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心態: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

從容心態: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

從容心態: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
作者:艾希莉‧威蘭斯(ashley whillans)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3-04-27 00:00:00

<內容簡介>

☆加拿大《環球郵報》2020年度商業圖書☆
☆美國《行為科學雜誌》2020年度圖書☆

生活的每個決定,都是跟時間有關的選擇,
忙不完的最大陷阱,就是讓時間嚴重貶值!

你是否也碰過下面的天人交戰:
‧ 伴侶邀你去夢想的免費歐洲旅行,但竟跟年度重要會議撞期!你會休假,還是選擇開會?
‧ 你收到理想的學校錄取通知,但家人卻需要照顧,你會如何安排?選擇離家就讀嗎?
‧ 有兩份工作的選擇:一份工時合理穩定、家人朋友在身旁,但賺不了大錢;另一份薪水高、職位體面,可以接觸新事物,但離家又遠又肯定經常加班。你會怎麼選擇?

人生各階段都有追求不完的目標,我們永遠很忙,忙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總是一年拖過一年。我們總是忽略,時間,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
本書作者艾希莉.威蘭斯是社會心理學博士、哈佛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她花了超過10年研究,並跨足各種階級的心理學與行為科學實證發現,無論年齡、教育程度或收入,大多數人都有一個盲點──我們總以為還有明天,卻忘記時間是有限的。

從小處著手改變,簡單的8個習慣,
學習花錢換取時間,讓人生更有餘裕。

威蘭斯的研究包括千萬富翁、也有單親媽媽、有工程師、也有新創企業,她從中整理出一套方法,幫助企業與個人做更好的時間運用,釐清簡單的概念,就能讓人生各個階段都更有餘裕、增加幸福感。

▌首先,釐清觀念:時間無比寶貴,比金錢更珍貴,學習花錢換時間。
時間與金錢的取捨,影響每個人的當下,不論貧富,而且愈是不富有的人,愈能夠從分辨時間與金錢的取捨中獲益。

▌然後,分時間安排的兩種類型,避開時間陷阱。

時鐘型:
‧根據現在的時間開始當天的下一個活動,即使必須中斷眼前的活動也在所不惜。
‧在做沒有時間限制的事情時,會隨時看時間來控制自己的速度。
‧如果同時有好幾件事要完成,會根據時間來決定什麼時候開始下一件事。

→容易排入過多行程而失去彈性,導致沒有修復期而身心疲乏。建議將休閒與休息時間一併排入行程,並留意行程與行程間是否過於緊湊。

事件型:
‧如果在固定時間內必須完成不只一件事,通常只在眼前這件事的完成度感到滿意時,才會去做下一件事。
‧通常根據事情應該完成的順序來安排一天(或一星期)要做的事。
‧只有在完成上一個活動後,才會開始進行當天的下一個活動。

→容易低估事件所需要的時間長短,導致待辦事件過多而焦慮倍增。建議排定事件優先順序,設定總體時間目標,才能減緩壓力與罪惡感。

▌現在開始,8個培養時間充裕感的習慣,從日常開始簡單改變
。釐清為什麼:隨時意識「我為什麼做這個?」,刪減或替代掉單純浪費時間的行為。例如:午餐後無腦滑手機→午餐後散步10分鐘。
。預留或安排寬裕時間:創造放鬆機會、恢復韌性。例如:固定安排運動時間,當感覺太累不妨就直接安排休假幾天。
。配合自己的時間偏好:你是時鐘型還是事件型?順應自我習慣,解除時間焦慮根源。
。將目標結合日常:把時間用在正面的地方。例如:想增加閱讀量,就利用通勤看電子書,或做家事時聽有聲書。
。實施獎懲:給予刺激、強化目標。例如:連續三天晚上八點後不查看mail,就犒賞自己喝一杯精品咖啡。
。讓自動設定來幫你:設立不被打擾的小規矩。例如:讓通知靜音,晚上八點後不再收信。
。抗拒純粹緊急的事情:為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確立進度。找出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直接排入你的行事曆。例如:安排一個假日下午規劃環島旅行。
。悠閒享受休閒時光:放大感受、正向聚焦。不要想花錢旅行是否物超所值,而是想與愛的人一起創造幸福回憶有多美好。

無論你是從什麼狀態開始,透過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逐步引導,都將使你成為時間更充裕的人,並在取捨的當下做出更好的決定!

