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特企_溫柔生產 邱明秀
自然的順勢生產
身體智慧自然而然
有沒有一種寧靜,干擾少,情感凝聚深的生產方式,可以擺脫冰冷制式醫療,讓我們以更純然的喜悅與感動,在愛的能量流動中,迎接生命?答案是「YES!」
生產,是動物延續生命的過程,最原始的本能。所有動物中,人類嬰兒出生時最脆弱,需要許多支持與照護,因而現代的醫療系統衍生出越來越多保護標準,但這樣的人之初,也逐漸遠離自然、遠離本能。
覺醒時代人們渴望與自然連結,也連帶影響生命最初接觸這個世界的形式,許多家庭希望有多元選擇,以更人性化,更自然,更回歸原來生產樣貌的方式迎接新生命,近年「溫柔生產」一詞,逐漸被聽見,除了婦產科醫生之外,助產師這個名詞,也從遠久塵封的記憶走出,走進現代,成為許多產婦尋求支持的對象。
生產是本能
找回溫柔與古老智慧
邱明秀助產師,在民國九十三年四月,成為台灣第一位領取執業執照的助產師,編號一號。陪伴接生數十年的經驗,她描述生產過程的變革:「所有動物都會自行生產,既沒有婦產科醫生也沒有助產師,生產是一個本能,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我們開始進醫院去生產,人們以為進醫院生產才是正常的、安全的。進醫院生產的方式維持一段時間之後,近代大家覺醒了,開始找回過往人性的生產方式。稱之為『溫柔生產』,只是我們試著用文字去描述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回歸到自然、原始的母性本能。」
生產不是生病,產婦也不是病患,自然機制讓女性天生就知道如何生產,知道要用什麼樣的姿勢,在適當時機生下寶寶,但進入醫療體系之後,難免會因為程序跟標準失去溫度。為了確保母子安全,人們學會用各種醫療方式介入;為了避免醫療糾紛,在最需要親密關係的生產時刻,用科技嚴格持續監控……當生產真的變成生產線化的過程中,家人間卻失去能量凝聚的機會。溫柔生產這個新時代的生產觀念,到底與傳統有什麼不同?如何結合科技與人類最古老的智慧,在回歸自然的情境中,讓生產變得溫柔人性?
主權還給產婦及家人
你知道如何迎接新生兒
走過傳統生產的年代,邱明秀的六個兄弟姊妹,都在家裡出生。早在民國六十八年時,邱明秀就先取得了助產士資格,且是護理學校臨床護理技術教師,在臨床帶學生技術,前後有十年,正式開業則已將近四十年,她回憶:「走過這數十年,我看到我媽媽的年代,她生了六個小孩,都是衛生所的助產師來家裡接生,當時助產師受的訓練是日本時代的方式。而我學習接生的年代是醫師在教,一開始我所接觸的是比較醫療化的生產,但生產過程還沒有這麼醫療化,是到後來才產生越來越醫療化的趨勢,介入越來越多。」
身體智慧自然而然
有沒有一種寧靜,干擾少,情感凝聚深的生產方式,可以擺脫冰冷制式醫療,讓我們以更純然的喜悅與感動,在愛的能量流動中,迎接生命?答案是「YES!」
生產,是動物延續生命的過程,最原始的本能。所有動物中,人類嬰兒出生時最脆弱,需要許多支持與照護,因而現代的醫療系統衍生出越來越多保護標準,但這樣的人之初,也逐漸遠離自然、遠離本能。
覺醒時代人們渴望與自然連結,也連帶影響生命最初接觸這個世界的形式,許多家庭希望有多元選擇,以更人性化,更自然,更回歸原來生產樣貌的方式迎接新生命,近年「溫柔生產」一詞,逐漸被聽見,除了婦產科醫生之外,助產師這個名詞,也從遠久塵封的記憶走出,走進現代,成為許多產婦尋求支持的對象。
生產是本能
找回溫柔與古老智慧
邱明秀助產師,在民國九十三年四月,成為台灣第一位領取執業執照的助產師,編號一號。陪伴接生數十年的經驗,她描述生產過程的變革:「所有動物都會自行生產,既沒有婦產科醫生也沒有助產師,生產是一個本能,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我們開始進醫院去生產,人們以為進醫院生產才是正常的、安全的。進醫院生產的方式維持一段時間之後,近代大家覺醒了,開始找回過往人性的生產方式。稱之為『溫柔生產』,只是我們試著用文字去描述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回歸到自然、原始的母性本能。」
生產不是生病,產婦也不是病患,自然機制讓女性天生就知道如何生產,知道要用什麼樣的姿勢,在適當時機生下寶寶,但進入醫療體系之後,難免會因為程序跟標準失去溫度。為了確保母子安全,人們學會用各種醫療方式介入;為了避免醫療糾紛,在最需要親密關係的生產時刻,用科技嚴格持續監控……當生產真的變成生產線化的過程中,家人間卻失去能量凝聚的機會。溫柔生產這個新時代的生產觀念,到底與傳統有什麼不同?如何結合科技與人類最古老的智慧,在回歸自然的情境中,讓生產變得溫柔人性?
主權還給產婦及家人
你知道如何迎接新生兒
走過傳統生產的年代,邱明秀的六個兄弟姊妹,都在家裡出生。早在民國六十八年時,邱明秀就先取得了助產士資格,且是護理學校臨床護理技術教師,在臨床帶學生技術,前後有十年,正式開業則已將近四十年,她回憶:「走過這數十年,我看到我媽媽的年代,她生了六個小孩,都是衛生所的助產師來家裡接生,當時助產師受的訓練是日本時代的方式。而我學習接生的年代是醫師在教,一開始我所接觸的是比較醫療化的生產,但生產過程還沒有這麼醫療化,是到後來才產生越來越醫療化的趨勢,介入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