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遊碗 滿載濃濃情感
4名年輕設計師 創造力令人驚艷
一只直徑12公分的青花瓷碗中,碗內是引人入勝的魚眼鳥瞰圖,圖裡濃縮、承載了一個地區的當地文化特色與故事內涵。當慢慢地轉動這只碗時,彷彿就像在這個地區的上空翱翔遊歷,著名的景點、店家與活動都一一映入眼簾。
這樣的創意構想來自四名年輕的設計師,包括:彭喜埶、張棣楨、林亭均、吳家榮等,他們因為喜歡地圖、熱愛家鄉,於是決定共同畫出對自己土地的夢想,並將設計團隊取名為「趣遊碗」,希望每個人都能跟他們一樣,以深度旅遊的心態,走進一個鄉鎮去遊玩。
成立至今,趣遊碗目前共推出了7個碗,分別是來ㄨㄢˇ關西、來碗大溪、來碗三峽、來碗新港、碗若新生(針對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來碗西門町、來碗艋舺,各地主題的趣遊碗都只在當地店家販售,希望遊客能到當地遊歷碗中的真實世界,然後再將旅程的回憶帶回家再三回味。
趣遊碗總監彭喜埶表示,今年預計將與義民祭相結合,製作來碗義民祭,每年7月半是客家人義民祭的重頭戲,新竹縣有16個鄉鎮,今年正好輪到他的家鄉關西鎮主辦,「我們要將16個鄉鎮、義民祭慶典、歷史故事、客家人的精神都畫進碗裡。」
來碗艋舺 以交易為出發點
今年趣遊碗團隊在台北市萬華區公所和萬華社區大學委託下,完成了「來碗艋舺」,正好開春賀歲國片《艋舺》票房一路長紅,也讓許多國內外觀光客湧入台北西區的老城鎮-萬華區。
彭喜埶指出,儘管「來碗艋舺」上市的時間恰逢電影《艋舺》上映,但其實艋舺碗呈現的卻是另一種不同面貌的萬華。而且就連萬華區公所區長王鴻裕都十分肯定趣遊碗團隊對於萬華地區歷史、文化等投入研究的程度,而稱讚說:「我們區公所內的許多職員對於艋舺的了解,都不見得有你們深入。」
這只艋舺碗的故事,是發生在萬華區及龍山寺周邊。艋舺是萬華區的古稱,源自平埔族語「獨木舟」,昔為貿易樞紐,當時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在經過多次勘景後,他們發現艋舺是很多交易的集散地,所以決定以「交易」作為艋舺碗的概念出發點,呈現出一天24小時都在交易中的艋舺。
碗內的魚眼鳥瞰圖主要是由首席鳥瞰圖繪師張棣楨負責構圖。張棣楨說,以前趣遊碗所製作的青花瓷碗系列,都是採取有如按下相機快門剎那間的畫面,但艋舺碗則是希望能呈現出艋舺地區的日、夜之精采面貌,白天有人聲鼎沸的果菜市場,夜晚有熱鬧擁擠的華西街夜市、廣州街夜市,藉以產生不同的趣味。
另外,這只碗也重新詮釋了發生在當地的故事,包含青山王遶境及夜訪、華西街殺蛇、台北現存最完整清代街廓的剝皮寮老街、艋舺教會、老松國小對面的舊貨市場,並以羅漢來取代遊民。
負責蒐集資料、解析人文故事的助理繪圖師林亭均表示,趣遊碗的理念是要走透透,參與艋舺碗的創作,到艋舺當地走透透,感受特別深刻,因為有些議題如遊民、「站壁街」的拿捏是很重要的關鍵。
自「來碗艋舺」開始,趣遊碗也設計附有原畫集,希望吸引更多人到碗裡一探究竟。例如龍山寺是居民主要的信仰中心,左右著艋舺人的日常作息,在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吸引了各種不同身分的人到來,早年多有遊民聚集在寺內,解嚴前則變身為台灣民主聖地,許多黨外人士都曾在此慷慨激昂地演講,現在龍山寺成為外國觀光客必定造訪的台北勝地。
華西街觀光夜市為台灣第一座國際級觀光夜市,原以殺蛇功夫、毒蛇鱉肉販賣等著名,近年來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多數殺蛇店家已歇業,取而代之的是腳底按摩店,吸引更多外國觀光團,尤其是日本觀光客的造訪。
承載文化內涵和感情
每一只碗的背後都有精采的故事。客家人彭喜埶對於關西碗的感情最深刻,因為是從無到有的創作,「能夠將熱愛自己家鄉的心情轉化成一只碗,再將情感投射到別人的家鄉,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有人才有碗,碗能夠將人聚集在一起。」
