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吉:傾聽,讓他把話講完
一位教學認真的小學老師,叫同學不要講話,其中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你……」老師插嘴說:「不要講話!」這樣的對白重複幾次後,老師生氣的說:「叫你不要講話就不要講話,你這麼愛說,就到操場把你要說的話大聲說10遍!」他只好走到外面大聲說:「老師,你的拉鍊沒有拉!」幾乎全校的師生都聽見了。如果這位老師稍微傾聽一下,讓學生把話講完,就不會這麼尷尬了。
插嘴或打斷對方的話,是傾聽最大的殺手。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教室裡,也發生在家裡。一位小女生從學校回來,告訴母親:「媽,今天老師懲罰我根本沒有做的事情。」媽媽生氣的說:「不行,我一定要跟老師理論。」停了一下,媽媽才問:「你沒有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女兒說:「我的家庭作業。」
30年前我跟一群小學生進行句子完成遊戲時,其中一個題目是「媽媽……」,很多同學都寫了類似「媽媽就是我話還沒有說完,就急著插嘴的女人」。30年後的今天,這種插嘴、打斷別人說話的現象仍然普遍,不僅發生在學校和家裡,更常發生在議會的質詢、記者的訪問和主持節目的互動中。
為什麼人家講話時要插嘴?不專心聽講,心裡一直在想自己要表達的意見或辯解,過於擔心對方不知道答案、對對方有偏見等都是原因。
有效的傾聽就是除了注意內容和訊息外,也要傾聽對方的感受。如果聽不清楚,就要請對方再說一遍,還要適時提出問題,表示對對方談話內容感興趣。為了驗證自己的確傾聽清楚,也為了避免衝動插嘴,在聽完對方完整的內容之後,扼要的把對方的話做個摘要,然後再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辯解。
物理老師說:「牛頓坐在樹下,被掉下來的蘋果打到頭,就這樣發現了萬有引力,多棒啊!」一位學生回答:「老師,牛頓的確是因為坐在樹下,從蘋果掉下來的事件發現了萬有引力。可是,如果他一直像我們這樣坐在教室裡聽講看書,他就不可能發現任何東西。」他顯然對老師在台上拚命講話或照本宣科很不喜歡,可是在講話之前,他卻能正確擷取老師的談話重點。
愛因斯坦說:「如果A等於成功,那麼成功的公式就是A=X+Y+Z,X代表工作,Y代表玩樂,而Z則是閉嘴。」他所謂的閉嘴就是傾聽。海明威說:「我喜歡傾聽,我從細心的傾聽中學到很多。」
既然大科學家和大文學家都認為傾聽很重要,那有沒有研究證據呢?英國學者Lindsay Smith進行了一項為期10個星期的實驗,35位小學生每星期個別和一位訓練有素的成人進行半小時的說和聽。結果說明了:增加兒童被訓練有素的成人傾聽的機會,他們的學習和行為效果就會顯著增進。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0年11月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3032
插嘴或打斷對方的話,是傾聽最大的殺手。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教室裡,也發生在家裡。一位小女生從學校回來,告訴母親:「媽,今天老師懲罰我根本沒有做的事情。」媽媽生氣的說:「不行,我一定要跟老師理論。」停了一下,媽媽才問:「你沒有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女兒說:「我的家庭作業。」
30年前我跟一群小學生進行句子完成遊戲時,其中一個題目是「媽媽……」,很多同學都寫了類似「媽媽就是我話還沒有說完,就急著插嘴的女人」。30年後的今天,這種插嘴、打斷別人說話的現象仍然普遍,不僅發生在學校和家裡,更常發生在議會的質詢、記者的訪問和主持節目的互動中。
為什麼人家講話時要插嘴?不專心聽講,心裡一直在想自己要表達的意見或辯解,過於擔心對方不知道答案、對對方有偏見等都是原因。
有效的傾聽就是除了注意內容和訊息外,也要傾聽對方的感受。如果聽不清楚,就要請對方再說一遍,還要適時提出問題,表示對對方談話內容感興趣。為了驗證自己的確傾聽清楚,也為了避免衝動插嘴,在聽完對方完整的內容之後,扼要的把對方的話做個摘要,然後再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辯解。
物理老師說:「牛頓坐在樹下,被掉下來的蘋果打到頭,就這樣發現了萬有引力,多棒啊!」一位學生回答:「老師,牛頓的確是因為坐在樹下,從蘋果掉下來的事件發現了萬有引力。可是,如果他一直像我們這樣坐在教室裡聽講看書,他就不可能發現任何東西。」他顯然對老師在台上拚命講話或照本宣科很不喜歡,可是在講話之前,他卻能正確擷取老師的談話重點。
愛因斯坦說:「如果A等於成功,那麼成功的公式就是A=X+Y+Z,X代表工作,Y代表玩樂,而Z則是閉嘴。」他所謂的閉嘴就是傾聽。海明威說:「我喜歡傾聽,我從細心的傾聽中學到很多。」
既然大科學家和大文學家都認為傾聽很重要,那有沒有研究證據呢?英國學者Lindsay Smith進行了一項為期10個星期的實驗,35位小學生每星期個別和一位訓練有素的成人進行半小時的說和聽。結果說明了:增加兒童被訓練有素的成人傾聽的機會,他們的學習和行為效果就會顯著增進。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0年11月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