★名人推薦:

黃昭瑛/KKday營銷長
瓦 基/「閱讀前哨站」站長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自在推薦(以上依姓名首字筆劃排序)

★目錄:

推薦序1 如何使用時間,遠比用金錢更重要/黃昭瑛
推薦序2 時間管理的道與技/愛瑞克
前言 做個有從容心態的人

CHAPTER 1 時間陷阱與時間匱乏的通病
認清導致時間匱乏的六大陷阱
習作篇:找出自己容易掉入的時間陷阱,學會克服

CHAPTER 2 找回時間與花錢買時間
擺脫時間匱乏感的五種方法
習作篇:記錄自己如何運用時間,從中找回更多時間

CHAPTER 3 八大策略養成時間充裕的習慣
建立有從容心態的常規
習作篇:訂立意向,做好規劃,貫徹執行

CHAPTER 4 長遠生涯規劃
面對人生重大抉擇,運用從容心態慎重選擇
習作篇:提前規劃,以時間為考量重新評估成本與好處

CHAPTER 5 推動系統性變革
為更廣泛的改變出一份力,從制度開始革新

結語 未來的時間
人人都有充裕時間的未來

附錄 常見問題
致謝 怎麼利用時間,就怎麼過人生
註解

<作者簡介>

艾希莉‧威蘭斯 Ashley Whillans
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
專門研究一般人如何在時間和金錢之間作取捨,以及這些決定如何影響工作滿意度、幸福感和生活品質。她兩度被評為「行為科學新星」,研究成果發表於眾多學術期刊。
威蘭斯也積極推動科學傳播和公眾對科學研究的參與,文章散見於《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以及《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她的研究也廣受《大西洋月刊》(Atlantic)、《經濟學人》(Economist)、CNN和BBC等媒體報導。在任教於哈佛商學院之前,她在英屬哥倫比亞省公共服務處的政策、創新與參與室(Policy, Innovation, and Engagement Division)並共同創立了行為科學部門。

譯者:張靖之
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輔系人類學,英國劍橋大學漢學碩士。曾任雜誌主編、叢書主編及版權,以保護地球環境為志業。譯作有《如何避免氣候災難》、《重新想像資本主義》、《氣候緊急時代來了》等。賜教信箱:violea@gmail.com

★內文試閱:

‧推薦序

如何使用時間,遠比使用金錢還更重要
KKday營銷長 黃昭瑛
剛休假帶孩子出國旅遊回來,看到這本書的內容猶如當頭棒喝,在過去十一天休假期間內,我好像不小心回覆不少訊息、也因為訊息需要處理又不小心發出需求給相關同事、儘管人在雪地裡的溫泉區小木屋放鬆,卻仍不小心花了許多時間在審核合約申請與帳款……
就連商務機會找來,也不忍心放棄,就直接在溫泉勝地談起商務會議,看到書中提及的時間陷阱相關篇章,身為主管的我似乎都沒有以身作則。
科技帶來的即時互動讓我躲不過誘惑,而根據書中所述,主管的行為,其實對團隊成員有暗示作用,所以身為主管的我們,如果想要帶領一個對的時間管理模式,更應該身先士卒;休假是身心健康的必須,應該要做好表率,假期間不應該打擾同仁,也不應該讓自己長時間都在辦公狀態,但這件事真的很難啊!
但也因為難,更應該被有意識地學習。書上提供實作建議與練習,讓我躍躍欲試,希望可以透過練習,更有價值地珍惜時間、利用時間,而不至於成為時間匱乏者,而失去成為人生幸福者的機會。
但我也有做得不錯的地方可以分享給大家,是書中提出的「花錢買時間」,每一個人都有擅長做的事與喜歡做的事情,相反地也有不喜歡、不擅長又做起來沒有成就感的事。
身為職場媽媽,其實我最討厭做家事,舉凡整理家務、大掃除等等都不是我喜歡的內容,也做不好,更無法享受其中,所以我直接請專業清潔人員,並將其當成我上班的成本。
因為花錢請專業的清潔人員,所以我在上班時間可以不必做家務、並把做家務的時間拿來思考工作的機會與目前的挑戰與瓶頸。
很多朋友表示我可以兼顧職場媽媽的工作與育兒生活很厲害,其實並不然,因為我把煮飯、打掃、整理家務、採購等工作都外包了。
當孩子還在小學就讀時,我也樂於請司機接送,因為我知道自己常常無法準時下班去接小孩,乾脆外包省時省力,這樣接近下班時間,即使會議還沒結束也不會焦慮擔心。
金錢可以持續賺,但時間則是每過一天就少一天,能夠學會如何充裕地使用時間,遠比完善地使用金錢還更重要,而且越早學會越好。我十分認同這本書的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也期待自己能在看完本書後,能夠實作成功。

