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尿布時「咔嗒」聲顯警訊!3方法判別髖關節異常 早期診斷成功率高達9成

現代家庭中,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健康成長是每位家長的最大心願。然而,在日常照顧中,家長們可能忽略了一個潛在的健康警訊:在幫寶寶換尿布時,若聽到髖關節處發出「咔嗒」聲響,這可能是髖關節脫臼的徵兆。及早發現並治療,能避免日後手術及終生跛行的風險。



換尿布時「咔嗒」聲顯警訊!3方法判別髖關節異常 早期診斷成功率高達9成


▲ 換尿布時「咔嗒」聲警訊!小心髖關節脫臼,早期診斷成功率高達9成。(圖/振興醫院)



髖關節發育不良:嬰幼兒常見問題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嬰幼兒常見的髖部疾病,發生率約為千分之1.5。這種情況並非由外傷或感染引起,而是髖關節發育不全,可能導致關節不穩定、半脫位甚至完全脫臼。根據統計,女性嬰兒較男性更易受此影響,且左側髖關節的發生率高於右側。



早期診斷的重要性


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嬰兒出生時不易察覺,但隨著年齡增長,症狀會逐漸顯現,如脫臼、雙腿長短不一及跛行等。若能在早期發現,輕微的髖關節脫臼可透過非手術方式復位,避免日後的手術治療。台灣近年來透過早期診斷及帕氏吊帶治療(Pavlik Harness),成功率高達九成。



換尿布時「咔嗒」聲顯警訊!3方法判別髖關節異常 早期診斷成功率高達9成


▲ 換尿布時「咔嗒」聲警訊!小心髖關節脫臼,早期診斷成功率高達9成。(圖/振興醫院)



家長應注意的觀察指標


家長可透過以下方法觀察孩子的髖關節是否異常:


1. 大腿外張受限:當寶寶雙腿屈膝外張時,若兩腿外張角度不一致,可能是髖關節問題的徵兆。


2. 檢查雙腳長度:讓孩子躺在床上,雙腿屈膝並攏,觀察雙腳膝蓋高度是否一致。若有長短腳現象,應及早就醫檢查。


3. 異常聲響與步態:若孩子髖關節動作時有「咔嗒」聲,或走路時步態不穩,建議盡快至小兒科檢查。



及早治療,避免併發症


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原因尚不明確,但及早發現與治療是避免併發症的關鍵。嬰兒出生後三至六個月內,專科醫師可透過觸診檢查髖關節的穩定性,若有異常,通常會安排髖部超音波檢查。六個月大前確診的嬰兒,多可透過骨盆吊帶固定改善;若超過六個月才診斷,可能需要石膏固定或手術治療。


總之,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的髖部發育狀況,及早就醫檢查,確保孩子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更多eNews報導
日圓甜甜價再現!今早出現「0.2019」 10萬台幣換出近50萬日圓
18億Gmail用戶注意!Google發布紅色警報:接到「1類電話」立即掛斷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