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力集團 告別年終過去式 連結訓練發展留住未來人才

星期例假日,位於內湖區的特力屋諾大的賣場裡,張燈結彩,農曆年節的歡樂氣氛提前來報到。「小姐,妳按一下開關體驗我們獨家銷售馬力最強的吸塵器,今天大特價…」;「先生,針對你的預算,我們業務人員已經幫忙打出一張估價單,請參考…」從手扶梯往下望,湧入購買的人潮絡繹不絕門庭若市,黑壓壓的一片,絲毫感受不到不景氣。果真服膺那句話:沒有不景氣,只有企業不爭氣。這一切榮景都是因為特力集團有完善的人資制度基礎,順利走過整合過程,讓人才留下來,讓人才成為企業躍的動能。
時間回到2010 年,台灣零售業轟動的一件事,便是特力集團把旗下特力屋、HOLA 特力和樂、HOLA CASA 和樂名品傢俱、FREER僑蒂絲變成同一家法人公司,完成零售通路四合一計畫,這一合併讓特力集團有望朝亞洲第三大居家零售集團大步邁進。
整合後的特力集團,人事布局也一片新氣象,甫於2012 年9 月上任的人資長侯英豪表示,人力策略絕對與公司願景目標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特力集團創辦人與執行長也一再喊出公司的願景就是成為「全球性整合的企業」的目標。全球性整合企業在人資策略上意味著什麼?
侯英豪說,特力集團有貿易跟零售兩大塊,貿易人才跟零售有時不大一樣,有時又可互補,而人才越能互補越有機會成為全球性整合企業。「因為有全球性整合企業這個大願景,才有可能衍生出我們的人才策略,界定我們要有什麼樣的人,這是一環一環相扣一起的。」侯英豪說。
接任特力集團人資長至今滿4 個月,侯英豪表示,特力集團四合一整合下,人才的震盪、流失、變化是絕對會發生的,尤其當初4家公司各自有不同制度,但藉由企業的文化如誠信、當責等原則去溝通,雖然有一些震盪,但遠低於預估,流動率不到5%。侯英豪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特力集團有完善的人資制度基礎,所以才能順利走過整合過程,將人才留下來。

平日關心人才 降低離職率
年終是績效評估、調薪、發獎金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刻,員工也蠢蠢欲動,有人決定拿了獎金就走人,有人也許還在觀望,不過,如果人力資源管理單位在這一刻才想到人才去留問題,侯英豪認為是標準的臨時抱佛腳。「好的管理、好的制度,平常該怎樣運作就怎樣運作,到了這一刻,平日制度越成熟,負面反應就會越少。」一開始侯英豪便直指問題核心。特力集團的離職率普遍比市場低,其人才管理制度,平日究竟如何運作,讓人才去留不曾成為問題?侯英豪認為有幾項做法值得與大家分享。
首先是績效潛力矩陣(Performance. Potential Matrix, PPM),運用PPM 進行績效衡
量,這一塊其實大家談了幾十年,第一次被提出來也是將近60 年前的事了,經那麼久的時間考驗仍大家奉為圭臬,侯英豪說因為它簡單地不能再簡單,但它的道理被檢驗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都是可行的,「任何一個制度可以淵遠流長,必有其可信與作用,所以不要忽略!」
簡單而言,就是3 件事,把握這3 大原則,把簡單的事真正落實,就不會有太大問題。第一,目標管理,但目標的決定一定要是老闆跟部屬一起討論、一起決定,而不是老闆規定要怎麼做,部屬也沒什麼說話的餘地;第二,員工做得好不好,是跟目標相關,不是根據老闆的印象或喜好;第三,員工的報酬是跟目標連在一起的,而報酬包括:薪水、獎金、升遷等。檢驗特力集團的績效衡量制度,侯英豪認為就是因為集團能將PPM 制度完全落實,從頭貫穿到底,甚至推展到海外,人才管理才有依循的標準。

