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 典範長存

哲人 身影已遠
被譽為當代最權威的禪修者、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於今年二月三日圓寂。一生致力於弘法的聖嚴法師,總是將大眾利益擺在第一,自己卻從未享受過優渥的物質生活。如今,法師身影雖已遠,但他以「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遺願勉勵僧眾繼續努力弘揚佛法,聖賢典範亦長留上百萬信眾心中。


學問精深 淺白弘法
正規學歷僅小學四年級的聖嚴法師,卻能以佛教相關著作申請,獲准進入日本立正大學就讀碩士班,並進一步取得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明末中國佛教的研究》,奠定了他在佛教界及佛教研究界地位,早年所寫的《學佛群疑》至今仍是流傳甚廣的佛教讀物。

宗教學者推崇聖嚴法師是以學問精深聞名的「學問僧」,擅用淺顯易懂的道理,闡釋佛學經典教義。聖嚴法師因其當代佛教研究成就,曾被《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人」之一。

由於聖嚴法師詮釋的佛法簡單淺白易懂,加上深入人心,各行各業都有認同其理念的追隨者,不論是企業界、藝文界或演藝圈。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在獲悉聖嚴法師圓寂後,也親撰悼詞:「聖嚴法師貧困出身,發願渡眾生,以艱苦卓絕的毅力苦學弘法,建立法鼓山的志業,復又興辦佛教大學,以學問僧的身分推廣禪修,以溫暖家常的口氣與社會對話,安頓人心,成為台灣重要的穩定力量。」

平時談吐文雅、待人平實、不擺架子的聖嚴法師,也致力於推動心靈環保、禮儀環保,貼近基層民眾生活,同時成立法鼓山,弘揚佛法,推動文化教育理念,讓佛法可以普及知識分子和普羅百姓間。

聖嚴法師可說是學者型師父,國內宗教大師有的是自學,有的早年在中國上過佛學院,但未有像聖嚴一樣具備完整學術訓練,是學問精深的一代宗教大師。由於具有學術背景,讓聖嚴法師說佛講道對知識分子更具吸引力。

此外,聖嚴法師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於一九八九年創建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後,又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法鼓佛教學院,晚年更積極籌建法鼓大學,為佛教教育開闢歷史新頁。為了籌募法鼓大學建校經費,他曾舉辦多達五場書法展,還將珍藏多年的墨寶拿出拍賣籌款。


著作等身 風行各國
關心台灣的聖嚴法師並不出世,反而積極介入社會,發起多項活動,希望淨化社會人心,例如一九九三年發動「自然環保」、「生活環保」、「心靈環保」,舉辦各界人士心儀的打禪七,一九九五年推動「人品提升年」和「四安運動」安心、安身、安家、安業」,以及後來的「人間淨土年」、「心五四運動」四安、四它、四要、四感、四福」、「心六倫」等社會運動,都可以看出他的志業就在此生此世。

他以其豐富的禪修經驗、正確的禪修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每年在亞、美、歐洲等地主持禪七、佛七,尤其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以便現代人可具體力行於日常生活中。

聖嚴法師曾說:「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這麼少。」因此,他一生著作等身,每一本著作都是他在人間所發的好願,篇篇都是直指人心解脫的智慧結晶,希望更多人能在紛亂的現世中,閱讀心靈寧靜之美。

此外,聖嚴法師的第十四本英文著作《心銘》〈Song of Mind: Wisdom from the Zen Classic Xin Ming〉,中文版書名《禪無所求」聖嚴法師的《心銘十二講》,也在去年十二月十六日推出韓文版。繼此書之後,韓國的Tamgusa出版社翻譯另兩本英文著作《信心銘》、《寶鏡無境》,顯見聖嚴法師的禪修書不僅風行歐美,也受到東方佛教國家的重視。

這幾年來,聖嚴法師提倡「心靈環保」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甚至開放法鼓山生命園區帶動環保自然葬,以綠色向世間告別。他常說,「人的價值,在於奉獻」,無論人生走到了哪一個階段,甚至走到了死亡的階段,若能秉持這樣的信念坦然面對,自然不會有恐懼產生。

聖嚴法師的遺言交代將骨灰植存於法鼓山環保生命園區,也為環保葬法做了良好示範。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383期】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