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不點名】紙錢是ghost money嗎?牛津英語詞典有話要說
今年閏四月,所以農曆七月的「鬼月」往後順延,遲至國曆8月19日才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半的中元節,也罕見地晚到國曆的9月初。
牛津英語詞典:抱歉,「紙錢」我沒用ghost money!
傳統上,「鬼月」的英文一般直譯為Ghost Month。中元節的英文,也經常借道民間的俗稱「鬼節」,逐字譯為Ghost Festival。我們祭拜時用以焚燒的「紙錢」,其英文一樣托鬼之名,常以ghost money(字面「鬼錢」)作為翻譯。
說來也巧,「紙錢」的英文,不久前才以另種形式獲錄於權威詞典之中。
《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是英語世界最大、最權威的詞典。OED的第2版於1989年出版,共20大冊,第3版的修訂從2000年啟動,查閱工具逐漸由紙本過渡到網路。OED每一季都會在線上發布增補的新詞新義,付費的訂戶方得一窺全豹。6月中旬,OED發佈了今年第二次的「季度更新」(quarterly update),我逐條審視,發現裡面出現了3個英文的「紙錢」,但都沒有上述的ghost money。
spirit的意思和組合超多,總數高達163個
編輯部介紹,這批更新一共涉及400餘個詞語。在幾處所做的重點增訂之中,spirit(精神;靈魂;鬼魂;烈酒)更是重中之重,幅度大,範圍廣,最後修成了有163個義項、片語、複合詞的超大條目,負責修訂的編輯老師馬修‧布拉登(Matthew Bladen)因而感歎,這個spirit是他做過最棘手、最煩人、困難透頂的條目(the most awkward, frustrating, and downright difficult entry I’ve ever worked on)。
OED徹底翻修了spirit,新增的副條目spirit money(字面「鬼魂錢」)吸引了我的注意,直覺或與我們的祭祀文化有關,鍵入一查,果真如此。
OED對spirit money所下的定義,理解起來就是我們的「紙錢」:
在中國和中文語境下的宗教儀式和葬禮)仿造的錢,常以裝飾紙製成,是焚燒給(或以他種方式用於)神祇或逝者的祭祀品。依傳統信仰,這種錢能安撫神祇,也可供亡魂在來世享用。
【(in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funerals in China and Chinese contexts) imitation money, usually made of decorated paper, which is burnt (or otherwise used) as an offering to a deity or deceased person, in accordance with a traditional belief that the money will appease the deity or be used by the spirit of the deceased in the afterlife.)】
OED引用了四條書證(quotation),最新的一條由英國劍橋大學的華人教授周越(Adam Yuet Chau)所貢獻,出自他2006年的《靈驗》(Miraculous Response)一書:「那堆黃燦燦的紙錢燃起了熊熊的烈火」(The pile of bright yellow spirit money burning like a bonfire.)。
英文中的「鬼魂錢、地獄錢、紙錢」,哪裡不一樣?
spirit money的詞源資訊指出,讀者可逕自前往hell money(字面「地獄錢」)處,和廣東話的「冥鏹」(míhng kéuhng)做比較,並建議另外參見paper money(字面「紙錢」)。這條線索透露,spirit money、hell money、paper money三者密切相關,值得深入瞭解。
順藤摸瓜,先追hell money。詞源顯示,hell money這個英文詞語「仿譯自」(after)廣東話的「冥鏹」和國語的「冥幣」。OED進一步說文解字,說「冥」為「暗」或「陰間」,「鏹」和「幣」皆為「錢」。OED還立了標示,指引讀者參見spirit money和paper money。
OED給hell money(冥幣)下的定義,與spirit money(紙錢)大同小異:
在中國和中文語境下:在葬禮上,或在紀念祖先的儀式或節日裡,作為祭祀品焚燒的仿造紙錢。依傳統信仰,這種錢可供亡魂在來世享用。
【(in China and Chinese contexts) imitation paper money burnt as an offering at a funeral, or at a ritual or festival honouring ancesto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ditional belief that it will be used by the spirit of the deceased in the afterlife.】
OED為hell money引用了兩條書證,最近的一條出自2006年5月的《中國經濟評論》(China Economic Review)月刊:
「墳上焚燒的數沓冥幣有假人民幣,假美金也越來越多」(The wads of hell money being burned at the graves include both fake renminbi and, increasingly, fake US dollars.)。
OED收錄的第三個相關詞語是paper money(紙錢),字面淺顯透明,與中文的對應直接嚴整,詞源直言,此乃仿譯自中文的「紙錢」。定義與前二者相去不遠,唯內容更加精簡:
在中國和中文的語境下:作為祭祀神靈或逝者的仿造紙錢,通常用於宗教儀式或葬禮。
【In China and Chinese contexts: imitation paper money which is used as an offering to a god, spirit, or deceased person, typically at a religious ceremony or funeral.】
