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ESG「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助青年返鄉撫育竹林固碳愛地球


中華電信ESG「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助青年返鄉撫育竹林固碳愛地球

墨新聞|新聞策劃編輯部

記者李婉如/綜合報導


桃園復興區大溪第六林班地,一片翠綠竹林隨風搖曳,這裡是自然生態的一部分,更是中華電信「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計畫的重要舞台。這項涵蓋33.7公頃的四年計畫,不僅守護竹林,也讓青年有機會返鄉就業,部落文化與永續產業能同時生根。主持人小孟邀請泰雅族藝人小薰一同見證撫育成果,小薰回憶父親曾搭建竹屋、製作口簧琴,母親則常煮竹筒飯去販售,從竹簍到竹器,竹子貫穿了她的成長歲月,更代表了泰雅族人世代相傳的智慧。綽號阿山哥的友順竹業負責人林志仁也笑說:「有泰雅族人的地方,就有台灣的桂竹。」


青年返鄉,科技機械助力產業升級


相較於去年雜亂的林相,今年的竹林景象煥然一新,新生竹苗紛紛冒出土壤,讓整片竹林更為通透清朗。阿山哥解釋說,竹子有特殊的生長機制,在撫育整理後,即便不是筍季,也會冒出細小的新竹;這些較青色的竹桿會依附周邊的竹子,在颱風季時共同抵禦風勢,避免倒伏。



中華電信ESG「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助青年返鄉撫育竹林固碳愛地球
圖:泰雅族藝人小薰來到桃園復興區大溪第六林班地,見證進行一年的竹林撫育成果。

企業與部落攜手,邁向永續未來


「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2025」體現跨界合作的力量,中華電信ESG持續投入,政府支持及原鄉部落的參與,竹林不再只是單純的自然資源,而是結合文化、經濟與永續願景的重要基石。竹子在泰雅族文化中象徵守護與延續,如今,也成為推動綠色經濟的橋樑,當竹林一代代更新,「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不僅是一場環保計畫,更是一份文化與永續共生的承諾。


竹林撫育永續循環的意義


阿山哥說明:「竹子到第四年就能砍下利用,僅留下一至三年的母竹,其他則能成為建材、支撐果樹,或作為碳封存。」這樣的管理方式,既能達到碳匯目標,也讓竹林保持永續循環的活力。隨著中華電信投入資源,引進了塔式集材機、聚材機和林地搬運車,過去全靠人力伐竹的辛苦方式已逐漸被取代。「現在的年輕人只要半天就能上手機械,效率更高,也更願意回到山上,看到竹產業的希望。」



中華電信ESG「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助青年返鄉撫育竹林固碳愛地球
圖:小孟和小薰開心聊竹子,有了政府支持及原鄉部落的參與,中華電信「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2025」展現了竹林撫育的具體成果。

圖片擷取自影片,看完整版影片:https://reurl.cc/vKn1bN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中華電信ESG「泰舊換新 竹構未來」助青年返鄉撫育竹林固碳愛地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