時間管理的道與技
愛瑞克(《內在原力》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我自己本身是運氣非常好的人,在四十歲左右達到財務自由,提早開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二○一八年初,我裸辭了金融業高薪的工作,投入寫作著述為主的人生,同時參與各種幫助偏鄉與弱勢團體的慈善公益活動。
我的運氣好,是因為早在一九九七年,嚴長壽先生發表了他的第一本著作《總裁獅子心》,我就是參與他第一場新書發表會,坐在現場第一排專心聆聽的人之一。他談到自己只有高中畢業的學歷,從美國運通的傳達小弟做起。然而,二十八歲就當上美國運通總經理,三十二歲成為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天啊!他是怎麼用這麼短的時間爬到這麼高的位子?他的時間是怎麼運用的?這是我當下萌生的大哉問,是他開啟了我對於時間管理的好奇以及探索。
過去這二十五年來,我讀了許多和時間管理有關的著作、雜誌報導或其他形式的媒體專訪,深刻體悟到,每一位成功者都是時間管理高手,而他們所使用的方法,原來,不外乎道與技──道是心法,技是技法。我驚覺,您手上的這本《從容心態》幾乎已經把我所知的關鍵心法及技法都羅列其中了!
心法,是時間管理最根本的核心。此書開頭即提出一個關鍵問題:「先釐清癥結:時間寶貴還是金錢寶貴?」如果我們打從心底認同時間遠比金錢寶貴,那麼也就不會為了省錢,而多浪費一丁點時間。書中強調:「日子要過得更快樂,祕訣很簡單:把時間擺在金錢之上,並影響你每一個決定。」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納悶:能夠省錢,等於是增加儲蓄,也可以將省下來的錢用來投資、購買未來可增值的資產,不是很好嗎?事實上,上天給了人們無窮的機會,卻只給有限的時間,就是要我們懂得取捨的智慧。
「總覺得一定要用最划算的價格買到最好的電視」就是一個典型的心理障礙,包含我也曾經落入這種耗費過多時間在跑好幾家(或專程開車到遠處),去買便宜一些的家電或家具的狀況。這是一種習慣,除非我們心態改變了,行為因此改變,習慣才會改變;否則,我們怎麼過一天,就會怎麼過一生。
不要小看了心態的差異,時間拉長來看,會讓一個人的走向天差地遠!很慶幸地,我在人生早期就遇到嚴長壽、還有好幾位傑出的前輩,讓我理解,他們不會為了省錢而去浪費任何時間;甚至,他們都是「花錢買時間」的高手。至於執行的方法,此書提供了很好的指導──這不僅是一本談時間管理心法的書,也是談技法的書。
在技法部分,作者的觀點令我驚羨。例如,「快樂元」(happiness dollar)、「時間資產負債表」是我第一次聽到、看到,而且書中的闡述及舉例都讓我感到獲益良多。
此書不僅談短期的時間管理,也談更長期──生涯的管理。包含工作和住處的選擇,以及寫給人資主管和政策制定們的建言(第五章:推動系統性變革),也是富含洞見,讀來令我激賞。
我認為,若能找到一本實用的好書,徹底調整了我們的道與技,並落實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決定,人生一定會大不相同。在管理自己的時間之前,好好研讀您手上這本書,很可能將是對時間最好投資了。
願時間站在你這一邊,為你找到快樂的泉源。願美好的時光與你同在!

