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醫帶商」搶攻東南亞百億市場 醫療產業盼成台灣經濟新支柱

[周刊王CTWANT] 美國「對等關稅」引爆全球市場劇烈震盪,今(10)日舉辦的「台灣醫療產業新南向發展論壇」上,多位來自台灣與馬來西亞的產官學代表齊聚一堂,剖析台灣醫療產業如何走向國際,成為繼科技業後,下一個撐起台灣經濟成長的支柱。
根據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公佈的2025年《醫療照護指數》,台灣以86.5分高居全球榜首,並以159.2分蟬聯醫療費用效率的第一名,已連續七年稱霸全球。然而,在國際醫療市場上,台灣卻仍難見其蹤影。公民幫推協會理事長黃建興指出,台灣醫療的水準已獲全球認證,但產業化與國際化腳步明顯落後。他強調,唯有透過政策支援與業界主動出擊,才能讓台灣醫療走上國際舞臺,成為下一個經濟成長引擎。
清福醫院院長王炯琅分享,過去台灣醫療輸出多停留在「個別技術移轉」,缺乏制度性、系統化的長期經營。他提出「以醫帶商」的策略,主張以醫療服務為平台、以醫院據點為核心,建立系統性輸出模式,結合當地人才培訓與場域示範,不僅輸出台灣醫療技術,也能帶動醫材、藥品甚至高端設備廠商共同出海開拓東南亞百億市場商機。
前馬來西亞檳州行政議員鄧章耀表示,當地醫療市場近年快速成長,也吸引了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多國的資本持續進入,特別是檳城已成為醫療旅遊熱點,市場對高品質醫療服務需求日益增加,正是台灣進場的絕佳時機。鄧章耀建議台灣可針對智慧醫療、再生醫學、本地化與清真認證進行合作。
馬來西亞政府將於2025年第二季對《私人醫療保健法》進行修訂,運用DRG(診斷相關組)系統來規範私立醫院收費項目與標準,尋求解決馬來西亞醫療保健問題的最佳系統。
鄧章耀說,台灣長庚醫院在DRG和智慧醫療方面擁有專業知識和經驗,可以與馬來西亞衛生部官員、醫院代表和保險公司分享。展現台灣在醫療管理與數位轉型上的領先地位(如智慧病房、智慧手術室等),協助馬六甲醫院打造馬來西亞首個智慧病房。未來還可拓展至智慧手術室等領域,形成產業鏈合作。
其次,馬來西亞生技市場成長迅速,細胞療法和外泌體療法的需求不斷增加。例如馬來西亞生物科技公司ALLCELL來台尋求合作。台灣可利用技術優勢,例如《再生醫學法案》通過後的產業成熟發展進入東協市場。台灣在癌症治療及重症轉診上具備競爭力,醫療費用較新加坡及歐美更為實惠,吸引馬來西亞患者來台就醫,將進一步帶動醫療旅遊及科技合作。
另外,考量穆斯林市場需求,台灣醫療機構已調整醫療服務與產品,設定祈禱室、提供清真認證器材,並整合旅遊行程,提升病患體驗。
中華生技醫藥行業協會理事長陳建州藥師表示,藉由台馬合作醫療服務據點落地,可協助台灣醫藥品取得馬來西亞准證,並優先在台馬合作院所使用,醫師代表第一個數字1,藥品醫材產業代表多個0,台灣醫師可以讓海外醫療輸出變得更有價值。
此次股市重挫讓台灣體認到經濟過度仰賴科技產業的風險。而醫療產業作為具國際競爭力卻尚未被充分開發的潛力股,正是轉型與突破的關鍵。只要政策與產業齊力,結合智慧醫療、再生醫學與醫療管理等優勢,台灣醫療產業完全有實力登上世界舞臺,成為台灣經濟成長的第二支箭。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