚房用餐區設置成公共空間的主角。儘管本身喜歡工業風,但在整個空間中卻未感受到很冰冷的溫度。在設計上汲取工業風的元素--水管,用水管串起整個空間,以呈現屋主想要的風格設定,而在水管上,也調配了不同的顏色,讓水管無論延伸至哪一個空間,都能依著屬性融合之中這樣的元素結合,便是另一種隱性的裝飾。
中生代看裝與飾……頡合設計JAHAA 執行長黃嚴仕
由於本身學建築出身,在過去所受的教育之中,設計是解決空間問題,而在解決空間問題中,加入對故事紋理的理解,對空間涵構、機能動線的精確與理性的判斷,無疑是一種限制。因此對於空間的裝飾,顯然就略顯理性,但如何在理性之中加入感性的表達?舉一個剛完工還尚未發表的案子為例─宜蘭礁溪市中心的旅館,進入設計時,建築體已經完整,然而周邊被民房圍繞,沒有任何景觀,起初設定為商務旅館。在業主介入後,決定要改造成一間度假精品溫泉旅館。然而,在建築體與周遭環境都受限之下,如何設計?
在解決問題之中置入文化底蘊
在了解整個量體動線與格局後,發現入門的大柱子讓後場、房間、上樓等動線凌亂不堪,所以解決問題成了重點。如果只單純理性解決問題,那只要用罩蔽方式來隱藏柱體即可。但這樣的粗暴模式並無法結合裝與飾,所以加入文化底蘊,以燈籠為出發點,嘗試用宣紙來包覆,可是宣紙容易破損,有沒有能同時解決耐用與美觀的答案?設計團隊又重新了解在地文化,察覺台灣早期的貧困年代,常用香蕉纖維編織成麻繩作為生活用品,因此請了在地老匠師手工製作,結合宣紙來包覆柱體,完成後儘管大小或線條不一,卻也成為了最意外的美麗。因此,解決問題與裝飾並存,是設計者所必須思考。
從大到小,讓裝飾巧妙內化
空間裝飾的另一件事,就是大到小的延續性。在這間旅館空間中,有著大燈籠到中燈籠,中燈籠到小燈籠的意象,而這樣的延續性自然強化了空間的質感與裝飾的本質,重點並非是顯性視覺展現,應是內化後的隱性點綴。宜蘭是個多雨的城市,因此取用在地材質來呈現雨的線條與意象,讓整個空間有著靜謐感,也呼應業主希望旅客走進旅店就能紓壓,因此試圖用自然材質把外面的景濾掉,保留所有採光,讓旅客有與世隔絕的感受。從解決問題之中,加入這些文化底蘊,從好到變美好,就是裝飾的意義與本質。
不同世代在面對空間的裝飾有什麼不同的想像?新生代的好室設計陳鴻文說,為一個空間找一個故事。中生代的頡合設計黃嚴仕認為,在解決空間問題中,併入美好事物。資深代表郭旭原則表示,「飾」可以是擦拭或恢復原來的面貌,而「裝」是透過設計,重新賦予它情感或看法。由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主辦並與《漂亮家居》合作的View單元,2016 年第一場「空間相對論」-空間的裝VS. 飾的精彩內容,由3 位跨世代空間設計師的分享與對談,導出對裝飾的概念與想法。
新生代看裝與飾……好室設計總監陳鴻文
好室設計公司成立3年,也許學成背景是多媒體動畫,因此,對於家的想像與畫面,特別重視劇情、故事,這也是公司命名為「好室」的原因,為每一個空間找一個故事。在談空間的裝與飾之前,想先表達家的重點絕對是屋主,而空間中的動線必須要為屋主專屬設計。因此要做好空間的裝飾,流暢的動線是必要條件,且是最需要花時間溝通的地方,也唯有將空間的基本動線與格局處理好,才能有裝與飾展演的可能。
讓屋主的摯愛物品在空間延續生命
每一位屋主都有無法丟棄的物品,也許是一把小提琴或一座鋼琴,甚至是一張老椅子,而這些東西就是空間最好的飾。像高雄黃宅的客廳就有著一架陪伴女屋主成長的鋼琴,女屋主想要保留在空間中,因此讓鋼琴成為空間中最有溫度的配角,成為了設計重心,努力了解屋主心中的摯愛,或捨不得丟棄的物品,讓這些物品與此空間繼續連結,就是一種延續物品生命的美麗方式,也是空間裝飾中最有溫度的行為。
主題風格的元素點綴,串連裝飾與空間機能
其實絕大多數屋主對於主題風格都有非常明確的想法與期待,但如何展現屬於個人的獨特性才是設計師設計時的重點,舉Rick's House分享,喜於烹飪與家事的男主人,將廚房用餐區設置成公共空間的主角。儘管本身喜歡工業風,但在整個空間中卻未感受到很冰冷的溫度。在設計上汲取工業風的元素--水管,用水管串起整個空間,以呈現屋主想要的風格設定,而在水管上,也調配了不同的顏色,讓水管無論延伸至哪一個空間,都能依著屬性融合之中這樣的元素結合,便是另一種隱性的裝飾。
中生代看裝與飾……頡合設計JAHAA 執行長黃嚴仕
由於本身學建築出身,在過去所受的教育之中,設計是解決空間問題,而在解決空間問題中,加入對故事紋理的理解,對空間涵構、機能動線的精確與理性的判斷,無疑是一種限制。因此對於空間的裝飾,顯然就略顯理性,但如何在理性之中加入感性的表達?舉一個剛完工還尚未發表的案子為例─宜蘭礁溪市中心的旅館,進入設計時,建築體已經完整,然而周邊被民房圍繞,沒有任何景觀,起初設定為商務旅館。在業主介入後,決定要改造成一間度假精品溫泉旅館。然而,在建築體與周遭環境都受限之下,如何設計?
在解決問題之中置入文化底蘊
在了解整個量體動線與格局後,發現入門的大柱子讓後場、房間、上樓等動線凌亂不堪,所以解決問題成了重點。如果只單純理性解決問題,那只要用罩蔽方式來隱藏柱體即可。但這樣的粗暴模式並無法結合裝與飾,所以加入文化底蘊,以燈籠為出發點,嘗試用宣紙來包覆,可是宣紙容易破損,有沒有能同時解決耐用與美觀的答案?設計團隊又重新了解在地文化,察覺台灣早期的貧困年代,常用香蕉纖維編織成麻繩作為生活用品,因此請了在地老匠師手工製作,結合宣紙來包覆柱體,完成後儘管大小或線條不一,卻也成為了最意外的美麗。因此,解決問題與裝飾並存,是設計者所必須思考。
從大到小,讓裝飾巧妙內化
空間裝飾的另一件事,就是大到小的延續性。在這間旅館空間中,有著大燈籠到中燈籠,中燈籠到小燈籠的意象,而這樣的延續性自然強化了空間的質感與裝飾的本質,重點並非是顯性視覺展現,應是內化後的隱性點綴。宜蘭是個多雨的城市,因此取用在地材質來呈現雨的線條與意象,讓整個空間有著靜謐感,也呼應業主希望旅客走進旅店就能紓壓,因此試圖用自然材質把外面的景濾掉,保留所有採光,讓旅客有與世隔絕的感受。從解決問題之中,加入這些文化底蘊,從好到變美好,就是裝飾的意義與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