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英文】當油價比滷肉飯便宜⋯⋯「黑金」石油興衰史



最早說「石油」的,其實是…宋朝人

一般人所認知的原油Petroleum這個字是由petr-和oleum兩個字所合成。Petr-來自拉丁文petra,意思是石頭rock,oleum則是油oil的意思,因此petroleum就成為俗稱的石油,但石油並不是真的從石頭中蹦出來,而是儲存於地殼上層的碳氫化合物。人類開始接觸石油最早可追溯自西元前10世紀之前,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印度等人類已採集天然瀝青,用於建築、防腐、粘合、裝飾、製藥…等用途。在中國,晉朝即有「石漆」的記載,唐朝則用「石脂水」稱呼,10世紀的宋朝才開始使用「石油」一詞,由此可知,原油這項能源,在很久以前就已被人類發現且開始使用。

電力、化工業加持,石油身價翻倍

不過石油工業進展緩慢,即便到19世紀,提煉的石油主要作為燈油燃料,一直要到20世紀初內燃機的發明才讓情況改變,石油的使用逐漸增溫,之後電力的出現更讓石油用量大增,加上化學工業的進步,許多產品的材料開始使用原油提煉物,讓石油成為真正的工業之母,也讓石油成為許多國家爭奪的重要戰略物資。由於石油需求急劇上升,有人開始擔心這項資源會被消耗殆盡,石油價格也因而水漲船高。

中東多年戰亂,引爆全球油價危機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主要由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回教國家組成)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讓當時原油價格從1973年每桶不到3美元,一下子漲價4倍到12美元。

第二次石油危機則導因於伊朗爆發革命,接著發生伊朗及伊拉克的兩伊戰爭,再度讓原油價格從每桶14美元漲到35美元。第三次石油危機則肇因於1990年的波斯灣戰爭爆發,石油價格在3個月內從每桶14美元漲到40美元,但這次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要比前兩次石油危機來的小。這幾次石油危機也讓許多專家學者開始擔心會不會有一天石油用盡,人類文明將面臨重大危機。



危機過後,開發潔淨能源成全球共識

不過經濟學家這時站了出來,前聯準會主席葛斯班表示,當石油價格高漲時,雖然會對現行經濟活動產生傷害,但同時會讓廠商增加投資誘因,尋找新油源,甚至尋找石油的替代能源,長期來看,能源的供給不會出現問題。就好像19世紀時的煤是主要的能源來源,如今石油取代煤成為主要能源,煤也沒有消失。驗證後來的發展,隨著油價高漲,後來生質柴油(從植物及動物脂肪提煉出的生質燃料)、頁岩油(shale oil)、天然氣、太陽能、核能、甚至風力發電等各種新能源陸續開發,如今能源議題不再單獨聚焦於石油,反而是如何保護地球環境,達成潔淨能源的永續目標。

石油供應雖不再是問題,但油價波動依然困擾全球經濟。2000年之後,油價在2004年9月首次突破50美元,2005年6月突破60美元,8月因卡崔娜颶風影響,油價超越70美元,2007年國際油價再創新高,突破90美元,直逼100美元。2008年油價大幅飆升,7月14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飆出147.27美元的歷史高點。然而好景不常,受金融海嘯影響,2009年油價大幅滑落,1月21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跌至33.2美元。之後油價分別在2011年及2014年產生較大波動,主因美國原油產量增加以及新興市場國家需求降溫。



從OPEC到OPEC+,產油大國始終無法穩定油價

為了維持國際油價的穩定,早在1960年代即由五個主要產油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成立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後陸續擴張至13個成員國,截至2019年為止,估計OPEC石油產量占全球38%,儲量則占約71.8%,顯示OPEC對全球石油價格的主導性,這是一個卡特爾(cartel)組織,藉由其市場壟斷地位來決定市場油價走勢。

但由於其會員國彼此不合,常常暗地裏增加生產來獲取利益,加上新興石油大國俄羅斯,以及美國石油產量大增,也讓OPEC的影響力不如以往。2016年,由俄羅斯領頭的10個產油國加入OPEC,成為OPEC+,但即便OPEC+涵蓋更多國家,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幾個產油大國常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發生衝突,因此油價並沒有因為OPEC+的運作而趨於平穩,依然呈現動盪。



「黑金」光環不在,石油價格暴跌至負數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國際石油價格出現奇蹟,4月20日西德州原油5月期貨價格竟然從每桶18美元跌到「負40美元」。這是怎麼一回事?買油不用錢,賣家甚至還倒貼錢給你?原來這是期貨(future)價格,而非現貨價格,期貨交易主要是一種未來買賣合約,雙方事先約定好日期、數量,到期時履行合約。在期貨交易所進行的交易都是標準合約,以原油期貨來說,每一單位契約是1000桶原油,稱之為1手(lot)。一般來說,原油期貨合約到期結算,採實物交割方式,即將原油直接進入運輸或庫存,所以一般期貨投資人若是不想真的拿到油,通常都會在結算日前做一筆反向合約,以結清自己手上的部位(?)。

本世紀首次「石油危機」,浮沈價格不容樂觀

由於4月20日當天正好是5月原油期貨結算日,買家若不將期貨合約沖銷掉,將被迫拿到原油,但當時原油庫存滿滿,拿到油也不曉得要放到那裏去,據報載,連海上油輪也都全裝滿油,於是在市場交易時間結束前,期貨價格竟跌破零到負40美元,讓許多認為不可能出現負油價而在最後一刻進場套利的投資人慘賠出場。其實當時6月期貨價格尚未到期,所以交易價仍維持在20美元左右。

為了提振油價,OPEC+原本決定縮減每日原油產量970萬桶,但後來決定不要減產這麼多,只要減產770萬桶就好,實施期限到2020年底。從新冠疫情再度爆發以及全球景氣低迷恐持續數年來看,雖然國際油價從3月的谷底至今上揚超過一倍,回到每桶40美元附近,但對產油國來說,未來國際油價仍不容樂觀。(2020.7.20)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20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