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產業觀察:台灣代工廠、半導體供應鏈的挑戰與解方


川普關稅產業觀察:台灣代工廠、半導體供應鏈的挑戰與解方


經濟部表示,國內14大產業以伺服器、顯示卡、網通、手工具及水五金影響最為嚴重,未來恐導致外資進一步撤出、上游供應鏈供量受阻、赴美設廠人才外移等問題。記者孫敬/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對全球進口商品普遍課徵關稅10%,台灣也因對美國課徵64%關稅,遭「回敬」一半32%對等關稅,而這把對關稅大刀在4月9日正式生效。然而在台灣時間10日清晨,川普於宣布對各國施行的新對等關稅政策全面暫停90天時間,且暫停執行期間將大幅下調關稅到原本的10%。


端詳台灣這次受關稅衝擊的眾多產業,經濟部「因應美國關稅 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記者會中提到,國內14大產業以伺服器、顯示卡、網通、手工具及水五金影響最為嚴重,未來恐導致外資進一步撤出、上游供應鏈供量受阻、赴美設廠人才外移等問題。


延伸閱讀:川普關稅大刀迫使各國投誠 耐能智慧劉峻誠曝「背後另一目的」


[caption id="attachment_149902"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00"]
川普關稅產業觀察:台灣代工廠、半導體供應鏈的挑戰與解方
台灣高度依賴對美出口,短期設廠因應較為困難。(圖/科技島圖庫)[/caption]


基礎關稅、對等關稅有解方?產品是否「含美國成分」成關鍵


根據經濟部「國際經貿情勢變化,提出協助國內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因應之對策」報告內容得知,台灣2024對美出口1,114億美元,占總體出口23%,出口到美國前30大產品則占台灣出口到美國總值的72%,主要以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為主,占對美出口達65.4%。


從數據反映出來的現況,台灣電子代工大廠,包含鴻海、廣達、仁寶、緯創、和碩、英業達為第一線關稅戰受災戶,尋求關稅豁免(如墨西哥、加拿大)等地完成組裝再輸往美國,會是一條解方。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邱昰芳坦言,短時間內將產能轉移到美國避稅並非易事,若想解此困境「供應鏈」、「品牌商」及「消費者」三方,可能都要一起吸收關稅成本。


然而,在業者尚未布局美國製造、海外避稅生產基地前如何面對關稅?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PwC)合夥律師李益甄解釋,若產品美國成分超過20%,可將美國成分拆分出來,只針對非美國成分的課徵對等關稅,但產品美國成分低於20%,那全部都要課徵對等關稅。


半導體若開徵關稅影響如何?星展銀行給出答案


星展銀行近日舉辦「2025年第二季台灣經濟展望」記者會,並發表「美國從台灣進口的前十大產品調查」報告,稱台灣受關稅影響第一為電腦配件;占美國進口比重32.7%(約329億美元),第二是半導體;占19%(約155億美元)、第三則是鋼鋁及製品占16.7%(約2.5億美元)。


雖然台灣半導體尚未被列入課稅項目,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分析,即便半導體出口美國被課稅,155億美元僅佔台灣出口比重不到5%,主要還是出口到中國跟東南亞中下游電子業,且美國本土成熟晶片、先進製程產能比台灣少,因此台灣半導體先進製程仍有優勢。另外,有半導體業者分析,台積電美國客戶占比高達65%,輝達、蘋果均在內,若以晶片部分來看影響不大。


至於許多人可能誤會的基礎關稅(10%)跟對等關稅是否會疊加課稅?李益甄回應,4月5日前除原有稅率外,先加10%基礎關稅,但自4月9日台灣對等關稅(32%)上路,便是原有稅率加上32%,不再加課10%關稅。


[caption id="attachment_170004" align="aligncenter" width="977"]
川普關稅產業觀察:台灣代工廠、半導體供應鏈的挑戰與解方
「美國從台灣進口的前十大產品調查」排名列表。(圖/PwC)[/caption]


經濟部、財政部「關稅應對之策」有哪些?


為幫助台灣產業應對美國關稅衝擊,經濟部表示行政院已推動「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整合跨部會資源提出加碼支持措施,並對個別產業需求提供客製化協助,並設立免付費諮詢專線、網頁專區供業者查詢運用。


此外,財政部近期亦推出4項相關支持措施:

一、便捷業者出口通關作業,降低行政成本:包含保稅區通關全免裝箱單、擴大實施海關遠端稽核。

二、提供出口廠商金融支持:包含貿易融資利息減碼、輸出保費優惠。

三、提供租稅優惠,支持我國出口供應鏈產業

四、提供受美國關稅衝擊協助:包含繳稅困難之協助措施、公股銀行協助措施。


這篇文章 川普關稅產業觀察:台灣代工廠、半導體供應鏈的挑戰與解方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