‧摘文

前言

做個有從容心態的人
時間與金錢,兩者有很多共通之處:都可以衡量,都永遠不嫌多,都是大多數人認為最寶貴的東西。我們想要有更多時間,也希望能更有錢,兩者我們都竭盡所能去賺取。
然而,懂事後我們很快發現,時間與金錢儘管相似,兩者卻是水火不容,而且在接下來的整個工作生涯中大抵如此。時間與金錢很難兩者兼顧,我們大多數時候得二選一,有所取捨。俗話說:「有錢的人沒有時間,有時間的人沒有錢。」還真有幾分道理。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時間和金錢之間作選擇:要自己煮還是出去吃?要把事情做完還是去度假?要兼第二份差還是多花點時間陪孩子?
我在讀博士班的時候,開始對一般人如何在時間與金錢之間作取捨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博士生的生活就是有意識地犧牲金錢來換取時間,花個幾年提出一些新概念並成為專家,收入卻少得可憐。
在好奇心驅使下,我對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社會人士,從丹麥的百萬富翁,到美國、東非、印度的在職父母和單親媽媽進行調查,問他們如何在時間和金錢這兩樣很簡單、大家普遍認為極珍貴的資源之間作選擇。
受訪者的回答有一種脫節情況最令我意外,這些有關時間與金錢的決定往往十分重要,但在選擇的當下卻顯得微不足道,它們看似枯躁乏味,或稀鬆平常,我們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取捨。
在我的研究和生活中,一旦開始關注這個主題,就會發現它無所不在,它會成為你觀察別人以及他們如何作選擇的透視鏡,我不斷聽到人們如何在時間和金錢之間取捨的故事,這些故事顯示這種取捨會不知不覺地影響我們,不管是為了什麼事情作取捨──有可能是選擇什麼職業這種重大決定,也可能是要不要用掉那最後兩天休假這種小抉擇──當下都看似無關緊要,隨時反悔都來得及,但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所有時間與金錢的取捨,都深深影響我們在當下、在接下來幾天、在一生當中所能獲得的幸福感。
時間與金錢的取捨影響著每個人,不只是有錢人,真要說的話,窮人更能透過理性思考時間與金錢的取捨而獲益。本書收錄的案例不但有專業人士和富人(包括百萬富翁),也有開發中國家過一天算一天的單親媽媽,從中可見她們一樣面臨時間與金錢的取捨。
除此之外,我也分享了一些公司如何幫助不同群體在時間和金錢之間作出更有效率的取捨,例如在矽谷提供電腦工程師居家清潔服務的公司,或是透過改變通勤方式幫助美國赤貧階層節省時間的新創公司。
從我的研究可以看到,無論你是公司執行長、學生還是在職父母,幾乎人人都會面臨時間與金錢的取捨,而人人都能在取捨的當下作出更好的決定。

