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特企_樸門生活 江慧儀

和自然共存共榮

有多久沒有讓腳掌真實地踩在柔軟的泥土上,或讓雙手感受土壤的撫慰,與大地連結?邁開步伐向自然走去,或,把自然帶到身邊。

「那時生活的環境周邊都是稻田,每天可以觀察到牛走來走去,不同的植物、作物生長,晚上聽到很清楚、很遠方的動物叫聲。」看著正在述說當年第一次接觸自然的畫面,江慧儀的眼神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閃閃發亮,對於自然生活似乎天生沒有需要克服的障礙。

大學畢業後,正在準備出國的進修的江慧儀,朋友在一次偶然中詢問,有沒有興趣到鄉下補習班教英文,當時她想著:「自己從小在市區長大,離開台北去看看也不錯。」沒想到這個決定在她的生命中打開了一扇門,就在當時還沒有六輕工業進駐的麥寮,與自然進行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與自然相遇
照顧地球也照顧人類

補習班的工作時間都是晚上,白天是自由時間,江慧儀會騎著腳踏車到處看一看。麥寮當時有一座很高的廟,每到傍晚就在這裡欣賞夕陽,直到星星東升,再騎腳踏車回去上班,「那時才發現原來大自然如此美麗,然後也開始對自然有興趣,想著如果做和自然有關的事情好像也蠻好的。」原本熱衷藝術的她,也打消了原本準備出國進修的念頭。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沒多久就似乎招喚出自然的工作機會。「朋友告訴我,有一位來自澳洲的老先生來台灣推動環境教育,因為他不會講中文,所以正在招募隨行翻譯。」接下這個工作後,也開始了踏上環境教育之路,同時認識了熱愛自然的另一半--孟磊。兩人對環境的理念志同道合,也會分享各自的環境教育經驗,也先後在國內外進修,當孟磊先接觸樸門系統後,兩人一起在生活中實作,過了幾年,漸漸地掌握到設計的精神與主軸,於是一起將樸門永續設計的生活引進台灣推廣。

「樸門和一般常見的環保觀點有點不太一樣,有些『環保』似乎以照顧其他生物為前提,而樸門最特別的是同時兼顧人類,不認為人類應該要犧牲自己,讓其他生物優先。」除了這個優勢,江慧儀認為樸門友善環境不只有口號「也能夠提供方法,讓我們知道如何讓我們過得還不錯,不用剝削自然,也能讓人類與環境共榮。」

就像在生活中也不會要求必須完全屏除科技、住到郊區當個原始人,「科技從古代就有,也會不斷隨著時間進步。我們生活中也使用手機,但不會為了流行而頻繁更換新手機;住家會安裝太陽能光電來提供能源,雖然有人提醒太陽能板製作過程會產生部分污染,但是太陽能若與火力或核能發電系統的影響相較,選擇太陽能是利大於弊,這就是適切科技。」

在都會也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