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差竟影響治療!研究揭「這種癌」讓人超憂鬱:預後不佳風險高3倍

53歲夏小姐退休後準備開啟第二人生,卻在5年前開始出現長期不明原因的肋骨疼痛,原以為是更年期導致,直到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確診第4期肺癌轉移肋骨,讓她身心一度陷入憂鬱、焦慮情緒走不出來,甚至嘗試各種偏方,直到接觸社福資源及癌友陪伴,才逐漸轉換心態,以正向心態面對治療。目前夏小姐疾病已獲穩定控制,也達成超過5年存活期的治療目標。

台灣的肺癌長年穩居癌症發生率首位,原因除了遺傳、吸菸外,還包括難以預防的油煙、空氣汙染等。早期肺癌沒有明顯病徵,但隨著病情惡化,周遭組織受到破壞,會產生氣喘、久咳、痰中有血、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呼吸胸痛等症狀,多重不適也為癌友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肺癌病友憂鬱比例最高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北榮胸腔部部長陳育民表示,根據2023年一項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的晚期肺癌研究指出,肺癌病友的憂鬱情緒在所有癌別中比例最高,若屬於中度到重度憂鬱症的肺癌病友,出現預後不良的可能性高出2至3倍。

「以往我們常關注肺癌的治療,卻經常忽略心理層面的支持。」陳育民說明,過往肺癌是治癒率極低的癌症,晚期肺癌5年存活率只有10~15%,但隨著次世代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晚期肺癌治療已有相當大的進展,現已可利用基因檢測找到合適的治療方式,也能使患者維持較佳的生活品質。

不過陳育民強調,「別以為癌友有機會活越久,就能活得越開心,事實上可能正好相反。」因此,初確診晚期肺癌的病友除了需要完整的治療策略,爭取超越5年的存活期目標外,在治療前,也應調適罹癌所帶來的焦慮與沮喪的情緒,才有機會讓治療發揮最大效益。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桃園長庚醫院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楊政達解釋,若晚期肺癌病友能在治療前期,就有病情穩定控制的指標可參考;肺癌團隊在治療過程中,也能依據患者需求適時加入其他專科輔助,如中醫、皮膚科、心理諮商師等,協助其治療副作用改善、情緒宣洩與支持,可望為病友帶來更大的抗癌動力。



找對藥,晚期肺癌存活可達5.3年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重症醫學中心主任夏德椿認為,臨床上初確診晚期肺癌病友對罹癌的恐慌與焦慮,多半來自於對餘命的未知,但只要患者能認知到肺癌可朝向慢性病化管理,透過基因檢測快速找到合適的標靶藥物精準治療,同時重視病友的心理照護,才能兼具治療效果。

夏德椿以肺癌病友最常見的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基因突變為例,患者使用第2代標靶藥物接續化療,整體存活期約4.2年;若以第2代標靶藥物接續第3代標靶藥物,研究統計整體存活期可達到5.3年。

夏德椿強調,隨著肺癌逐漸邁向慢性病化管理,晚期肺癌妥善運用標靶接續治療策略,有機會以5年存活率倍增為目標,讓癌友追求活得久也活得好,「病友可以像是治療糖尿病、高血壓一樣,保有生活品質的與肺癌共存,甚至有機會活得比慢性病患更久。」

近年來肺癌藥物持續進展,病友的治療選擇越趨多元,夏德椿建議,初確診肺癌的病友可與醫師討論未來5年完整的治療計畫,以降低副作用、維持療效及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有策地安排每一線用藥,拉長每一線藥物的使用時間,爭取最長存活期。

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表示,「生病是一場意外,而不是被處罰。」無論病友或是照護者,都會有焦慮情緒的問題,但都不應該讓自己或家人陷入憂傷的情緒中而不可自拔。對此,全癌連印製1萬本《給晚期肺癌病友的12封信》衛教手冊,後續將陸續發送至全台癌症資源中心,歡迎民眾索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