OED以數學的等號明確指出,paper money就等於spirit money。同時,OED也在明顯處標示,讓讀者自行參見hell money。
OED一共收錄了四條paper money的書證,最近的一條出自2013年4月5日的英文《上海日報》(Shanghai Daily):「[她]去墓園緬懷她父親,在桂花樹前焚燒紙錢,樹下就埋著他的骨灰」([She] went to a cemetery to commemorate her father by burning paper money in front of the osmanthus tree under which his ashes are buried.)。
雞蛋裡挑骨頭。我請《上海日報》的友人查證後得知,這段書證雖然刊發於該報,不過事實上卻是新華社的稿子,而且見報日期是4月3日,不是OED說的4月5日。
紙錢的英文,最早的其實是⋯joss-paper
在OED的這批詞語更新裡,spirit(精神;靈魂;鬼魂;烈酒)得到了重點性的全面翻修,所以spirit money這個副條目才得以順勢納入,意思相仿的hell money和paper money也因此同步新增。然而,我們比較熟悉的ghost money卻沒有納入。
事實上,在OED新增spirit money、hell money、和paper money的近百年前,1928年第1版的OED早就收錄了中華文化的「紙錢」-- joss-paper(字面「神紙」)。這個說法也是英文《維基百科》(Wikipedia)對「紙錢」首推的翻譯,不過維基反映了當今英文拼字的趨勢,寫成了不用連字號的joss paper。OED定義裡所描述的joss-paper,指的似乎是紙錢當中的一類:
剪成硬幣狀和元寶狀的金紙和銀紙,其上偶爾會書寫祈福銘文,華人在葬禮和其他宗教儀式上用以焚燒
【gold and silver paper, cut into the shape of coins and ingots and sometimes inscribed with prayers, burned by the Chinese at funerals and other religious ceremonies.】
祭祀相關的英文用語,常有源自葡萄牙文的joss
這裡的joss特別值得一提。OED指出,joss是中國民間信仰裡的神祇或偶像,最終源自葡萄牙文的deos(此為舊拼,現作deus)。除了joss-paper(紙錢)之外,joss常見的詞語組合還有joss-stick(線香)、joss-house(廟宇)、joss-man(廟祝)。當今英文的拼字有揚棄連字號的趨勢,因此上述的4個複合詞,現在多拼成joss paper(紙錢)、joss stick(線香)、joss house(廟宇)、joss man(廟祝)。
台灣的民間信仰認為,農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鬼門開,無主孤魂從陰間來到陽間尋求供養。因此各地紛紛在此月舉行普度布施,備妥豐盛的菜餚以祭祀儀式安撫「好兄弟」,超度四方孤魂野鬼以保家宅平安。
我們不迷信,但「尊天地,敬鬼神」之心,中西皆然。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20年8月號
牛津英語詞典:抱歉,「紙錢」我沒用ghost money!
傳統上,「鬼月」的英文一般直譯為Ghost Month。中元節的英文,也經常借道民間的俗稱「鬼節」,逐字譯為Ghost Festival。我們祭拜時用以焚燒的「紙錢」,其英文一樣托鬼之名,常以ghost money(字面「鬼錢」)作為翻譯。
說來也巧,「紙錢」的英文,不久前才以另種形式獲錄於權威詞典之中。
《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是英語世界最大、最權威的詞典。OED的第2版於1989年出版,共20大冊,第3版的修訂從2000年啟動,查閱工具逐漸由紙本過渡到網路。OED每一季都會在線上發布增補的新詞新義,付費的訂戶方得一窺全豹。6月中旬,OED發佈了今年第二次的「季度更新」(quarterly update),我逐條審視,發現裡面出現了3個英文的「紙錢」,但都沒有上述的ghost money。
spirit的意思和組合超多,總數高達163個
編輯部介紹,這批更新一共涉及400餘個詞語。在幾處所做的重點增訂之中,spirit(精神;靈魂;鬼魂;烈酒)更是重中之重,幅度大,範圍廣,最後修成了有163個義項、片語、複合詞的超大條目,負責修訂的編輯老師馬修‧布拉登(Matthew Bladen)因而感歎,這個spirit是他做過最棘手、最煩人、困難透頂的條目(the most awkward, frustrating, and downright difficult entry I’ve ever worked on)。
OED徹底翻修了spirit,新增的副條目spirit money(字面「鬼魂錢」)吸引了我的注意,直覺或與我們的祭祀文化有關,鍵入一查,果真如此。
OED對spirit money所下的定義,理解起來就是我們的「紙錢」:
在中國和中文語境下的宗教儀式和葬禮)仿造的錢,常以裝飾紙製成,是焚燒給(或以他種方式用於)神祇或逝者的祭祀品。依傳統信仰,這種錢能安撫神祇,也可供亡魂在來世享用。
【(in religious ceremonies and funerals in China and Chinese contexts) imitation money, usually made of decorated paper, which is burnt (or otherwise used) as an offering to a deity or deceased person, in accordance with a traditional belief that the money will appease the deity or be used by the spirit of the deceased in the afterlife.)】
OED引用了四條書證(quotation),最新的一條由英國劍橋大學的華人教授周越(Adam Yuet Chau)所貢獻,出自他2006年的《靈驗》(Miraculous Response)一書:「那堆黃燦燦的紙錢燃起了熊熊的烈火」(The pile of bright yellow spirit money burning like a bonfire.)。
英文中的「鬼魂錢、地獄錢、紙錢」,哪裡不一樣?
