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台報告 阮嵐青

內在小孩 黃鼎殷

人類在AI世代來臨後走入靈性
擁抱0與1的天真

完美很無聊,但在不斷朝完美前進的過程,才是精采有趣之處,留下趨近完美的印記,就是成長。

用最近時下流行的問題問黃鼎殷:「不閱讀會不會變傻瓜?」他回答「不一定」,端看每個人進入自我工作狀態的工具是什麼。

「看影片也可以進入工作的狀態,一個人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做,也可以進入自己的工作狀態。基本上,世界人口如果繼續變少、AI人工智能持續發展、貨幣不再需要實體,可能兩三年到十幾年,這個世界就會不一樣。我們很快就要見證時代的轉變,衣食無缺、國家界線模糊、重複性工作有AI取代,人類真正的靈性時代就要來臨,人人勢必都會往內在走去。如果不能找到感動,完成感動,讀再多書也會被淘汰。」

完美代表的是方向
不是終點

內在小孩著重在生活中找到感動並且完成感動,但我們很容易在符合社會標準的期待中,開始問自己「我人生就是這樣了嗎?」會有此感,黃鼎殷認為是人失去感動,失去了創意與創發的力量。

「寶瓶時代也一直在談同一件事情,人,要一直向文化、創意、服務的產業邁進,需要帶有個人的獨特性,也就是帶著你個人印記的東西,還要帶有一種成長,這個成長是我從我生命中發出的東西,它不是完美,但是它會成長,越來越趨近完美,完美代表的是方向,而不是終點。」

在看到「下一次可以更好」的創發力驅動中,還會看到自我工作的一種特性,「由自己的生命跟人生汲取出來的東西,會有一種永恆性。永恆性的體現可以從藝術品中看到,例如畢卡索的畫,張大千的字,它有個人特色,同時帶有一種藝術永恆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