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如何教倫理這門課?

1987年,哈佛大學成立了倫理中心(Edmond J. Safra Center for Ethics)。社會變得愈來愈複雜,倫理問題也更為多樣化,因此哈佛決定成立此一中心,以因應各個學科在「實踐倫理」(Practical Ethics)上的需求。這個中心讓學者在倫理問題上學習1年,使其知道如何教導學生,或寫文章指導讀者在專業領域與公共生活中如何實踐倫理。

哈佛倫理中心強調的是「實踐倫理」,而不是一般的生活倫理。其第一個特徵就是「實踐」。倫理是一個哲學命題,但有些哲學命題彼此是互相矛盾的:一名律師如果遵循忠誠原則(principle of loyalty)的話,必須盡力替罪犯辯護,但是依據誠實原則(principle of veracity),他必須說出罪犯的罪行。以此類推,「實踐倫理」試圖解決許多矛盾,包括專業職責與一般道德規律的矛盾、專業在公共利益上的矛盾、專業權威的合理性等。

職業倫理要符合社會利益
「實踐倫理」的第二個特徵是倫理與機構的關聯性。一般我們談倫理,往往將重點放在人與人的關係、或是全體社會的福祉,卻忽略了在個人與全社會之間有無數機構的存在。例如討論醫療倫理時,我們不能只討論醫生與病人的倫理關係,也不能只討論整體醫療政策的正當性,還要考慮「醫院倫理」。一個例子就是當病床短缺時,醫院應如何將病床分配到加護病房?此一分配的倫理基礎何在?

「實踐倫理」的第三個特徵是其政治意涵。例如反對死刑者,有一定的倫理基礎,但是贊成者也有其道理。法律是否應該廢除死刑,這就是個政治議題。

再者,許多職業的倫理,已經不是靠從業人員自我規範,而是受國家或人民制約。例如台灣醫療人員的薪資,一大部分就不是自己決定的,而由健保當局決定。要如何平衡職業的自主性,讓從業人員可自主制定倫理,但又讓全社會可以參與這個制定過程,使該行業的倫理規範能符合大眾的利益?這也是政治議題。

倫理課躍居最叫座的課程
哈佛除了倫理中心外,各學院也都有自己教導和管理倫理的機制。例如醫學院設立了「醫學倫理部」,讓師生瞭解醫學涉及的倫理、道德、社會問題。其他各學院也都有各自實踐倫理教育的方式。

例如哈佛法學院要求學生必修的倫理課,已成為法學院最叫好的課程之一,這門課有3大教學目標:1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需要面對哪些倫理抉擇;2檢視法學這門職業的結構與思想泉源;3思索律師在法界內外的形象。當然,哈佛法學院在倫理議題上不只一門課,這些課鼓勵學生去深思道德的兩難,例如上述律師為罪犯辯護就是一個例子。

管理離不開倫理,哈佛商學院也在倫理教育上著墨甚深。哈佛商學院MBA一年級的學生都必修一門課:「領導與公司責任」。這門課主要討論公司領導人所要面對的各種在倫理上、經濟上、法律上的責任問題,以及如何在這些複雜的考量下做出決策。

哈佛商學院出版了許多商業倫理的案例與書籍。其中佩恩(Lynn Sharp Paine)教授所寫的《價值轉移——公司為什麼應該融入社會與財務責任,以達成較好的表現》,獲得極高的評價。書中所要論證的是,那些將倫理標準貫注於治理與領導的公司,財務表現比較傑出,該書被公認是2003年美國最好的商業書之一。

倫理列入8大通識教育主題
國人比較熟知的《正義》這本書,出自哈佛人文科學院的著名課程,由政治哲學家桑德爾(Michael Sandel)執教。課堂上介紹從亞里斯多德到密爾(John Stuart Mill)的哲學思想,並鼓勵學生探討一些現代議題如同性婚姻、所得分配、平權法案等,截至目前共有1.4萬名學生修過該課。

哈佛人文科學院鼓勵學生進行倫理的思辨,故而開設許多這方面的課程。其中「中國古典倫理與政治理論」是哈佛最熱門的課程之一。授課的Michael Puett教授試圖從中國文化,找到一些深刻的、甚至有革命性的見解。

倫理這個課題,是哈佛大學生必修的8大通識教育主題之一,校方投下可觀的人力、物力、財力,並設立相關機構與課程。雖然很少有人會認為(或承認)自己不講倫理規範,但其實人並不如自己想像得那麼理性、沒有偏見,因此往往做出偏袒、包庇、利益衝突等違反倫理的事卻不自知。倫理教育應受到更多的重視才是。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5+6月號(454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