spirit money的詞源資訊指出,讀者可逕自前往hell money(字面「地獄錢」)處,和廣東話的「冥鏹」(míhng kéuhng)做比較,並建議另外參見paper money(字面「紙錢」)。這條線索透露,spirit money、hell money、paper money三者密切相關,值得深入瞭解。
順藤摸瓜,先追hell money。詞源顯示,hell money這個英文詞語「仿譯自」(after)廣東話的「冥鏹」和國語的「冥幣」。OED進一步說文解字,說「冥」為「暗」或「陰間」,「鏹」和「幣」皆為「錢」。OED還立了標示,指引讀者參見spirit money和paper money。
OED給hell money(冥幣)下的定義,與spirit money(紙錢)大同小異:
在中國和中文語境下:在葬禮上,或在紀念祖先的儀式或節日裡,作為祭祀品焚燒的仿造紙錢。依傳統信仰,這種錢可供亡魂在來世享用。
【(in China and Chinese contexts) imitation paper money burnt as an offering at a funeral, or at a ritual or festival honouring ancesto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ditional belief that it will be used by the spirit of the deceased in the afterlife.】
OED為hell money引用了兩條書證,最近的一條出自2006年5月的《中國經濟評論》(China Economic Review)月刊:
「墳上焚燒的數沓冥幣有假人民幣,假美金也越來越多」(The wads of hell money being burned at the graves include both fake renminbi and, increasingly, fake US dollars.)。
OED收錄的第三個相關詞語是paper money(紙錢),字面淺顯透明,與中文的對應直接嚴整,詞源直言,此乃仿譯自中文的「紙錢」。定義與前二者相去不遠,唯內容更加精簡:
在中國和中文的語境下:作為祭祀神靈或逝者的仿造紙錢,通常用於宗教儀式或葬禮。
【In China and Chinese contexts: imitation paper money which is used as an offering to a god, spirit, or deceased person, typically at a religious ceremony or funeral.】
OED以數學的等號明確指出,paper money就等於spirit money。同時,OED也在明顯處標示,讓讀者自行參見hell money。
OED一共收錄了四條paper money的書證,最近的一條出自2013年4月5日的英文《上海日報》(Shanghai Daily):「[她]去墓園緬懷她父親,在桂花樹前焚燒紙錢,樹下就埋著他的骨灰」([She] went to a cemetery to commemorate her father by burning paper money in front of the osmanthus tree under which his ashes are buried.)。
雞蛋裡挑骨頭。我請《上海日報》的友人查證後得知,這段書證雖然刊發於該報,不過事實上卻是新華社的稿子,而且見報日期是4月3日,不是OED說的4月5日。
紙錢的英文,最早的其實是⋯joss-paper
在OED的這批詞語更新裡,spirit(精神;靈魂;鬼魂;烈酒)得到了重點性的全面翻修,所以spirit money這個副條目才得以順勢納入,意思相仿的hell money和paper money也因此同步新增。然而,我們比較熟悉的ghost money卻沒有納入。
事實上,在OED新增spirit money、hell money、和paper money的近百年前,1928年第1版的OED早就收錄了中華文化的「紙錢」-- joss-paper(字面「神紙」)。這個說法也是英文《維基百科》(Wikipedia)對「紙錢」首推的翻譯,不過維基反映了當今英文拼字的趨勢,寫成了不用連字號的joss paper。OED定義裡所描述的joss-paper,指的似乎是紙錢當中的一類:
剪成硬幣狀和元寶狀的金紙和銀紙,其上偶爾會書寫祈福銘文,華人在葬禮和其他宗教儀式上用以焚燒
【gold and silver paper, cut into the shape of coins and ingots and sometimes inscribed with prayers, burned by the Chinese at funerals and other religious ceremonies.】
祭祀相關的英文用語,常有源自葡萄牙文的joss
這裡的joss特別值得一提。OED指出,joss是中國民間信仰裡的神祇或偶像,最終源自葡萄牙文的deos(此為舊拼,現作deus)。除了joss-paper(紙錢)之外,joss常見的詞語組合還有joss-stick(線香)、joss-house(廟宇)、joss-man(廟祝)。當今英文的拼字有揚棄連字號的趨勢,因此上述的4個複合詞,現在多拼成joss paper(紙錢)、joss stick(線香)、joss house(廟宇)、joss man(廟祝)。
台灣的民間信仰認為,農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鬼門開,無主孤魂從陰間來到陽間尋求供養。因此各地紛紛在此月舉行普度布施,備妥豐盛的菜餚以祭祀儀式安撫「好兄弟」,超度四方孤魂野鬼以保家宅平安。
我們不迷信,但「尊天地,敬鬼神」之心,中西皆然。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20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