在關西碗中,彭喜埶從兒時記憶出發,和遊客分享他投入感情的私房地圖,同時也在碗內描繪的地圖中,放入了彭屋的堂號「隴西堂」,作為送給彭屋祖先的禮物,也表達對家鄉的感謝。
「碗若新生」可說是921集集大地震10年誌,趣遊碗團隊將921震災以具代表性的85個重建故事及地標,繪製在一只青花瓷碗中,象徵了台灣從救災到重建的新生命力。85個震災重建景點,以重災區南投縣為主,包括集集火車站、武昌宮、邵族協力造屋、紙教堂、九份二山等,同時將救災運補物資車隊、直升機救援行動等畫面納入。在碗的最邊緣依方位標出日本神戶、中國四川、印尼等曾發生過重大天災的地點,以及去年發生的88水災受創地。
繪製期間,正好遇到88水災,因為繪圖師們長久沉浸在災難氛圍中,幾乎是邊掉眼淚邊畫圖,畫到地震震央時,已經無法下筆,最後決定以留白方式呈現,再透過燒釉,讓碗的中心點留下裂痕。
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畢業的張棣楨,從學生時代就對鳥瞰圖情有獨鍾。他表示,三峽碗是創作上很大的轉變,表現上從傳統拿鉛筆改成用數位化繪畫,並開始增加人物的味道,出現趣味風格。在碗的中間是街道,所站的每個人都抬頭向上看鏡頭般,還有巧遇藝人許效舜和店老闆也變成趣味人物融入藝術品中,甚至張棣楨把自己畫在鳥瞰圖的隱密角落,並加註簽名卻不易被發現。艋舺碗則是之前所有碗的經驗、技術、構圖等所累積的精華與再升級。
故鄉是趣遊碗團隊夢想與創意的源頭,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想要畫的地區。繪圖師吳家榮就希望有一天對自己的台南家鄉也能畫出一個台南碗。趣遊碗未來更計畫將台灣319個鄉鎮都做出一個碗,把台北市、甚至台灣畫進一個碗裡,挑戰不可能的極限,讓碗不再只是一件商品,而是充滿溫馨與感激回憶的紀念品。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4月號-第396期】
一只直徑12公分的青花瓷碗中,碗內是引人入勝的魚眼鳥瞰圖,圖裡濃縮、承載了一個地區的當地文化特色與故事內涵。當慢慢地轉動這只碗時,彷彿就像在這個地區的上空翱翔遊歷,著名的景點、店家與活動都一一映入眼簾。
這樣的創意構想來自四名年輕的設計師,包括:彭喜埶、張棣楨、林亭均、吳家榮等,他們因為喜歡地圖、熱愛家鄉,於是決定共同畫出對自己土地的夢想,並將設計團隊取名為「趣遊碗」,希望每個人都能跟他們一樣,以深度旅遊的心態,走進一個鄉鎮去遊玩。
成立至今,趣遊碗目前共推出了7個碗,分別是來ㄨㄢˇ關西、來碗大溪、來碗三峽、來碗新港、碗若新生(針對九二一集集大地震)、來碗西門町、來碗艋舺,各地主題的趣遊碗都只在當地店家販售,希望遊客能到當地遊歷碗中的真實世界,然後再將旅程的回憶帶回家再三回味。
趣遊碗總監彭喜埶表示,今年預計將與義民祭相結合,製作來碗義民祭,每年7月半是客家人義民祭的重頭戲,新竹縣有16個鄉鎮,今年正好輪到他的家鄉關西鎮主辦,「我們要將16個鄉鎮、義民祭慶典、歷史故事、客家人的精神都畫進碗裡。」
來碗艋舺 以交易為出發點
今年趣遊碗團隊在台北市萬華區公所和萬華社區大學委託下,完成了「來碗艋舺」,正好開春賀歲國片《艋舺》票房一路長紅,也讓許多國內外觀光客湧入台北西區的老城鎮-萬華區。
彭喜埶指出,儘管「來碗艋舺」上市的時間恰逢電影《艋舺》上映,但其實艋舺碗呈現的卻是另一種不同面貌的萬華。而且就連萬華區公所區長王鴻裕都十分肯定趣遊碗團隊對於萬華地區歷史、文化等投入研究的程度,而稱讚說:「我們區公所內的許多職員對於艋舺的了解,都不見得有你們深入。」
這只艋舺碗的故事,是發生在萬華區及龍山寺周邊。艋舺是萬華區的古稱,源自平埔族語「獨木舟」,昔為貿易樞紐,當時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在經過多次勘景後,他們發現艋舺是很多交易的集散地,所以決定以「交易」作為艋舺碗的概念出發點,呈現出一天24小時都在交易中的艋舺。