■日常生活中的時間與金錢

在我的研究當中,有幾個案例令我印象特別深刻,很能代表一般人面對時間和金錢的取捨時的反應。
妮可(Nicole)剛當上一家大型信用卡公司的高階主管,她先生湯瑪斯(Thomas)是一位副總經理,兩人都很忙碌,很少有機會同時待在一個城市,也好多年沒有一起度假。有一天,湯瑪斯收到一份意外的大禮:一位慷慨的客戶建議他去瑞士出差時多逗留一個星期,好好享受阿爾卑斯山的風光,一切費用由該客戶買單。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湯瑪斯懇求妻子:「妮可,來嘛,就幾天而已。」妮可嘆了口氣說:「沒辦法啦,我有一個重要的會議,不開不行。」湯瑪斯最後只好和妹妹莉亞(Leah)一起遊阿爾卑斯山,兄妹倆玩得開心極了,異口同聲認為這是「這輩子最棒的旅行」。
「五年後他們還在津津樂道那次可惡的旅行,」妮可對我說:「而且每次提起,湯瑪斯就會問我:『妮可,那個會議是關於什麼來著?』『老實說,我不記得了。』然後他就會說:『原來這麼重要喔?』」
後來,妮可承認她其實還有假,那次會議也不是非參加不可,她就算不在,她的團隊還是可以應付得很好。但在那個當下,那個會議對她來說太重要了,她只覺得自己怎能缺席。結果,湯瑪斯和莉亞留下畢生難忘的回憶,妮可的「重要」職責則漸漸淡忘得一乾二淨。
在最近一次的印度農村田野調查中,十五歲的烏莎(Usha)告訴我,她每天面臨的抉擇:該把時間花在打水,頭頂著又大又重的水桶運水,讓家人有水可用,還是去上學。
「我得去井邊和池塘打水,每天都花上幾個鐘頭,根本沒時間上學。我長大後想當老師,可是要做這些家事,不會有時間唸書,夢想也毀了。如果得不到援助,我只能窮困一輩子,永遠是文盲,活在未知的黑暗中。」
大多數人的生活跟烏莎相去甚遠,我和許多的在職父母聊過,他們也有類似壓力,面對該照顧家人還是投入更多時間工作或重返校園的兩難。我們的社會應該幫助許許多多像烏莎這樣的孩子,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支援,可以選擇上學而不是做家事。
另一個讓我難忘的案例是艾莉絲(Alice),她是家中第一個上大學的孩子,靠自己打工賺錢完成學業,又從研究助理一路做到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後,她有幸獲得兩個工作機會,都是她夢寐以求的職業。
第一份工作工時合理,有一定機會建立人脈,工作內容也相當有意義,而且她可以繼續待在家鄉,身邊有朋友和家人,雖然賺不了大錢,但因為是在當地政府部門工作,她可以把所學回饋鄉親。第二份工作薪水高、職位體面,不過得搬到離家很遠的大城市,接觸新事物的機會將是在小鎮長大、父親就是鎮上郵差的她,做夢都不敢想的。
艾莉絲毫不猶豫地選了第二份工作,這個選擇在當下顯得多麼理所當然,她和在一起八年的戀人保羅(Paul)沒有小孩,這是難得出外闖蕩的機會,趁現在年輕努力一點,未來才有更好的發展。
然而,在大城市安頓下來後,保羅的日子過得很苦悶,艾莉絲經常出差,保羅卻遲遲找不到工作,又沒有朋友的支持,三個月後他決定搬回老家,兩人從此勞燕分飛。艾莉絲的心都碎了,但她跟公司有合約在身,只能留下來埋首工作。
那年稍晚,艾莉絲因公出國時,她的知交生下第一個小孩。後來,她的堂兄弟姐妹中有人去世,喪禮當天她正好要出差。就像很多為工作和金錢犧牲自己時間的人,艾莉絲告訴自己:「沒關係,我現在這樣做,未來才有時間好好過日子,到時候就能補償這些人。」
這樣想好像有道理,問題是等不等得到那個未來。來自俄勒崗的卡莉(Carly)和亞當(Adam)就沒等到,他們是一對三十幾歲的戀人,快樂、健康、生產力高,亞當在學校教書,卡莉研究所就快畢業,他們週末會一起去附近的山區健行,也會把一週的飯菜先做好。
亞當正為他的第一場馬拉松賽展開訓練,卡莉則開始參加戶外攀岩活動,他們一起住在租來的公寓,認養了一隻狗,並開始為婚禮還有未來的孩子存錢。他們永遠很忙,忙得夢想已久的自駕旅行總是一年拖過一年。
就在卡莉畢業前夕,亞當因為痙攣和發燒緊急送醫,本來以為只是闌尾炎,直到兩人得知亞當竟已是胰臟癌末期,只剩三個月可活,簡直晴天霹靂。卡莉辦了休學,兩人在二十四小時內結為夫妻,夫妻倆終於動身,在亞當的化療之間安排了穿越太平洋西北地區的自駕蜜月旅行。在兩人的GoFundMe募資網頁上,卡莉寫道:「我們原以為自己有用不完的時間。」
無論你是什麼年齡、教育程度或收入階層,人人都得面對一個現實:我們無法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可活,直到有一天時間到了,就再也見不到明天。
這是我研究時間與金錢的主要心得之一:我們看不透時間是有限的,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追逐金錢自有其價值,但只到一定程度,這件差事是不會有盡頭的,你永遠可以追逐更多──研究顯示不管有錢沒錢,一般人都會這麼做。
既然時間這麼寶貴,我們理應把時間擺第一,但多數人都把重心放在事業上,寧可用時間來換取更多的金錢或產能。
我們早已被制約,人類在工業革命以後,學會用金錢來計算時間的價值,都說「時間就是金錢」,也等於說,金錢就是最寶貴的資源。為了致富,我們付出巨大代價,用能讓我們快樂的東西去換。許多像艾莉絲這樣的二、三十歲年輕人不惜犧牲人生的黃金歲月,以為自己未來會有大把時間可以享樂,我可以證實這種邏輯害人不淺──如果你還沒猜到,我可以告訴你,我就是艾莉絲。
至於三、四十歲的青壯族,則一心想要小孩、事業皆完美,個人幸福和婚姻幸福可以等退休再來經營,令人畢生難忘的阿爾卑斯山之旅可以等年紀大一些、生活安定下來再去不遲。
到了五十歲、六十歲,甚至七十歲,我們還是繼續工作,把實現夢想和完成死前一定要做的事不斷延到「明年」,明年再等明年──直到再也沒有時間,落得像我一位朋友的爸爸那樣,帶著還沒使用的機票走進棺材。
這些話聽起來很沉重,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從多年的研究中看到,代價真的就是這麼高。我們太在乎工作和賺錢,不夠重視自己能不能享有更多、更優質的時間。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在內──把錢看得比時間重要,這種要錢不要時間的心態造就了社會上普遍存在壓力過大、不快樂和孤單寂寞等問題,我們因此付出經濟以及其他種種方面的代價,研究人員把這種現象統稱為「時間匱乏」(time poverty),這已經成為一種長期存在的現象。

