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半導體展盛況空前 台灣晶片外交受矚目、AI商機夯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本週二在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由工研院與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攜手舉辦的「晶鏈高峰論壇」,今年以「構建全球半導體網絡」為主題,討論AI帶來的龐大商機。《路透》報導指出,主辦單位首度在國際半導體展中正式納入外交討論,凸顯晶片產業不僅是經濟命脈,更具戰略價值。
外交部長林佳龍致詞表示,半導體與AI是「戰略性資源」,強調唯有與台灣合作,自由世界才能建立「可信賴的供應鏈」。報導提到,長期受限於中國外交打壓的台灣,正透過半導體產業優勢,尋求與更多「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深化連結;東歐國家因俄烏戰爭而對台灣處境產生更多共鳴,成為外交拓展的重要對象。
總統賴清德在「晶鏈高峰論壇」開幕式中致詞強調,政府會持續努力,積極推動「AI新十大建設」,將投入千億元預算引導企業加碼投資台灣,涵蓋完善基礎建設、研發關鍵技術及擴大智慧應用三個面向;同時也將積極研發量子電腦、矽光子及機器人三大關鍵技術。
捷克科學、研究與創新部長澤尼謝克(Marek Zenisek)直言,捷克與台灣共享民主與自由價值,儘管這些價值正面臨全球壓力,也讓雙邊合作「水到渠成」。實際行動上,捷克正積極爭取成為台積電在德國德勒斯登建廠的供應鏈夥伴。
本屆展會共有4100個攤位、1200間廠商參展,並設有17個國家專區,規模更勝以往。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因轉向中國而斷交的哥斯大黎加,首次以官方身份參展,雖未公開表態,但象徵台灣外交空間已有新的突破契機。
儘管美國與歐盟仍是台灣最重要的科技合作夥伴,但今年國際半導體展的多元拓展,顯示台灣正嘗試透過產業優勢打開更多潛在合作大門。《路透》報導進一步分析,台灣以「科技外交」策略,將半導體優勢轉化為國際籌碼,提升與全球新興市場的互動;這不僅有助供應鏈安全,更可能逐步扭轉中國在拉美與非洲對台灣的外交壟斷。


- 記者:商傳媒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