碗內的魚眼鳥瞰圖主要是由首席鳥瞰圖繪師張棣楨負責構圖。張棣楨說,以前趣遊碗所製作的青花瓷碗系列,都是採取有如按下相機快門剎那間的畫面,但艋舺碗則是希望能呈現出艋舺地區的日、夜之精采面貌,白天有人聲鼎沸的果菜市場,夜晚有熱鬧擁擠的華西街夜市、廣州街夜市,藉以產生不同的趣味。
另外,這只碗也重新詮釋了發生在當地的故事,包含青山王遶境及夜訪、華西街殺蛇、台北現存最完整清代街廓的剝皮寮老街、艋舺教會、老松國小對面的舊貨市場,並以羅漢來取代遊民。
負責蒐集資料、解析人文故事的助理繪圖師林亭均表示,趣遊碗的理念是要走透透,參與艋舺碗的創作,到艋舺當地走透透,感受特別深刻,因為有些議題如遊民、「站壁街」的拿捏是很重要的關鍵。
自「來碗艋舺」開始,趣遊碗也設計附有原畫集,希望吸引更多人到碗裡一探究竟。例如龍山寺是居民主要的信仰中心,左右著艋舺人的日常作息,在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吸引了各種不同身分的人到來,早年多有遊民聚集在寺內,解嚴前則變身為台灣民主聖地,許多黨外人士都曾在此慷慨激昂地演講,現在龍山寺成為外國觀光客必定造訪的台北勝地。
華西街觀光夜市為台灣第一座國際級觀光夜市,原以殺蛇功夫、毒蛇鱉肉販賣等著名,近年來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多數殺蛇店家已歇業,取而代之的是腳底按摩店,吸引更多外國觀光團,尤其是日本觀光客的造訪。
承載文化內涵和感情
每一只碗的背後都有精采的故事。客家人彭喜埶對於關西碗的感情最深刻,因為是從無到有的創作,「能夠將熱愛自己家鄉的心情轉化成一只碗,再將情感投射到別人的家鄉,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有人才有碗,碗能夠將人聚集在一起。」
在關西碗中,彭喜埶從兒時記憶出發,和遊客分享他投入感情的私房地圖,同時也在碗內描繪的地圖中,放入了彭屋的堂號「隴西堂」,作為送給彭屋祖先的禮物,也表達對家鄉的感謝。
「碗若新生」可說是921集集大地震10年誌,趣遊碗團隊將921震災以具代表性的85個重建故事及地標,繪製在一只青花瓷碗中,象徵了台灣從救災到重建的新生命力。85個震災重建景點,以重災區南投縣為主,包括集集火車站、武昌宮、邵族協力造屋、紙教堂、九份二山等,同時將救災運補物資車隊、直升機救援行動等畫面納入。在碗的最邊緣依方位標出日本神戶、中國四川、印尼等曾發生過重大天災的地點,以及去年發生的88水災受創地。
繪製期間,正好遇到88水災,因為繪圖師們長久沉浸在災難氛圍中,幾乎是邊掉眼淚邊畫圖,畫到地震震央時,已經無法下筆,最後決定以留白方式呈現,再透過燒釉,讓碗的中心點留下裂痕。
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畢業的張棣楨,從學生時代就對鳥瞰圖情有獨鍾。他表示,三峽碗是創作上很大的轉變,表現上從傳統拿鉛筆改成用數位化繪畫,並開始增加人物的味道,出現趣味風格。在碗的中間是街道,所站的每個人都抬頭向上看鏡頭般,還有巧遇藝人許效舜和店老闆也變成趣味人物融入藝術品中,甚至張棣楨把自己畫在鳥瞰圖的隱密角落,並加註簽名卻不易被發現。艋舺碗則是之前所有碗的經驗、技術、構圖等所累積的精華與再升級。
故鄉是趣遊碗團隊夢想與創意的源頭,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想要畫的地區。繪圖師吳家榮就希望有一天對自己的台南家鄉也能畫出一個台南碗。趣遊碗未來更計畫將台灣319個鄉鎮都做出一個碗,把台北市、甚至台灣畫進一個碗裡,挑戰不可能的極限,讓碗不再只是一件商品,而是充滿溫馨與感激回憶的紀念品。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4月號-第3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