■本書要告訴你的事

本書會有很多時間與金錢之間的取捨計算,從中可以看到你做的許多決定都不是最理想,我們很容易作出糟糕的時間取捨,更容易低估以金錢為重的決定所帶來的長期成本。
正如對體育賽事的分析改變了球隊組成的方式,本書對時間與金錢的取捨進行分析,揭露其中的決策缺陷,並釐清背後的心理和行為偏差,將有助於調整我們在規劃人生時的決定。
這並不表示我們從此就沒有選擇困難,我在研究的過程中漸漸認清,時間與金錢的取捨並沒有標準答案。例如,我沒辦法斬釘截鐵地說妮可的決定是否正確,只能說整體資料顯示,她當初如果作了不同的決定,應該會過得更快樂。
每個人的人生追求都不一樣,每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什麼才是最好的選擇因人而異,也因時因地而異,更何況社會環境會妨礙一些人作出更好的選擇,烏莎就是一例──這時候就很需要政策制定者能夠認清時間的價值。
話雖如此,可以確定的是,世上有數不清的人都沒有作出最好的選擇,而且不管哪個經濟階層或哪種文化都有。唯有扭轉時間就是金錢這一根深柢固的觀念,我們才能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時間絕不是金錢,應該說「時間比金錢更重要」才對,本書將幫助讀者實踐這個真理。
我們從第一章「時間陷阱與時間匱乏的通病」開始,深入探討時間匱乏如何害人不淺,不管你有錢沒錢,都會深受其害。你會很意外時間匱乏的成本有多大,就像看到你一整年的花費被一筆筆攤開來計算一樣,你會想:「我竟然因為喝咖啡和上館子花了這麼多錢?!」除此之外,你還會看到時間匱乏的驚人效應,有的影響重大(如壓力大增),有的稀奇古怪(如笑容少了)。
第二章「找回時間與花錢買時間」轉到光譜另一端去看看「時間充裕」(time affluence)是什麼樣子:有的是時間,可以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誰是時間充裕的人?這樣的人恐怕不多。這些人跟你我有什麼不同?他們的一個特點是吃飯吃得比別人久。時間充裕又如何改變了這些人的人生?先不破梗,只能說他們比一般人快樂得多。
有了以上理解之後,讀者可以在第三章「八大策略養成時間充裕的習慣」中反求諸己,學會認清「時間陷阱」的訣竅,避免這些陷阱妨礙我們實現時間充裕的生活。人人都可以變得更有時間,不必把工作辭掉,也不必等到中樂透,但你得像照顧自己的健康一樣持續付出努力,健康的身體是由許多小習慣累積而成,例如不搭電梯、改走樓梯,例如多吃沙拉、少吃漢堡。
同樣的道理,要有更充裕的時間,就必須做出許多小決定,讓你能享有更多、更優質的時間,例如更懂得說不,例如耗時又沒有成就感的勞務就花錢請人代勞。
時間充裕的生活就像經濟上的富足,一樣需要長期規劃,第四章「長遠生涯規劃」提出一些策略,幫助讀者作歷時較長的人生規劃,例如成家立業。只作出一次改變,然後持之以恆,是絕對不夠的,需求會改變,目標會轉移,人生變幻無常。規劃之餘,我們還得不時重新審視自己的時間選擇,才能根據不同階段的需求作出正確的決定。
最後,我們把目光轉向會影響我們實現時間充裕生活的外在人事物,第五章「推動系統性變革」說明各種現代系統(從科技、公共政策到人力資源)如何讓人無法過時間充裕的生活。本章提出一些介入策略,幫助公民和勞工在時間與金錢之間取得平衡。
時間充裕不僅對個人有好處,對機構一樣有好處,但機構領導者往往是時間匱乏現象的幫凶,殊不知這是在累積負面成本,我希望讀者跟人力資源和政府部門內有影響力、能改變現狀和創造時間充裕生活的人分享這一章。
每一章結尾都有習作篇,讀者可以透過裡面的實驗和練習,把剛剛學到的東西加以應用。習作篇所提供的方法,能幫助讀者檢視時間都花在什麼地方,作好規劃收復失去的時間,假以時日擺脫時間匱乏的困境。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