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都在「碳焦慮」,可有解方?

早春、驚蟄、3月天,原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時節,卻不承想,一聲春雷下,癸卯年伊始,喚來的並非冬眠後起飛的春燕,而是人聲鼎沸的擾嚷,十足遂了北宋女詞人李清照在《聲聲慢》中的經典詞句「乍暖還寒,最難將息」。

當台灣陷入「缺蛋危機」,讓無力拆「彈」的官員束手無策時,殊不知,國外因禽流感肆虐的危「雞」指數竟不遑多讓。以美國來說,去年一整年有47個州,將近5800萬隻養殖禽類及野外鳥類染疫死亡或遭撲殺,破了2015年5050隻的歷史記錄,甚至還漫延到水貂狐貍浣熊等哺乳類動物。

令人膽寒的是,就連歐洲也有37國淪陷,讓蛋慌儼然成了普世情節,其中法國蛋產量年減8%,英國折損了12%,也難怪華爾街日報會稱之為「史詩級的危『雞』」。

但,恐怕任誰也始料未及,致使疫情風捲殘雲的禍首,竟是因氣候變遷的蝴蝶效應。

過往,儘管有禽流感,卻總會在候鳥過境後數月偃旗息鼓,但這次的84%的病源卻來自於野生鳥類,科學家普遍預期,未來禽流感恐將長期存在,甚至變種增強。深究其因,則是全球暖化讓候鳥的飛行路徑改弦易轍,超過60%北美鳥類活動範圍向北挪移約莫35英哩。

另外,溫室效應作祟下,也減少了病源在宿主體內成長時間、延長適合疾病傳播的時間、更多地方適合病毒生存,大大增加了人類通勤傳播的機會。

氣候修羅場,人類成為地球反噬下災民

其實,工業革命至今,人類已釋放約1.5兆噸的二氧化碳,排放濃度已達400萬年來最高,這足以讓地球暖化數百甚至數千年,這不但讓人間灰頭土臉,其創造出的氣候修羅場,更使人類成了反噬作用下的災民。

3月14日,瑞士公布了2022年全球空氣汙染報告,在全球131個國家地區、7323個城市中,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拉合爾為全球空污最嚴重的城市,在二氧化碳的十面埋伏下,難以撥霾見日的市民活生生地被折壽了五年,因而被稱為「塵土地獄」。

其實,隨著地球的病癥拔地而起,人們已開始意會到,原來幾百年的工業發展已典當掉地球積攢46億年的資產,而當種種的異常,證實了地球採取的是快意恩仇而非任人宰割的反應時,近幾十年「淨零減碳」開始成了人類涅槃重生、贖回生命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