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會總有人愛指指點點?豪門之女曝真相:那是他們痛苦的投射

你是否常陷入自我批評?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外孫女、生命教練楊元寧於《綻放真我》一書中,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加上在正向心理學、瑜伽、呼吸、氣功以及其他自然療法上的訓練,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方法,幫助讀者穿越自身痛苦,照亮內在幽暗,並找到真正的自由。以下為原書摘文:

為什麼會有內在批評?

分享一個我在大家庭中經常看到的例子。你是否曾經在孩童時期參加過一次大型的家庭聚餐,結果突然間你成了飯桌上討論的主題?你的缺點被攤開來,任人評斷與分析。

對你指手畫腳的大人們,可能絲毫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事實上,他們甚至可能沒察覺到,他們正不經意地闖進你的生活,而且可能正透過詆毀你的自尊,對你造成傷害。他們反而認為,這樣指出你的問題,是在拉你一把,讓你幡然醒悟。

然而,對你來說,如此公開地展示和批評你的弱點和脆弱,可能會讓你覺得非常不恰當。你甚至可能會感到受傷和被冒犯。有些家庭成員可能會將他們自己的痛苦,發洩在你身上,並質疑你的缺點,好像你才是造成你有這麼多問題的罪魁禍首。

多年來,我常常聽到像這樣的評論:「你怎麼會這樣?你是不是有毛病?為什麼你不像其他人一樣正常?對於一個像你這麼聰明的人,你怎麼會有這麼多問題?」

身為一個孩子,從這樣的互動中,可能內化的訊息是:「我是不是哪裡不正常?為什麼我如此不同?為什麼我有這麼多問題?」這些問題是羞恥和自責的溫床。你從晚餐告退,帶著滿滿的羞愧感,就只是因為你想要做自己。對於自身的缺點和不完美的自我憎恨、厭惡及憤怒的感覺,都可能開始產生。



孩子容易受環境影響

孩子們很容易受到他們所處環境的影響。如果我們在孩童時期,身邊老是被那些仍然沒有解決自身羞愧感問題的成年人所包圍,可能很容易吸收這種負面情緒,進而成為心靈的一部分。這種帶著羞愧感的自我認知方式,日後會在我們與自己對話的方式中表現出來。正如之前提到的,它會變成我們內在批評的一部分,當我們進行負面的自我對話時,成為對話的基礎。

為了讓我們的傷口癒合,我們需要認識到,身為孩子,我們對於自己的成長過程沒有任何控制權。我們最終發展出的不健康行為,例如自我批評和負面的自我對話,是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條件反射的結果。

現在,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有機會意識到那些為了確保生存,而學會建立的防衛機制。我們可以開始打破心中的壁壘,並且用正念覺察以及帶著慈悲心的理解,來啟動改變。唯有當我們認可自己的故事,接受我們所有的錯誤與「不足」時,才能與它們和平共存,才能平心靜氣地接納它們。

當其他人對我們提出負面的、帶有評判性的評論時,我們明白這種負面的態度,實際上只是他們自己痛苦的投射。否則,這些事情不會讓他們感到如此困擾,以至於侮辱、批評或嘲笑別人。他們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痛苦與折磨,本來可以用更多的慈悲與善意來回應。



帶著同理心與善意面對自己

花一點時間反思一下,在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當你犯錯時,是如何被對待的。當你犯錯時,你希望能夠經歷什麼?對你來說,什麼是可以幫助你,或是支持你的?什麼樣的問題能夠拓展你的思維,而不是讓它變得狹隘、受限?它讓我們有機會發現,接下來可能可以採取哪些步驟,才能繼續向前,而不是陷在評斷和指責當中,動彈不得。

與其進行評判,我們應該轉而思考有助於成長的問題,例如:「我可以從錯誤中學到什麼?」「此刻,我有哪些可能性?」「當我再次面對類似的情況時,我能做些什麼,才能讓它變成一次正向的經歷?」,這些問題能打開我們的心扉,讓我們在正向的力量中,像螺旋上升一樣不斷地提升、成長,而不是陷入負面的困境。

用充滿慈悲心和同理心的語氣,寫一封信給自己。你會說什麼來安慰自己?你如何讓自己知道,過去發生的事還有你正在經歷的一切,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你會如何引導自己,去探索自己的感受,並從困難中成長?你可以做些什麼,來支持自己的需求呢?

提醒自己:我們只是一般人,我們都會犯錯。

這樣的想法通常會很有用。允許自己當個不完美的人,接受自己的缺點和不完美,無論我們的錯誤和失敗看起來多麼糟糕、多麼令人尷尬,都要愛自己,這是一種如此自由、解放的感覺。

當我們能夠用無條件的愛來對待自己時,就向自己傳達了這樣的訊息:我們值得被愛!無論發生了什麼,無論犯了多少錯,我們都可以理解並原諒自己。因為,我們內心深處知道,我們值得世界上所有的愛。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 記者:本文摘自/綻放真我:突破痛苦,找回內心的自由/天下雜誌
  • 更多健康新聞 »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