高績效文化 篩選好人才
人力資源部協理許綉青也補充說明,績效衡量跟留才制度有相當密切的關係。特力集團公司整體目標會轉化為部門目標,再一層一層下放到個人目標。每個年度都是一個循環,年初確立目標,年中會做檢核,年底則做評估,目的就是要落實整個集團的高績效文化。
而許綉青認為,其實整個績效管理機制的背後,最重要的是主管跟員工溝通管道是否順暢,「我們發現,員工離職通常都跟主管有關。也許是跟主管之間沒有共識了,也許是不了解主管為什麼要這麼做,或者是員工的想法沒有被尊重。」
所以在特力的績效管理制度下,主管與員工每年至少會有3 次正式面談機會,讓主管與員工彼此之間更了解,是促進雙向溝通很重要的機制。面談的內容主要是員工個人發展,以及需要提供什麼樣的協助。事實上,主管跟員工一整年的接觸絕對不只3 次,期間會有持續的觀察、紀錄、回饋與指導。
「為了確保落實PPM,特力集團也建置了檢核機制,甚至教導主管怎樣做好PPM,
訓練過程就會告訴主管,一個好的績效管理、績效計畫應該符合哪些條件。」許綉青說,HR 部門也會從員工的反應觀察主管是否真的有落實PPM;且每一年這3 次的面談結束後都會做問卷調查,詢問員工主管是否有確切與你一起討論年度計畫、有沒有幫助你達成目標、會談後有無被肯定或支持感覺等。人才因為這樣被關注、被改善、被肯定,通常就會留下來。
而PPM 如果可以落實,特力集團自然而然成為高績效文化的團隊,也會在人才流動中,逐漸淘汰不適合特力集團的人,進而留下公司需要的人才。

年終考核ing 客制化人才發展
績效考核制度結束之後,必須連結人才職涯發展地圖(Talent Development Career Role Map),才不會淪為訂目標、拿獎金的形式,並能敦促人才持續發展,這也是特力集團特別著墨之處。侯英豪一直強調:「我們的行業除了人什麼都沒有,人是最重要的。」因此好幾年前就開始定義關鍵職位,例如:在貿易行業哪些人是最關鍵的,在零售業中哪些人是最關鍵的。不但找出關鍵職位,關鍵職位要什麼條件,也都確認清楚,在其位的人,或準備進入這個職位的人缺乏哪些能力,採一對一量身定做予以補強。
侯英豪也指出,每年PPM 機制走完、發完獎金後,好像已經是「過去的事」,如何讓績效考核制度不僅是「過去式」,能否成為未來2013、2014 年發展人才時改善的基礎,才是關鍵。此時,上述的關鍵職位、教育訓練、職涯發展就是後續的動作。來年要做什麼?哪些不夠?要如何改進?公司一一補強。
許綉青特別說明,正是因為績效管理做完後會看到每一個員工的優點跟缺點,所以後續就進入怎麼改善員工問題,員工未來發展是什麼,如何跟教育訓練做連結的實質執行階段。「而教育訓練中,重點之一是關鍵人才的客製化訓練,如果一個公司的資源真的沒辦法留所有人的話,至少重點人才一定要留,那用什麼方法留,關鍵人才的計畫與訓練課程就很重要。」在此,許綉青特別舉了一個例子,當公司把關鍵人才職位與條件與發展計畫列出後,會挑選出幾位關鍵人才,在與他們談的過程中,竟然有人出乎意料的感動,發覺自己原來這麼被公司重視,還為他量身訂做了個人生涯計畫訓練。「即使平常我已很重視這位員工,但透過關鍵人才的計畫,才真正讓員工感受到受到器重。」
「特力集團有兩大關鍵角色,一個是店長,一個是採購。」許綉青說明,目前特力集團會首先規劃這兩個職位的職涯發展,未來目標則是希望全公司每個職位都會有具體的發展路徑圖。目的是希望提供員工方向,讓他們知道如果想往店長或採購走,大概需要哪些能力,公司會給予哪些訓練等,對基層員工來說,現在有制度、未來有方向,就是願意留下來發展的關鍵。許綉青也特別強調,教育訓練背後的設計精神是從員工出發,我們希望員工職涯發展跟公司是可以結合的,且他在這裡就可以滿足他一生職涯發展。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3年2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