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黑洞」吞星後瘋狂噴發!這起TDE打破三大宇宙常識


「流浪黑洞」吞星後瘋狂噴發!這起TDE打破三大宇宙常識


一顆星星在距地球6.5億光年外的銀河中遭黑洞吞噬,原本應該是常見的「潮汐破壞事件」(TDE),卻因為發生在銀河邊緣、而非中央,並且在幾個月後還連續噴出兩股強烈高能物質流,讓天文學家大為震驚。記者林育如/編譯


一顆星星在距地球6.5億光年外的銀河中遭黑洞吞噬,原本應該是常見的「潮汐破壞事件」(TDE),卻因為發生在銀河邊緣、而非中央,並且在幾個月後還連續噴出兩股強烈高能物質流,讓天文學家大為震驚。


[caption id="attachment_195771" align="alignnone" width="816"]
「流浪黑洞」吞星後瘋狂噴發!這起TDE打破三大宇宙常識
黑洞暴走!星體被吞還「雙噴高能」,科學家驚見銀河邊緣罕見宇宙慘劇。(圖/AI生成)[/caption]


這起事件編號為 AT2024tvd,首次於2024年由美國加州帕洛馬山天文台的48吋薩繆爾·奧辛望遠鏡所屬「茲威奇瞬變設施」(ZTF)觀測到光學閃光。接著,在長達10個月的追蹤觀測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團隊意外發現,這顆被黑洞撕裂的星星竟然在第80天與第194天分別出現兩次無線電能量噴發。


更令人錯愕的是,這場TDE竟發生在離銀河中心約2,600光年遠的區域——大多數類似事件都集中在銀河中心,因為那裡才通常藏有超大質量黑洞。像這樣「離家出走」的TDE,過去只觀測過三次。


「這真的太不尋常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伊泰·斯法拉迪(Itai Sfaradi)表示,「我們從沒在銀河邊緣看到這麼亮的無線電訊號,還演化得這麼快。這挑戰了我們對黑洞行為的既有認知。」


延伸閱讀:

太空帶來生命秘碼!20億年前隕石竟藏類似人類DNA的神秘分子

獵戶座流星雨下週爆發!10月20-21日夜空閃耀「流星雨嘉年華」

太空快塞車!新研究警告:衛星閃避碰撞次數暴增 低軌道恐爆「大亂鬥」


斯法拉迪與同事瑪格蒂(Raffaella Margutti)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動員了包括新墨西哥州的「超大型陣列望遠鏡」(VLA)、加州的艾倫望遠鏡陣列、夏威夷的次毫米波陣列,以及智利的ALMA和英國劍橋大學的AMI-LA等,進行持續觀測。AMI-LA在捕捉第一股快速增強的能量流上,扮演了關鍵角色。


這些高能波動可能是被黑洞吞噬的星體殘骸,在磁場影響下被部分拋出。第一股能量流甚至還伴隨著X射線,顯示可能與黑洞吸積盤的活動有關。但第二波的出現時間與速度更難以解釋:它可能是以光速一半的速度在170天後才被噴出,也可能是接近光速在第190天才啟動。


至於這個「行蹤詭異」的黑洞本身,研究團隊推測它是一個質量介於1,000到10萬倍太陽的中等質量黑洞。它為何會出現在銀河外圍?一種說法是它曾參與銀河中心的「黑洞三角戀」,被踢出核心區;另一種可能,則是它曾屬於一個較小的銀河,與大銀河合併後成為「遊牧型黑洞」,自由穿梭並吞噬遇上的星體。


這項研究已於10月13日發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不僅為黑洞行為提供全新線索,也讓科學家重新思考宇宙深處的暗黑力量。


資料來源:Space.com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這篇文章 「流浪黑洞」吞星後瘋狂噴發!這起TDE打破三大宇宙常識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