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60、70、80、90、00後】透視世代成長密碼
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世代的青春,每一個世代都有自己時代思潮的符碼。
一個年代結束,一個年代開始,理想從未化成灰燼,咚咚的時代心跳聲不斷撩撥出下一個文明之火。
台灣,60後刻苦耐勞、70後新新人類、80後是草莓族、90後像水蜜桃...。每當提到不同世代的差異時,我們總是急著用某些標籤,去形容一整個世代的集體特質。然而,我們需要的是認識與傾聽,從權力走向對話,從衝突走向共生。
曾幾何時,聚合與分離都變得如此輕易。記憶的斷裂,回到歷史軸上,梳理世代的成長記憶,一代一代的曾經走過,是每個時代、每個世代,下一次昂首必然需要的理解。台灣的時代究竟孕育了什麼樣的世代,請進入時光隧道:
60後(1960~1969出生)
經濟起飛、充滿希望的世代
台灣工業產值首次超過農業,是台灣經濟起飛、邁入富裕化的新一代。9年國民義務教育,奠定日後台灣經濟發展的人力基礎。
60年代的台灣社會,加工出口區設立,採取「工業取代農業」、「低廉工資代工」策略,台灣出現大量工廠及男女工,進入出口擴張年代。
約會最愛冰果室,休閒活動最愛救國團。台視開播,電視走入家庭生活,全民瘋棒球,轉播時萬人空巷,透過電視看到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布袋戲《雲州大儒俠》、楊麗花歌仔戲和卡通《科學小飛俠》成為大人小孩的最愛。
經濟結構加上教育政策,開啟階級流動的契機,黑手變頭家、流氓變教授都變得可能。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也反映在文化上,光明勵志的健康寫實電影成為主流,《蚵女》、《養鴨人家》主角不屈不撓,再艱困的環境也能找到希望。
70後(1970~1979出生)
一個年代結束,一個年代開始,理想從未化成灰燼,咚咚的時代心跳聲不斷撩撥出下一個文明之火。
台灣,60後刻苦耐勞、70後新新人類、80後是草莓族、90後像水蜜桃...。每當提到不同世代的差異時,我們總是急著用某些標籤,去形容一整個世代的集體特質。然而,我們需要的是認識與傾聽,從權力走向對話,從衝突走向共生。
曾幾何時,聚合與分離都變得如此輕易。記憶的斷裂,回到歷史軸上,梳理世代的成長記憶,一代一代的曾經走過,是每個時代、每個世代,下一次昂首必然需要的理解。台灣的時代究竟孕育了什麼樣的世代,請進入時光隧道:
60後(1960~1969出生)
經濟起飛、充滿希望的世代
台灣工業產值首次超過農業,是台灣經濟起飛、邁入富裕化的新一代。9年國民義務教育,奠定日後台灣經濟發展的人力基礎。
60年代的台灣社會,加工出口區設立,採取「工業取代農業」、「低廉工資代工」策略,台灣出現大量工廠及男女工,進入出口擴張年代。
約會最愛冰果室,休閒活動最愛救國團。台視開播,電視走入家庭生活,全民瘋棒球,轉播時萬人空巷,透過電視看到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布袋戲《雲州大儒俠》、楊麗花歌仔戲和卡通《科學小飛俠》成為大人小孩的最愛。
經濟結構加上教育政策,開啟階級流動的契機,黑手變頭家、流氓變教授都變得可能。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也反映在文化上,光明勵志的健康寫實電影成為主流,《蚵女》、《養鴨人家》主角不屈不撓,再艱困的環境也能找到希望。
70後(1970~1979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