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扎根再創典範 嘉市大同國小兩度獲藝術教育貢獻獎
記者林詩涵/嘉義報導

嘉義市大同國小在教育部第12屆「藝術教育貢獻獎」中,榮獲「績優學校獎」/市府提供
嘉義市大同國小在教育部第12屆「藝術教育貢獻獎」中,從全國 44 件入選單位中脫穎而出,榮獲「績優學校獎」。學校再度榮獲此項全國藝術教育最高殊榮,也因此成為全臺首間兩度獲獎的國小。
市長黃敏惠讚許,大同國小以「培育大同生活藝術家」為願景,長期致力將藝術融入生活。她表示,大同國小深耕藝術教育多年,是許多藝術家的搖籃,讓嘉義這座城市更具文化氣息,展現人文、藝術與生活的融合力。
教育處長郭添財指出,大同國小的藝術教育成績,是嘉義市推動「人文第一」教育理念的最佳實踐;市府長期挹注美感教育經費,協助學校提升藝術教育層次,成果豐碩,令人欣喜。
大同國小長年推動藝術教育,學校自編《生活美學》課程教材,設計「色彩之流 vs. 自然之彩」、「好食機」、「我是光影魔法師」等主題教案,屢獲嘉義市教案競賽特優與優等。校內黑光偶劇團十四度榮獲全國創意戲劇比賽特優,全國兒少陶藝獎及交趾陶工藝獎更是常勝軍;管樂團、直笛隊連年在嘉義市音樂比賽中奪優,答喙鼓團體近五年得獎率達 100%,展現學校深厚的藝文底蘊與教學實力。

嘉義市大同國小在教育部第12屆「藝術教育貢獻獎」中,榮獲「績優學校獎」/市府提供
學校以「生活美學」為校訂課程主軸之一,發展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跨領域藝術課程,結合白川町在地文化、食育與文史藝術,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體驗藝術、感受美感,形塑「藝術在身邊」的學習氛圍。
校長楊宗明表示,學校在美感校園營造上不遺餘力,打造「藝術廁所美術館」、「玉荷新語」陶藝牆及多處公共藝術,讓校園成為孩子的生活藝廊;同時推動「文藝芳鄰」計畫,將音樂與戲劇帶入白川社區,促進藝術共學與跨世代共融,讓藝術從校園走進城市、從孩子走向世界。
五年級學生許芷瑜曾於全國交趾陶工藝獎獲佳績,許芷瑜說喜歡在陶藝教室裡創作,老師教大家用手捏出想法的形狀,讓她覺得很幸福。謝謝學校讓她發現,藝術不只是畫畫,也可以說故事、做作品、讓大家微笑。她的話語,正傳遞出藝術教育帶給孩子的美好力量。
大同國小藝術領域教師群長年投入課程研發與社團指導,積極參與教育部「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除屢獲全國美展與陶藝競賽佳績,也協助嘉義市其他學校推展藝術教學。高玉娟教師分享:「孩子不是在學藝術,而是用藝術去學生活。」
從第一屆到第十二屆,從校園藝文課程到社區文化實踐,嘉義市大同國小以藝術為語言,讓教育不止於教室,成為孩子理解世界、表達自我的橋樑。
更多新聞推薦
● 政院拍板《刑法》修正草案 故意殺人、虐童致死判刑逾10年不得假釋- 記者:記者林詩涵/嘉義報導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