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少了兩個零的創新… 跨領域整合 為創新應用服務加分

回顧21世紀科技的演變,網路時代揭開人類社會與科技交織的繽紛面貌,在科技發展的歷程中,科技在生活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外,它同時也形塑了你我的生活樣貌。跨領域創新這個名詞,隨著科技與人的互動日益成為顯學,近幾年許多國際知名學府與研究中心,皆以跨領域的角度來剖析科技發展與社會、人文價值的互動關係。

擁有外文、社會人類學與電腦教育等跨領域背景的資策會新興智慧研究所顧問莊淑閔表示,各領域最終都是為了要「解決人的問題」, 既然是解決人的問題,或者可以說「服務」是加速科技演進的重要能源。莊淑閔在網路發展初期,即體認到軟體才是電腦運算的驅動關鍵,而軟體真正的本質就是解決人的問題,因此提出「軟體就是服務」的概念。


超貼心的服務 讓科技也有溫度

以人為本,從服務出發!為了挖掘服務的核心,於是產生了各式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創新應用服務,人們的生活因此更便利、更有品質,例如遠距醫療、網路銀行、線上教學…等。你或許有類似的經驗,剛開始只是路邊一碗有媽媽味的魯肉飯,就能喚醒過去美好的回憶,讓你產生無法言喻的感動,於是回家寫網誌、貼照片在Facebook上、發簡訊跟好友分享這餐愉快的經驗,科技傳播讓原本貼心的服務產生無限的影響力,口碑效益、社群媒體各式利用科技做經驗分享的服務便應運而生。

藉由科技的推波助瀾,讓原本解決個人問題的經驗值被複製、應用,甚至成為跨地域、跨文化的服務經驗整合或服務經驗修正,商機也因此擴大。正因由人所產出需求的問題,因此跨領域創新重視田野調查(Field Study),在商品設計的前期採取了一連串對「人」需求、感測的實驗,甚至勾勒出使用情境,對於研究案例以科學化、系統化的方式反覆驗證,最終提出服務設計的流程,轉換過去工程設計專注於商品功能,思維焦距僅以服務功能越多越好為主;反而朝向回歸人的需求與問題本質,從使用者的需求開始設計服務或商品的內容。

以Apple手機為例,之所以擄獲許多使用者的青睞,公司勢必在使用者需求與服務流程設計下了許多苦功,從外觀到手指觸碰的細微感覺、甚至到軟體的應用、面板亮度的設計與人類可忍受的反應速度、人類手勢滑動的習慣等,都經過反覆實驗與測試。當這些不斷修正的服務一再被精進的同時,也代表這樣的商品推出市面被接受的程度也越大,原因無他,就是在設計的過程中放進了人類渴望被滿足的貼心設計,以至於讓使用的人會產生共鳴的認同感。


科技商品演進 凸顯人的價值

莊淑閔說,智慧型手機就是科技商品走到個人化需求的實際案例,當初智慧手機的設計原型不只是為了接電話而已,而是一種滿足人導航、搜尋資訊、記事的一項商品服務設計,它所應用到的軟硬體設計,幾乎全然從人的需求出發,光作業系統就不單只有一種,而是採取多種跨領域的作業系統相容的設計,稱之為嵌入性系統(Embedded System),於是智慧型手機開始幫人解決行動間的需求問題,舉凡講電話、找位置、聽音樂、查資料、語音辨識…一應俱全。當這些需要被處理的服務資訊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時,可想而知,這時雲端運算、資訊安全、檔案壓縮技術…各種相關需求便逐步受到關注。

談到雲端運算,莊淑閔以跨領域的角度給了雲端運算一個簡單的定義:「雲」就是網路化;「端」就是行動化。真正的雲端運算,是在雲與端的兩極研發極致的服務內涵,而以行動化呈現「端」的應用,正是雲端運算隨取隨用重要的表彰之一。未來10年,這種行動化的服務需求將促使雲端運算日益受到重視,可預見的是,雲端運算將帶動所有軟硬體設計、研發思維的變革,所有服務人的各種價值、產品與內容,將更被凸顯。對台灣而言,這波科技典範移轉的情勢,將帶動更多商機與新的商業模式!


創新不一定要花大錢

創新需要砸大錢嗎?正因為拮据,才會去尋求跨領域的資源,也才激盪出更新穎的創新服務。莊淑閔告訴我們創新服務的價值在於納入了人類文明所累積的知識與文化。她舉例,日本和服上的各式圖騰各象徵不同的內涵,顯然從事繪圖的老師傅日漸凋零,但利用科技工具複製、重組、再包裝,再將圖騰展現出栩栩如生的動畫作品,圖騰的應用層面從原本的和服裝飾到動畫、舞台劇甚至互動性的教學工具,這種生活智慧是跨領域創新所培育出來的,而非無中生有的偶然現象。如同世界博覽會、花博會這些展演,就是以跨領域專業知識做為設計的藍圖,融入人的生活中,因此人們會對這樣的服務產生共鳴與關聯性。

然而庶民經濟,也正是因為這些跨領域整合的應用而蓬勃發展。只要有創意、提供貼心服務,加上執行力與善用跨領域整合應用,素人也可以把自身的才藝發揚光大,甚至創造財富。看看App Store 裡吹陶笛軟體(Ocarina),最原始的創造者僅是個陶笛家,因為搭上了跨領域整合的順風車,讓吹陶笛這件事情變成夯人氣的應用服務。

再舉個國家採用跨領域整合的成功案例,巴西的庫里奇巴市(Curitiba)在經費拮据的情況下,急需解決城市交通雍塞、環境汙染的問題,經過一連串通勤族的使用者分析後,整合環保、交通、能源與社會學等專門知識,推出公車捷運化的概念,放棄興建較高成本的地下化捷運,採取更人性、更貼近生活的改良方案,將現有公車專用道上直接搭建與公車高度相同的路面透明管狀車站,設計比一般公車長的車廂以增加載客量,此一創新應用服務,不僅達到快速便利的運輸目的,同時也節省了幾近一半的能源使用與建設經費,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貼心服務擄獲了該城市民心,讓民眾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的比例大大提升,相對也解決了城市交通雍塞的問題。

無論巴西庫里奇巴市、日本和服圖騰、陶笛軟體…等各種讓人深深愛上的創新應用服務,背後必然融合了跨領域的智慧,即使預算後面少了兩個零,只要有創意、懂整合,也能抓住獲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