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小孩 黃鼎殷

世上沒有做錯選擇這件事
引領人做選擇的應該是心而不是腦

造成選擇躊躇的原因,不是只有當下,不是只有蘋果或橘子的兩難,
而是日積月累的過往所形成。

談到「選擇困難症」,黃鼎殷從在比利時做排列時認識的朋友說起,「我叫他是騎龍者,開著車帶我到處跑。他是一個地質學家,幫殼牌石油到世界探勘油井。他是個很難做決定的人,比如說,要不要跟這個人在一起、這樣東西要不要買等等,他都會猶豫很久。有一次幫他做排列時就看到,他有一世是個船長,遇到一個無法迴避的暴風雨,他做錯決定結果全船覆沒無人生還。如果你曾有一世因為做錯決定,造成重大損失與死亡,或是因此家破人亡,就會造成你今天選擇困難,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黃鼎殷從人生動力來談,「人會選擇困難,還可能反應著他與母親的關係。人的選擇勢必跟回到母親的懷抱,回到子宮裡有關,因為子宮是人最可以感到安全放鬆與圓滿的地方,最合一溫暖的高潮。如果跟母親的連結斷裂,缺乏這種安全感,勢必會造成一個人無法大膽抉擇。」

很重要的是,跟母親的斷裂就是跟地球的斷裂,父天母地,地球代表物質世界,跟地球的連結斷裂也會導致金錢能量物質生活匱乏,這是跟母親斷裂的人會有的生命狀態。

世上沒有做錯決定這件事
懊惱是頭腦的後譯

如果是這兩個原因導致選擇困難,黃鼎殷說,「所有的創傷需要被療癒,但是療癒開始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白一件事,很多人會說,『如果當初沒有做這個選擇就好了』,問題是,你回不去那個當下,就像是千金難買早知道,這基本上是個假命題,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回到過去、回到當初哪個選擇點。你現在認為當初做了錯的決定,我們要先想清楚可以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

黃鼎殷建議,首先可以抱持的態度是「做錯決定也比不做決定好,有行動總比沒行動好」,第二個態度,他指出「做錯決定」這四個字,是一個不精確的描述,用這樣的方式形容事件,只會模糊焦點,讓情緒牽著走,「你當初做這個決定時,一定相信這是最好的決定吧!只是後面發生的種種,讓你推翻了當初的想法而已,所以你一直在做最好的、最對的決定。是你後悔了,你變了,你對它產生的後果不滿意,而你無法承受,這都是頭腦的後譯,是腦袋的喋喋不休。例如一個賭徒借了一堆錢去賭博輸光了,但他每一次下注時,一定都相信那是當下最好的決定,這一把一定可以翻身,所以『做錯決定』這件事情,在當下那一刻並不存在。」

那麼對於後來結果並不好的事件,怎樣的描述方式才精確?黃鼎殷答,「你可以說,『我當初的決定不夠成熟』,但這不叫做錯決定,而是轉換成,『經歷過千山萬水後,我知道那一條路該怎麼走了!』那是一種智慧一種成熟。沒有做錯這件事,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心境。做錯決定的懊悔,是一個接受性的問題,你只接受你想要的結果,而不容許其他的結果,而導致這樣的悔恨、自我批判、怪罪別人等等,所謂做錯決定這件事,只是一個頭腦的後譯系統衍伸的問題。」

修補與母親的斷裂
有安全感就能大膽做決定

跟母親斷裂的原因,黃鼎殷指出,「很有可能母親跟外婆之間就是斷裂的,所以是一個複製的模式;這個斷裂也可能產生在母親生你的上一胎,發生流產或死胎,母親為了壓抑悲傷,令自己變得無感,情緒麻木,那你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會繼承到那種麻木、無感;冷漠,裡面也包含了死亡,所以你們之間斷裂。人生動力發現所有創傷的根源,都指向一個人或某幾個人或一群人的死亡,這裡指的死亡是非自然死亡。所以,想要跟母親重新連結,除了自己平常練習回到子宮,敬拜,鞠躬之外,最好還是要靠人生動力的療癒。可以把這個斷裂連結起來。」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19期/ 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