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鈔票救急 恐釀更大危機

上回銀行破產 下回連政府也撐不住了
為了搶救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各國不按牌理出牌,印鈔票、撒銀子至今已1年多了,再不趕快恢復金融秩序,副作用就要一一出現了。

一年多前,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各國政府不避諱印鈔票、撒銀子,扮演「英雄」救美的角色,拿納稅人的錢為銀行填補黑洞,祭出各種財政工具救經濟,將闖大禍的銀行硬是撐住。美女是被救了起來,只是英雄氣短,沉?舊疾恐怕併發。下一波經濟危機,可能是由國家引爆,而不是銀行。


歐盟國家 連出狀況
希臘在歐盟政府的鉅額補貼下,風風光光扮了一場奧運會,持火炬的獵神、長衫飄逸的女神,重現雅典古城。只是,奧運會並沒有帶來財富,希臘財務自此挖東牆、補西牆,去年底終於引爆財務危機,希臘的天空不再那麼藍。投資市場深恐希臘無力償債,歐盟又不肯出手援救,今年初全球股市、債市全倒,歐元貶值。歐盟國家中,比希臘好不到那裡去的國家,還有一大串,最令人擔心的是西班牙、愛爾蘭、萄葡牙。投資市場很無情,只要一被點名,銀行立刻收傘,國家公債乏人問津,如此一來,可能逼得這些國家,即使已身陷不景氣的泥淖,還不得不增稅、或大幅刪減預算,經濟回天乏術。這是歐盟成立以來,所面臨的最大考驗。

投資人擔心的還不僅於此,各國政府的政策開始改變,都將為市場帶來巨大的改變。今年1月,中國為了防止通貨膨脹與資產泡沫化,下令金融機構開始緊縮銀根,調升銀行儲備金。印度央行也採取同樣行動緊縮;巴西政府則宣布停止非常時期所祭出的一切經濟刺激工具。富國如美國央行,也計畫將當時撒出去的緊急援助金,逐步收回。顯示金融海嘯時全球政府所採取的「量化性寬鬆」政策,已接近尾聲。各國政府所採取的一小步,都足以造成投資市場的大震撼。過去一、兩個月,全球股市都是呈現疲弱不振的格局,期貨價格上下震盪,就是因為害怕這種政策性的不確定風險增高。摩根全球股價指數2月中時下跌10%,市場一片愁雲慘霧,深恐各國政府太快引發退場機制,使全球經濟陷入二次衰退。


政府入不敷出 成高風險國家
從過去的歷史經驗看,大部分國家財政遭受重大挑戰,面臨破產危機時的解決方案,不外是明的、或暗的透過通貨膨脹、或貨幣貶值,讓國家債務蒸發掉。哪些國家有潛力發生財務危機?首先,國家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太高的;再來是經濟成長所得,趕不上公債利息負擔的;最後是政府預算在未計利息前,收支是太高赤字的?這其實是簡單的算術,負債太多,入不敷出,利息負擔沉重,如果屋漏偏逢連夜雨,經濟又不景氣,國家財務危機風險就愈高。公債的利息負擔,如超過經濟成長率,債務不斷增加,吃掉經濟的成長,除非政府真能做到節衣縮食,從預算的剩餘中拿來付利息、或還錢,所以負債愈多的國家,政府的褲帶就要勒得愈緊。雖然不是每個有赤字的國家,就表示有風險,但是這類國家在開支上,必須更加節制,直到將經濟成長帶上至少中度成長以上,未來才有採取寬鬆政策的空間。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提供3個「國家風險」的觀察指標:首先,看經濟復甦的力道是否夠強勁,一個國家經濟的復甦,是靠政府不斷印鈔票,強力投入的經濟刺激方案帶動出來的?還是真正源自經濟的成長?第二,主權債務的風險規模有多大。例如希臘的財務危機,純粹是一個國家的財務問題?但如果牽涉到投資人對其償債能力的信心,就會牽連到其他相關國家或地區?最後是,全球央行與財政部長的退場機制與手法,是否得當?也就是說,如果全球央行的退場機制,時機不對,或方法不正確,很可能讓全球經濟陷入二次衰退。這也是為什麼市場密切注意各國政策動態的原因。


為希臘解危 避免被拖下水
各國經濟復甦的情況,都不相同,目前看起來是新興國家情況較好,產能利用率較高,以帶動內需市場的成長,來彌補全球市場的萎縮,像印度與巴西,看來是已擺脫不景氣的陰影。中國在中央的主導下,開始陸續收銀根。不過目前的跡象顯示,新興國家應不會採取太快、太急或太緊的緊縮政策。而另一個世界的有錢國家,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經濟成長緩慢,內需市場缺乏動能,像美國,最近經濟雖然有點漸入佳境,上個月跌破萬點的股市,最近也稍有反彈,但去年第4季經濟年增率跳躍到5.7%,但多數是廠商回補庫存所反映出來的力道,企業還是繼續在裁減人員,房屋市場仍然欲振乏力。民眾口袋仍緊縮,消費者支出數字不見上升;產能利用率仍低,企業不敢大膽投資。這些指標都明顯指出,美國經濟距離復甦仍很遙遠。

在金融風暴尚未發生前,經濟成長就已陷遲緩的歐洲,以及面臨「失落的20年」的日本,情況也都不樂觀。日本雖然仍是全球排名第3的經濟大國,但是舉債10兆日圓,公共債務逼近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倍,常被調侃和已形同破產沒有兩樣的「辛巴威」相去不遠,辛巴威的債務是占GDP的300%以上。日本有陷入通貨緊縮的風險,只可能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會跟著其他亞洲國家退場。歐盟國家經濟也沒有明顯的成長契機,各國領袖最近的當務之急,是趕快為希臘的財務危機,找到一個好的、有共識的解決方案,不能讓歐盟這艘方舟被拖下水。

為了搶救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各國不按牌理出牌,印鈔票、撒銀子至今已1年多了,再不趕快恢復金融秩序,副作用就要一一出現了。中國大陸房地產熱已燒到火紅的地步,再不啟動經濟刺激方案的「退場機制」,等到通貨膨脹、泡沫齊飛的時候,就來不及了。各國條件不一,退場的程度與時機也不相同,新興國家的經濟復甦較強,前面提過的中國與印度、巴西,都逐漸退場。但經濟學家認為,遭受金融海嘯重創的富國,經濟仍然脆弱,現在談退場,言之過早。美國在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日本在經濟失落的第一個10年時(1997),在經濟還沒有完全站穩,就採取緊縮措施,讓日本經濟再次衰退,又度過另一個失落的10年,至今無法回春。


政策危機 恐隨時引爆
綜觀目前各國的情況,經濟學家認為,受金融海嘯衝擊較嚴重的富國,雖然有共識不能太快退場,但是卻也沒有提出較高明、可靠的中期財政政策,例如,提高退休年齡、或是一些未來財政的改善方法。為了避免重蹈日本長期「高負債」、「低成長」的覆轍,應設法提高生產力、鼓勵投資、培養競爭力。自由派的學者認為,加強自由貿易、或積極控制政府預算,比消極採取保護主義、或是增稅加重人民負擔、或者病急亂投醫,會來得有效。

總之,全球度過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銀行已開始進入休養生息的階級;而今日的危機,將來自令人猜不透、摸不著的「政策危機」,各國政府應該儘量降低這種不確定因素,才能帶來強勁的經濟成長。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4月號-第396期】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